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年第7卷第10期

程序化健康教育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影响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程序化健康教育与一般健康教育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128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宣教,教育组按整体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程序化健康教育。经程序化健康教育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极大地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并提高了患者对冠状......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比较程序化健康教育与一般健康教育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128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宣教,教育组按整体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程序化健康教育。结果 两组在出血及血肿、尿潴留、迷走反射方面经χ2检验,比较术后住院时间及相关知识水平用U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经程序化健康教育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极大地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并提高了患者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使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从87%上升至98%。结论 健康教育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认知程度,培养其健康行为和健康生活习惯。

【关键词】  程序化健康教育;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Effect of programmed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WU Hua. Xianyang China Railway 20 Bureau Central Hospital, Xianyang 712000,China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the programmed health education and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PCI.Methods 128 cases of patients used PCI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duc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nd each group had 64 cases. Both groups adopted regular medic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The main differences were the education group received programmed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normal health education.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emorrhage & hematoma urinary retention, vagus reflex and average hospital sta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y chi square test and P<0.05 was considered significant. And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degree was from 87% up to 98%.Conclusion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can be reduced and th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can be shorten by using programmed health education; the cognitive level of PCI can be improved and a healthy behavior and healthy lifestyle can also be cultivated.

  [Key words] programmed health educati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病,其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随着科技的发展,介入治疗蓬勃发展,在内科治疗冠心病方面展现出异彩。冠心病介入治疗(PCI)指采用经皮穿刺技术送入球囊导管或其他相关器械,解除冠状动脉狭窄或梗阻,重建冠状动脉血流的技术。介入治疗时病人清醒,在股动脉或桡动脉处局麻后穿刺动脉送入心导管。目前常用的技术,一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通过穿刺皮肤将导管插入血管内,使特制的气囊导管送到狭窄的冠状动脉内腔,通过在体外加压扩张气囊,将狭窄张开,使病变冠状动脉重新构型;二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目前PTCA中约有50%~90%的病变需植入支架。介入治疗较药物治疗疗效可靠、直接、迅速、理想,可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手术风险及创伤又比外科搭桥明显减少,术中死亡并发症小于0.5%,可多次重复应用,术后2~7天即可恢复正常工作、活动和生活能力。因此,在西方发达国家,在冠心病的三种主要治疗方法中,目前接受介入治疗病人的比例占首位,在我国也在逐渐增多。介入治疗适合于绝大多数冠心病人,包括高龄和高危病人。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20年左右,中国会迎来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冠心病)的发病高峰,健康教育是预防冠心病的有效手段,可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中国的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较快,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绩。已经由过去只单纯侧重卫生知识传播的“卫生宣教”转变为传播与教育并重的护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目标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卫生知识传播转变为行为危险因素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健康教育策略从单纯信息传播转变为传播与教育并重。健康促进是21世纪“人人健康”[1]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在健康促进中起主导作用[2]。健康教育可以改变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减少因为自身行为不慎所带来的危险性,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一本万利的事业,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治本措施,其作用已逐步在社会显现并得到认可。近年来,随着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广泛开展,更进一步强化了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护理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识和接受。

  1 方法

  1.1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类实验性研究。即设立对照组,使教育组和对照组能在均衡条件下进行比较,使样本更具代表性。类实验性研究能准确地解释自变量和依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反映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较高。

  1.2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09年7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28例。教育组选择64例,在整体护理过程中实施程序化健康教育。对照组64例,进行一般健康知识宣教。

  1.3 研究方法

  1.3.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7月在本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教育组,每组各64例。其中男79例,年龄35~83岁,平均年龄(61.6±7.3)岁;女49例,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63.5±9.4)岁。两组患者基本临床情况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3.2 教育方法 对照组进行一般健康知识宣教。教育组按整体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程序化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1)评估。责任护士全面收集患者的资料,认真进行护理体检,并确立护理诊断。(2)制订健康教育计划。根据对患者个体的评估和确立的护理诊断,制订适合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3)实施。教育者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然后根据评估情况因人施教。(4)评价。评价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通过教育-评价-反馈-再教育的过程,不断评估教育策略、教育内容是否适合教育对象,以便随时修订教育计划[3]。评价健康教育效果不仅要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对患者得到的实际效果评价[4]。出院前1天教育者再进行全面评估,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出院指导。

  1.3.3 教育形式 对照组采用个人宣教形式;教育组主要采用一对一的个案教育形式,结合小组讲解、讨论。以语言教育为主,配合书面教育,给患者提供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健康教育的小册子及有关书籍。

  1.3.4 教育内容 教育组教育内容如下:术前健康教育。(1)向患者发放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宣传册,详细介绍手术目的、必要性、大体操作步骤、费用、术中感受等,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了解,增强信心;(2)说明术后平卧的重要性,指导患者于术前1~2天练习床上排便;(3)术后避免剧烈咳嗽,排便时需用手紧压伤口,以减少穿刺部位出血几率;(4)强调手术前后清淡饮食的重要性,防止出现不敢进食和过量进食两种倾向;(5)对个别精神高度紧张的患者,手术前夜给予镇静、催眠药物,保证充足睡眠。术后健康教育。常见的并发症有低血压、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假性动脉瘤、迷走反射、尿潴留等。针对以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1)讲述术后平卧及术侧肢体制动24h的意义,指导患者多饮水以利造影剂尽快排出。(2)嘱患者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禁食易致腹胀食物。教患者及家属沿结肠走行方向进行腹部按摩,必要时用胃肠动力药物防止便秘。(3)对于排尿困难者首先尽可能协助患者自行排尿,听流水声及热敷下腹部诱导排尿,诱导失败者行导尿术,防止出现造影剂肾病。(4)预防拔管综合征。在拔管前准备好抗心律失常、升压、扩血管等药物,对于过度紧张的患者可以在拔管时局部注射利多卡因。拔管时与患者交谈,转移其注意力,注意沙袋位置,严密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或血肿形成,触摸足背动脉是否均匀、有力。(5)向患者说明抗凝治疗的重要性,教患者及家属掌握相关的出血体征,嘱患者刷牙用软牙刷,提醒患者出院后定期来院复查,化验凝血的国际标准化比率。出院前健康教育。与患者交换联系方式,告知患者支架置入并非一劳永逸或根治冠心病的措施,仍需要避免情绪激动,防止过劳,预防感冒。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戒烟戒酒,鼓励患者适当的户外运动,坚持服药,定期来医院复查。对照组按常规宣教[5],术前对患者及家属讲明治疗目的、方法和可能出现的危险、治疗过程大致内容及需要配合的内容。

  1.4 研究步骤 (1)向患者讲解健康教育目的及意义,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2)护理评估。全面了解患者情况,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家族史、体格检查、临床辅助检查、生活及自理程度、社会心理、家庭经济情况等,对患者病情、手术的心理承受能力、手术疗效的期望值、家庭、文化背景及社会支持等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3)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实施教育内容。(4)评价效果。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χ2值及U值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本临床情况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患者基本临床情况比较 (例)由表1可以看出,教育组与对照组的基本临床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例)由表2可以看出,教育组与对照组在术后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两组患者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见表3。表3 两组患者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例)由表3可以看出程序化健康教育组患者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关知识水平掌握情况明显高于一般健康教育对照组。

  2.4 两组患者出院后满意度调查的情况比较 见表4。表4 两组患者出院后满意度调查的情况比较 (例)由表4可以看出教育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已有研究证明健康教育可以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6,7]。系统的术前、术后教育和详细、具体的指导是重要且有效的护理手段,能够减轻焦虑,保证手术成功[8]。(1)有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和假性动脉瘤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高龄、女性并服用抗凝剂、高血压糖尿病、穿刺部位过高、拔管时压迫手法、留置鞘管过粗、肢体过早活动、砂袋压迫不当等[9],因此术前应对患者及家属强调术后肢体制动的必要性,术前训练患者床上排便,一方面减少了尿潴留的发生率,另一方面保证了动脉鞘管的顺利拔出,有效地控制了伤口出血的发生。(2)迷走神经反射是介入治疗术较常见的并发症,可发生于术前、术中及术后,而以术后拔出动脉鞘管时发生率最高。常与情绪紧张、疼痛、禁食时间过长、低血容量、尿潴留的突然解除、压迫手法过重等有关。对此,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且在手术前后配合医生尽量去除诱因,减少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同时在拔管时与患者交谈可有效地转移患者注意力,效果好。表2可以看出健康教育组较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提示程序化健康教育组有助于疾病的康复,预防各种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明显健康促进作用。

  3.2 健康教育 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程序化健康教育是按照临床治疗程序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其目的是使患者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维持和促进个人健康。结果表明,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

  3.3 程序化健康教育 是健康教育内容得到了贯彻落实,不断强化患者的遵医意识,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并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士的自身价值,提升护士及医院的整体形象,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10]。

  4 结论

  程序化健康教育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健康促进作用明显优于一般健康知识宣教。组织具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心内科护士,为患者提供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可以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认知程度,培养其健康行为和健康生活习惯,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运用护理程序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危险性作出预测,发现并确认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影响手术成功及安全性的健康问题,有预见性地实施护理干预,提高护理治疗,增加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成功率,进而促进该项治疗措施的开展。(致谢:在此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张银萍对这篇论文的悉心指导)(注:程序化健康教育:是运用系统方法实施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实践模式,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采用经皮穿刺技术送入球囊导管或其他相关器械,解除冠状动脉狭窄或梗阻,重建冠状动脉血流的技术。 )

【参考文献】
   1 Wiemga M.Lifestye modifications.Nur Clin N Am,2002,37:Preface.

  2 余江,王仙圆.21世纪健康促进理论在护理领域的应用发展.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37-439.

  3 刘岩.运用护理程序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714.

  4 李慧萍.走出健康教育的误区.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2):571.

  5 林菊英,金乔.中华护理全书.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93-297.

  6 曹海燕.健康教育对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沈阳医学院学报,2004,6(1):31-33.

  7 辛兰,崔前英,田华,等.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及对策.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6):38-39.

  8 郑耀珍.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预防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56-858.

  9 王丽姿,李亚洁.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术后重度股动脉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16-18.

  10 王玉霞.程序化健康教育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作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51-52.

  

作者: 吴 华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