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年第7卷第9期

共情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临床护理。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需求尤其对健康及护理服务的需求已从单纯的疾病治疗扩展到医疗技术、医疗费用、医疗环境、服务态度、人文关怀乃至更高的水平。病人的心理感受在护理范围内日益受到关注,理解病人的感受更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情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沟通......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共情技术;临床护理;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需求尤其对健康及护理服务的需求已从单纯的疾病治疗扩展到医疗技术、医疗费用、医疗环境、服务态度、人文关怀乃至更高的水平。病人的心理感受在护理范围内日益受到关注,理解病人的感受更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情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沟通技巧,是一种助人能力,也是医护人员人本理念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护士必须具备的一种照顾病人的沟通能力[1,2]。

  1 共情和共情能力

  1.1 共情概念 共情(Empathy),又名“同理”、“通情”、“同感”等,是源自于心理学的概念。1909年Edward Titchener最早提出共情一词。他认为:人不但能够看到他人的情感,而且还能用心灵感受到他人的情感,这种情形即为“共情”[3]。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Rogers(罗杰斯,1957)提出:共情是指个体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如同体验自身精神世界一样的能力[4]。Mayeroff(1971)认为共情指的是“关怀一个人,必须能够了解他及他的世界,就好像我就是他,我必须能够好象用他的眼看他的世界及他自己一样,而不能把他看成物品从外面去审核、观察,必须能与他同在他的世界里,并进入他的世界,从内部去体认他的生活方式及他的目标与方向”[5]。最新的观念强调,共情远远不只是一个单一的概念或技能(S.Cormier,1998),而是一种被多种方式定义的复杂结构[6]。

  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所谓“共情”是指能将心比心感觉他人的情绪及感受,并能正确了解以及不加任何评论到将这种了解传达给对方。共情是与生俱来的一种人格特质,它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培训,加强认知结构及行为表现,从而使共情成为一种人际沟通的技巧[7]。1973年,共情的概念被引入护理领域,此后,共情被看作是护理的道德和哲学的基础部分,共情能力成为护士具备护理能力的一个条件。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共情能力已被认为是医护人员的必备素质之一。La monica认为,共情意味着关注患者的世界,一起感受并进入到患者的世界,包括对患者世界的准确体察和理解,向患者传达自己的理解以及患者关于医生对自己的理解的觉察和感知。美国著名作家丹尼尔·平克(Dabiel H Pink)在《全新思维》中提到“共情能力是设身处地、认同和理解别人的处境、感情的能力。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用他们的角度来看待事情,理解他们的感受。”这是一种本能反应,不用经过深思熟虑就能产生。但是共情能力并不是表示同情,同情是对别人的悲惨处境感到不舒服,而共情能力则是换位思考,如果是我的话会怎么样,这是有想象力的表现,也是内心的真实感受--深入到别人的思想里,体验那个人眼中的世界。剑桥大学心理学家西蒙·伯龙·科恩(Simon Baron Cohen)说到“你必须确认自己是在和人而不是物体打交道,才能产生共情作用,别人的感受才能影响你”。

  1.2 共情作用 共情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作为态度,它表现为对他人的关切、接受、理解、珍重;作为能力,它表现为能充分理解别人的心事,并把这种理解以关切、温暖与尊重的方式表达出来[7]。在国外,共情服务在企业、银行、医院等都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共情对于医院这种高接触的服务性行业的服务质量更是有着重要的影响[8]。共情有助于人走出自我关注,学会关注他人,可以促进对方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可以使对方感到自己被接纳、被理解和被尊重,从而产生一种愉悦和满足,有助于进一步深刻的理解和沟通,自然而然就能建立起一种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心理学家将共情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层次,初级共情的反应是能够理智地理解别人的行为,在与他人的接触中不排斥、也不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高级共情则是指个体不仅可以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还能感受这个事件给他人带来的内心体验,使自己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他所表达的是一种理解、接纳、平等、关爱与尊重[9]。共情层次越高、感受越准确、越深入时,她不仅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缓解情绪状态,促进对方的自我理解和双方深入地沟通;还有助于发展人们的爱心、利他、合作等个性品质。通常,一个具有共情的人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会产生一种关心和了解的心理趋向。当我们能用共情去倾听别人说话时,自然可以提供对方心理上的极大满足于温馨。

  2 护士共情能力

  护士共情能力包括护士对病人心理的认知能力、护士对病人情绪与情感的体验能力和护士关怀与照顾病人的行为能力[6],是借用心理学的名词,用来描述护士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能站在病人的角度,正确感知自己和病人的情绪,并能准确识别和评价病人的情感和状况,以期更好地理解需要帮助的病人,最终形成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满足病人的躯体需要和减轻病人心理痛苦的一种情感体验的能力。护士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共情能力才能真正理解患者,才能准确感受患者的内心世界,满足患者被理解的需求。3 共情技术的应用

  多年的研究证实,在综合性医院门诊患者中,略高于1/3比例的是躯体疾病,近1/3的患者是属于心理疾病范围,其余1/3的患者则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10]。而在住院患者中,有近1/3的患者出现焦虑或抑郁负性情绪[11]。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及其心理反应特点,对于加强医患沟通,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随着健康领域对共情能力的逐渐认同,共情技术的应用将成为护士必须具备的一种照顾病人的沟通能力。在当今医患关系微妙、医患矛盾突出、医改尚未完善的大环境下,护士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进入病人的参照框架,要学会多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把自己放在病人的处境中来尝试感受他的喜怒哀乐,在实际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和运用共情能力,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在沟通中要使病人感受到你是在用心服务,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每天所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病人,病人疾病的发生涉及生物、心理、社会等诸多因素,对于病人各种各样的情绪感受,护士不可能有亲身的经历,但要求护士必须体察到这些感受,在面对病人的情感表露时自问一句“如果我是他,我会怎样呢?”

  只有充分的共情,才能对患者抱有真诚的同情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在工作过程中充分体现医学人文精神中的宽容、理解、尊重、同情、公正、自主等原则,使医学完成其救死扶伤的最根本使命,真正成为一门富有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的科学[12]。如果能充分发挥护士与病人接触最密切的职业优势,共情技术的运用将成为病人身心康复的增强剂。

【参考文献】
   1 李慧莺.同理的概念探究.护理杂志,2006,48(2):81.

  2 莫孙淑冰,廖进芳,刘均娥.与病人沟通的重要技巧--同感心.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96-397.

  3 Titchener E.Elementary psychology of the thought processes.New York:Macmillan,1990:211-217.

  4 Rogers R.当事人中心治疗.李孟潮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9-29.

  5 金怡,姚本先. 心理咨询技术中的共情解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19:38-39.

  6 邱玉芳,杨辉,宋丽萍. 护士共情能力研究进展. 护理研究,2007,21(7):1890-1892.

  7 杨眉. 共情是一粒和谐的种子.中国青年报,2006-01-29.

  8 吕勤,左艳艳.共情与饭店服务人员服务质量的关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79-84.

  9 朱丽颖,任玉玲. 临床护理中应用同理心的体会. 航空航天医药,2007,18(1):54-55.

  10 吴文源,季建林. 综合医院精神卫生.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5-8.

  11 于德华,吴绍敏,李春波,等.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时点调查.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2):68.

  12 洪鸿,孙红. 医学人文精神的心理学意义及其实践途径.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4):27-29.

  

作者: 叶钰芳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