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年第7卷第14期

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6例发病在3h内的急性脑梗死病人,选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治疗,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实践。结论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病人进行有效护理,可提高急性脑梗死病......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6例发病在3h内的急性脑梗死病人,选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治疗,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实践。结果 26例中,除1例患者使用rt-PA 后因舌部破损处大量出血而提前终止,18例进行性好转。 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病人进行有效护理,可提高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循证护理;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

 循证护理( EBN),即遵循证据的护理。其定义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适宜的研究依据,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1]。循证护理是新医学模式下护理实践的工作模式,是护理发展的趋势,现在已逐步运用于临床护理实际。本研究将循证护理运用于26例急性脑梗 死病人静脉溶栓,选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 年5 月,共有26例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3h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1 例患者使用rt-PA 37mg (0.55mg/kg)后因舌部破损处大量出血而提前终止。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医生按照标准筛选入选患者:(1)年龄18~80岁;(2)卒中发病时间<3h;(3)有明确的肢体瘫痪;(4)头颅CT扫描无颅内出血;(5)获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史;(2)脑部肿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 (3)血小板计数<100×109/L; (4)有严重肝肾疾患及出血倾向等。

  2 方法

  2.1 文献查询

  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查询,以寻找来源于研究领域的实证。通过查询急性脑梗死的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相关资料发现,急性脑梗死是由血栓或栓子堵塞脑动脉所致脑缺血性疾病。脑动脉阻塞后脑细胞缺血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进展过程及脑梗死病理改变的行程需要数小时的发展过程[2],这就为阻断这一过程提供了治疗时间。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为发病后 6h之内[3]。在6h治疗窗内进行及时有效的缺血脑再灌注和脑保护等抢救治疗称为“超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将会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随梗死时间的延长,中心坏死区范围逐渐扩大,周围半暗带逐渐缩小。溶栓治疗能使闭塞血管再通,迅速恢复血流,缩小梗死体积,抢救半暗带[4]。

  2.2 评估资料

  选择对象和内容,制订个性化目标和措施。

  3 具体步骤

  3.1 循证护理的应用

  3.1.1 心理护理

  急性脑梗死起病急、来势凶、发展快,患者自理能力下降,精神及心理压力大,加上对溶栓治疗不了解,往往心存疑虑和恐惧。尽量保证有1名护士陪伴在患者身边,耐心做好安慰和解释工作,要关心、同情、体贴患者,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说明溶栓的必要性,详细介绍溶栓的方法和效果,解除患者及家属的疑虑和恐惧,使患者及家属能正确认识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告知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要注意不同患者的不同信息反馈,因人施护,注重个性化心理护理。

  3.1.2 建立绿色通道

  “时间就是脑组织”。我们已经建立从急诊、门诊到病房,从急救处理到康复保健的绿色生命通道服务。由急救护士协同神经内科医生承担该患者的各项治疗、检查、转运的快捷、便利的绿色通道任务。溶解血栓的目的是尽快恢复梗死区血液循环,从而获得脑血流的早期再灌注,减轻脑缺血程度,最大限度争取神经细胞存活,减少神经细胞死亡及其功能损害,缩小梗死灶面积,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对于急性脑梗死来说,如果能在发病后3~6h进入急性卒中单元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将大大降低脑梗死的致残率。

  3.1.3 正确执行治疗方案

  急救护士遵照神经内科医生医嘱,正确执行治疗方案:静脉使用 rt-PA(0. 6~0. 9)mg/kg,rt-PA总剂量10% 5min内静脉推注,剩余90%在1h内静脉滴注。病房内护士在24 h内严格监控患者的血压、血糖、生命体征,24 h后遵医嘱再次复查头颅 CT,如无出血,再予阿司匹林300mg/d,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7~10天内复查头颅MRI,常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3.1.4 建立急性卒中单元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予收治入神经内科病房。安静、整齐的病房环境利于患者得到进一步的治疗、护理和康复。故理想的模式是以神经内科医生为核心,由多学科如急诊科护理人员、 影像介入科和康复科、工勤运送人员等组成卒中小组的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尽量缩短卒中患者等待治疗和检查的时间,使医生随时都能根据卒中单元制定的指南、处理路径和细化处理规程,将患者收入急性卒中单元,尽早进行有效的治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3.1.5 溶栓后密切观察

  溶栓24h~7d内,护士遵医嘱隔日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并从以下方面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皮肤黏膜、牙龈有无出血点;观察排便、排尿情况;观察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有无异常;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变化。治疗过程中如发现神经症状加重( 如意识障碍加重、瞳孔异常、烦躁不安、四肢肌力减弱、语言障碍加重、严重头痛、呕吐或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等),提示并发出血的可能,则立刻停止rt-PA输注,护士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抢救[5]。

  3.2 一般护理

  溶栓前准备:静脉溶栓前后,必须进行各项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粪便隐血试验[6]。溶栓前做好心电图或心电监护,在一侧肢体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在治疗过程中给予生活护理,合理安排营养饮食,及时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密切配合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 结果

  本文中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患者进行性好转为 18例 (72%),其中 10例 (40%)患者在溶栓过程中即出现神经功能明显好转,另各有 4例患者分别在溶栓后2h和24h后好转。以上证实了rt-PA静脉溶栓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远期预后。循证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护理人员能够了解脑梗死后脑细胞将会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了解溶栓治疗方案和病情观察,加强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感情沟通,利于和谐护患关系。

  5 讨论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士的职能已有了很大的转变。护士不仅是提供照顾者、健康教育者,还是合作者和协调者,护士在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上,应用自身的专科知识使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急诊科、住院期间得到正确而有效的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护理的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提高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帮助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科学护理是促进脑梗死患者尽快康复的有效措施。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临床实践,强调以护理问题为出发点,将科研结果与临床专业知识、经验、患者的需求相结合,使护士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在实践中得到综合应用,避免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与主观性,使护理活动有证可循,有据可依。通过循证护理的应用,提高了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主动积累经验和教训的积极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护士更加注意患者的主观感受,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循证护理的实施对急诊护士、神经内科护士全面掌握专科知识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 冯尢琼,成翼娟,继军,等.循证护理.护理发展新动向.实用护理杂志,2000,16( 6 ): 1.

  2 黄明,肖强,高峡.急性脑梗死的超早期治疗选择.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4,4(2):120-121.

  3 谢惠芳,田时雨,吴宣富,等.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3例疗效观察.新医学,2000,31(3):151-152 .

  4 王文静,孙一兵,汪银洲,等.急性脑梗死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临床观察.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 (1):12-14.

  5 陈彩虹.rt-PA静脉溶栓治疗38例脑梗死的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09,(4):208.

  6 叶梅.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观察和护理.武汉市职工医学院报,2001, 29(1) :55-56.

  

作者: 许慧华,沈 喜,姚荷英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