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年第7卷第16期

宫颈癌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探讨宫颈癌发病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的合理采用。通过对近年来相关医学文献的分析,查找宫颈癌发病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并做好宫颈癌早期筛查及预防的宣传,从而阻断宫颈癌其恶性行为,保护妇女健康。【关键词】宫颈癌。相关因素。...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探讨宫颈癌发病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的合理采用。通过对近年来相关医学文献的分析,查找宫颈癌发病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并做好宫颈癌早期筛查及预防的宣传,从而阻断宫颈癌其恶性行为,保护妇女健康。

【关键词】  宫颈癌; 相关因素;护理干预

 宫颈癌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世界宫颈癌每年新发病例约45万,我国宫颈癌年新增病例为13.5万,死亡率为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智利[1],且日渐趋向于年轻化[2]。因此,早期筛查和有效预防以逆转宫颈癌前病变,阻断其恶性行为,保护妇女健康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对于宫颈癌的发病原因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现对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综述如下。

  1 发病因素

  1.1 子宫颈癌发病的重要生物学因素

  自20世纪70 年代末Zur Hausen首先提出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发病可能有关的假想后,国内外学者就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3,4],并获取了许多证据,已证实超过99%的子宫颈癌伴有HPV感染。故认为女性生殖道HPV感染与子宫颈癌关系密切[5]。1995年国际癌症协会(IARC)专题讨论会的学者们认为HPV感染是人类癌瘤发病中唯一可以完全确认的致癌病毒。现今的研究证实:预防HPV感染就可以预防宫颈癌,没有HPV感染,就可以不患宫颈癌[5]。

  1.2 行为因素是宫颈癌发生的辅助因素

  1.2.1 性行为是与宫颈癌最为密切的相关因素

  宫颈癌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初次性交年龄低,有多个性伴侣及男性伴侣有多个性伴侣或有患宫颈癌的性伙伴,性生活频繁,性卫生不注意等,可导致致癌因子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II)、巨细胞病毒(CMV)、衣原体、细菌等进入生殖道,在宫颈糜烂面反复感染而诱发宫颈癌[6]。流行病学调查已证实,性交年龄早及性生活紊乱是宫颈癌发病的直接高危因素[7],16岁以前开始性生活的妇女宫颈癌发病是20岁以后者2倍多,性伴侣数在3个或 5个以上者,宫颈癌的发生高于仅有1个性伴侣者5倍,这说明宫颈癌的发生与性交年龄早、多个性伴侣、性伴侣有婚外性行为密切相关[8]。且患有梅毒、淋病等性传播疾病,则其宫颈癌的发病率将较正常妇女高6倍。

  1.2.2 吸烟及口服避孕药与宫颈癌相关

  宫颈癌流行病学研究的国际协作组织报告[9],口服避孕药与侵袭性宫颈癌的危险增加相关。这个来自24项研究的汇总发现,当前服用避孕药者发生侵袭性宫颈癌的危险与服药时间延长有关。曾服药超过5年以上的妇女,出现宫颈癌的危险几乎是从未服药妇女的2倍[10]。也有发现在致癌性HPV感染的妇女中,既往吸烟>1包/d者比不吸烟者患宫颈癌的可能性要大,可能与吸烟导致DNA结构改变及基因组损伤有关,特别是人们已在宫颈豁膜内发现诸如亚硝胺等烟草代谢产物[11]。

  1.2.3 多次妊娠分娩的影响

  在多产妇中宫颈癌发病率较高,由于多次妊娠分娩,对子宫颈的刺激与损伤,致使宫颈上皮发生异常增生,进而可发展成癌。

  1.3 高危男子的影响

  高危男子是宫颈癌发病因素的论点已被重视。凡配偶有包皮过长、阴茎癌、前列腺癌或其前妻曾有宫颈癌者均为高危男子,与高危男子有性接触的妇女,易患宫颈癌[12]。有学者从高危男子包皮垢中分离出单纯疱疹病毒 (HSV-2),也有研究证明包皮垢是致癌物质。亦有学者提出人精液在宫颈癌的发展中可能会发挥某种作用[13]。因此,不少学者在研究性生活与宫颈癌的关系时,提出性生活中如果采用避孕套或避孕隔膜等,减少宫颈与阴茎直接接触的机会,可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1.4 子宫颈慢性疾病的影响

  子宫颈慢性疾患常与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并存,各种细菌、病毒、滴虫、真菌及性传播性疾病的感染,虽不能证实其可诱发宫颈癌,但可引起宫颈炎及宫颈糜烂,而宫颈糜烂是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14],有宫颈糜烂者的宫颈癌发病率较无宫颈糜烂者高5~10倍[15]。在长期慢性炎症的刺激下,颈管增生而来的柱状上皮可发生非典型增生,如不及时治疗,其中一部分最终发展为癌[16],这是子宫颈癌发生的又一重要因素。

  1.5 雌激素的影响

  雌激素也在女性宫颈癌的发病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因为雌激素能促进子宫及阴道组织的生长和刺激宫颈上皮增生。女性妊娠期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非孕期高25~40倍,这可以使孕妇子宫颈上皮显著增生,甚至发生类似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的改变,但产后可逐渐恢复正常。

  1.6 社会及饮食因素

  教育程度低、经济收入少、营养状况及卫生条件差的地方发病率高,其主要为尚未建立健全防癌普查机构等,很少进行防癌普查所致,宫颈癌发病率有明显的职业关系。

  1.7 遗传因素

  包淑和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宫颈癌存在家族史倾向。其相对危险度为2.05(P<0.05),证明宫颈癌家族史是宫颈癌高发的危险因素[17]。

      2 护理干预措施

      子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时间可从HPV感染数年到数十年,一般认为会经过5个阶段: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润、浸润癌,从子宫颈癌前病变发展成子宫颈癌需5~10年的时间,这为宫颈癌的预防带来了充裕的时间。因此,积极开展预防,对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延缓病情具有重要的意义。

  2.1 加强宣教

  使广大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了解宫颈癌相关知识,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各种引发宫颈癌的危险因素。

  2.2 防止病毒感染

  2.2.1 控制传染源

  HPV的传染源是所有感染HPV的人,包括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丈夫为HPV感染者,要及时治疗,以免感染配偶。一些研究说明男性性行为与宫颈癌关系密切,宫颈癌患者的配偶大多有各种性病史[18]。女性与配偶搞好夫妻关系能从一定程度上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2.2.2 切断传播途径

  HPV主要是通过性途径传播。研究表明性交年龄过早、多个性伴侣与宫颈癌的发生相关,配偶性生活时经常用避孕套的妇女患宫颈癌的危险性比较低。宣传计划生育,制订了一对夫妇生一个子女的政策,对于预防宫颈癌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2.3 保护易感人群

  未感染过HPV的女性是 HPV的易感人群。对易感人群的保护主要方法是注射疫苗,提高其对HPV病毒的免疫力,防止感染HPV[19]。

  2.3 积极治疗妇科疾病,避免诱发宫颈癌的危险因素

  (1)要求妇女要注意经期卫生及性生活卫生,积极防治发生慢性宫颈炎的各种感染,如细菌、病毒、滴虫、支原体及性传播疾病的感染;(2)提倡晚婚、少育,避免不洁性行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凡已婚妇女围月经期有月经异常或性交后出血,应警惕宫颈癌的可能。同时加强围生期保健,预防难产,避免发生宫颈裂伤,已发生者须做好缝合;(3)男子包皮过长应做环切,经常用水清洗包皮垢,保持阴部清洁;(4)经常使用女性清洁用品的妇女,应避免使用较高浓度的消毒药液冲洗阴道,这样不仅会影响阴道正常菌群的生长,使其抑制病菌的作用下降,而其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宫颈上皮损伤,出现糜烂。

  2.4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戒烟、均衡饮食,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叶酸、胡萝卜素、铜、硒、锌。避免滥用雌激素,注意保健品的成分、含量。需要雌激素替代治疗的妇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安全应用。

  2.5 积极开展育龄妇女健康普查和随访的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妇女充分认识健康普查的重要意义,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积极处理癌前病变,起到预防的作用。(1)任何有3年以上性行为或21岁以上有性行为的妇女均为筛查对象。(2)高危妇女人群为有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过早、HIV/HPV感染、免疫功能低。每年1次细胞学检查,连续两年均为正常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至3年查1次。在我国,子宫颈癌最常见于40岁以上的妇女,通常从发现病变到发展成癌,大约需要10年时间,所以30岁左右是癌前病变高峰期。因此,在我国,一般人群筛查起始年龄为25~30岁,65岁后患子宫颈癌的危险性极低,一般不主张对65岁以上的妇女进行常规的子宫颈癌筛查[20]。综上所述,宫颈癌的发病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因素,而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要做好宫颈癌的预防需大力宣传宫颈癌发病病因及其危害性,开展普查普防,积极治疗宫颈癌前疾病及癌前病变是关键。

【参考文献】
   1 Zhang WH, Coppleson M, Rose BR, et al, Papillomaviru and cervical cancer: A s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udy.J Med Virllagg, 1998, 26:163-178.

  2 万磊,万建平,张燕玲,等. 子宫颈癌年轻化趋势的临床分析.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10):547.

  3 Nubia Munoz.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cancer: the epidernilogical evidence.Journal of Clinical Virology, 2000,1(90):1.

  4 Andersson S, Rylander,E.Larsson B, et al. Theroleofhumanpa- pillornavirus in cervical adenocarc inotnacarc inogenesis.Euro- pean Journal of Cancer, 2001,37(5):246.

  5 李芳,马忠金,刘桂云. 宫颈癌的病因分析及预防.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4(8):5896.

  6 吴淑卿,叶丹青,林彤.宫颈癌与性传播疾病的关系.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8):4.

  7 Thomas DB,Ray RM,Pardtyaisong T, et al. Prostitution, condom use and invasive squamous cell cervical cancer in Thailand LJ.Am J Epidemiol,1996,142:779.

  8 ReevesWC,GaryHE,JohnsonPR,etal.Risk factors forgenital Papillo mavirus infection in population sathighand low risk for cervical cancer. J Infect Dis,1994,170(4):753.

  9 口服避孕药与轻度增加宫颈癌危险相关.中国医学论坛报,2007-12-20.

  10 Deacon JM, Evans CD, Yule R , et al. Sexual behaviour and smoking as determinants of cervical HPV infection and of CIN3among those infected: a case-control study nested within the Machester cohort. Br J Cancer, 2000, 83:1565-1572.

  11 Prokopczyk B, CoxJE, Hoffmann D, et al. Identificationof tobacco-specific carcinogen in the cervicalmucus of smokers and nonsmokers. J Natl Cancer Inst, 1997, 89:868-74.

  12 乐杰. 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81-282.

  13 Bosch FX, Munoz N, de Sanjose S, et al. Risk factors for cervical Cancer in Colombia and Spain. Int J cnacer, 1992, 52:750-758.

  14 杨学志,汤胜蓝,廖彩森,等.江西靖安县宫颈癌队列研究.中华肿瘤杂志,1991,6:609.

  15 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659.

  16 庭芳,陈锐.宫颈癌临床流行病学概述.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5,2(2):19-22.

  17 张春玲,韩存芝,何传泰. 山西省宫颈癌的病因学研究及防治.中国肿瘤,2001,10(5):281.

  18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17-2021.

  19 叶菁.人乳头瘤病毒预防性疫苗现状和问题.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08,35(5):325-327.

  20 Bosch FX, Munoz N, de Sanjose S, et al. Risk factors for cervical Cancer in Colombia and Spain. Int J cnacer, 1992, 52:750-758.

  

作者: 董美丽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