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年第8卷第2期

护士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特征及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的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其特点是:发病快、突发性强、传播迅速、传染性强,使人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和心理压力,仿佛一下拉近了人类与死亡的距离,特别是对于本院处于沈阳地区......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的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其特点是:发病快、突发性强、传播迅速、传染性强,使人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和心理压力,仿佛一下拉近了人类与死亡的距离,特别是对于本院处于沈阳地区唯一一所具有传染科的部队医院而言,护士置身于危险环境中,其承受着紧张、抑郁、恐惧、焦虑等心理压力。本文对护士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特征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关键词】  应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士的心理特征;对策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几乎每年都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1981—2005年发生近400起。特别是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频发生,如2003年SARS席卷中国大地,2004年流感又接踵而来。2009年H1N1甲型流感蜂拥而上。这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对患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威胁力,更对救治的护士造成难以想象的压力,使护理人员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本文深入探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和护士应对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艰巨性、危险性、传染性等特点。

  2护士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特征

  2.1紧张 紧张是由紧张源所致机体内各种变化所构成的特异性症候群。护士的紧张源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种需求与护士心理、生理素质不相适应的一种心身失衡状态。

  2.2恐惧恐惧情绪主要源于:(1)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认知不足;(2)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不确定;(3)传染性强;(4)医务人员易被传染。研究表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可预见性和不可控制性越强,所引起的恐惧情绪越强烈,造成的生理恐惧就越严重。

  2.3焦虑在护士面临不够明确或即将出现的威胁或危险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或恐惧的内心体验。有研究表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士因心理压力的增强而产生焦虑的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

  2.4抑郁抑郁是一种不愉快的心理体验,通常护士在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会产生哀伤情绪,严重者可产生抑郁。

  3护理对策

  3.1建立心理档案,关注和维护护士身心健康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护士经常面对伤者痛苦的呻吟,扭曲的心态、生离死别的场面,身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进而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影响护士心理状态的因素十分复杂,即受职业环境的影响,也与自身性格特点有关。维护护士身心健康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护士的心理特征即存在共性,又有其个性特征,护理管理者在注意提高护士整体心理素质的同时,更需要把握个体的心理状况,建立护士心理档案、掌握个体应急水平。选派心理素质好的护士到救治一线。建立心理支持组织,每当护士碰到心理问题时,鼓励他们与人沟通,把心理问题倾诉出来。通过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3.2加强护士心理训练,提高护士心理素质护士的心理素质是决定护士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强度的关键。加强护士心理教育,组织护士学习相关知识,使他们多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掌握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制定符合护士体质、潜能及心理承受极限的标准,设置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战伤救护特点相近的科目进行训练,提高护士心理承受能力。

  3.2.1注意力转移法通过转移护士的注意力。从主观意志上克服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因注意力过于集中而造成的过度神经紧张。此法多用于应对突发疫情之前的待命阶段。具体办法有:一是有意识的安排一些工作,使护士们的注意力从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勾画转移到现实的事物上来。从而使心理紧张程度得到缓解。二是对护士生活的安排要尽量做到丰富多彩,转移护士的注意力,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3.2.2奖励激励法通过增强护士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增强护士愉悦的心理反应。一是利用发放特殊岗位津贴,体现组织关怀和支持。二是利用院报、广播、办公网、媒体等大量报道护士姐妹们的不畏艰辛的事迹,年终给予特殊奖励,鼓舞护士们的斗志。

  3.2.3暗示诱导法 通过管理者的言行举止对护士实施心理诱导,控制护士的不良心理状态和倾向,引导护士积极的心理,提高护士的士气。由于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法进行的心理诱导,使对方不由自主地接受暗示者的意图,比直截了当的说服更易奏效。

  3.2.4放松调整法即通过休息、娱乐、改善伙食、调整生理机能、恢复心理平衡。此法多用于工作间隙。这不仅有利于护士的体力恢复,而且有利于护士的“心力”恢复。

  3.3改善工作情境,减轻护士心理压力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情境因素对护士的心理影响,改善不合理布局,配备先进的防护救治仪器,提高机械化程度,为护士创造一个高效率、良好的工作情境,提高护士的满意度,减轻或消除环境因素引起的心理压力。

  3.3.1工作情境的调节预防和消除由于恶劣的工作情境造成的异常心理反应,是工作情境调节的主要问题。

  3.3.2改善生活条件调节伙食,清洁卫生,提高护士的住宿条件,尽可能给予经济补助。每天安排不同的食谱,荤素搭配,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的摄入,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保证护士按时休息,按时就餐。避免互相干扰,缓解在战区工作的疲劳。

  3.3.3完善安全防护措施根据疫情的特点及病区的特殊要求,制定严格的防护措施及管理制度,准备安全有效的防护工具,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尽可能地控制疫情传播,增强护士的安全感。

  3.3.4营造轻松的氛围丰富护士的业余文化生活,配置娱乐、健身器材和体育用品,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从而增加护士之间的感情交流,调剂情绪,缓解因限制护士自由活动带来的压力。

  3.4开展人本管理,给予心理支持在应激条件下,伴随着生理反应相应出现一系列心理反应,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用感性的管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照顾护士女性的自然特征。使每一位护士都能以稳定的心态投入到为病人服务的工作中去。

  3.4.1转换工作岗位,减少工作时限有关资料表明,护士应急时间越长,心理压力越大。针对这一现象,制定了定时轮岗制。按照生理规律4h工作制似乎是最合理的,但需要更多的护士,对人力资源和防护设备的需求量过大,实施有一定困难。如果采用8h工作制,违背了生理规律,使护士因过度疲劳而降低了机体抵抗力,防护设施的效能大为降低。6h工作制在护士不吃不喝,不排泄的状态下其生理机能能够承受的工作时长,能够做到体力充沛、精力集中,而且防护措施有效。6h轮岗制,使护士们连续工作时间缩短,使护士从高级应激状态转入低级应激状态之中。大大减少了护士的心理负荷。

  3.4.2消减刺激强度,介入心理干预强度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护士义无反顾的冲锋在第一线。成为受害者的保护神,但他们也是血肉之躯,在超长的心理负荷下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更何况护士具有敏感、细腻、脆弱的女性特征。护理管理者要及时介入心理干预,给予体贴关爱。鼓励护士讲出内心感受和困难,掌握每一位护士的身体状况、心理问题和关心他们的家庭、老人、爱人、孩子,关心他们所遇到的每一件具体困难和问题。对身体欠佳的护士给予足够的关心,对家庭有困难者给予足够时间照顾和帮助,解除其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贾利萍,李红燕.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探讨.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10):939-940.

  

作者: 刘晓燕,刘薇,董佳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