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年第8卷第3期

培养高素质人才,改革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加,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基础护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践的主要手段之一。笔者在护理学实验教学工作中,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作初步的探讨,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服务社会提供参考。【关键词......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加,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基础护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践的主要手段之一。笔者在护理学实验教学工作中,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作初步的探讨,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服务社会提供参考。

【关键词】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健康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社会对高等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作为护理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学生形成护理基本概念及掌握其基本操作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期间训练学生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术的同时,培养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临床综合实践能力,已成为护理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就在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供同仁们参考。

  1 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实验教学的内容

  护理教材和操作常规的制定与修改滞后于临床实践,导致教师的教学保守,墨守成规,对一些不合理的知识未能提出质疑,缺乏创新精神。根据杨新月[2]对基础护理实验教学现状的研究报道,教学涉及的80项操作中有7项临床上基本不做,占8.75%;有25项由他人完成,占34.25%;护士独立完成的操作有48项,占65.25%。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传统的理论与操作技术在某些方面出现了滞后的现象,易导致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实习中延长适应期或认为在学校学的知识无用。如一次性双腔气囊导尿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教材中仍以单腔导尿管为重点讲解的内容。以及气囊导尿管插入尿道的深度教材中没有明确,如果按着给女性患者(成人)导尿术的操作步骤见尿后再插入1~2cm,气囊肯定未能进入膀胱,如果此时注水,膨大的气囊必然会使直径≤0.6cm的尿道受压[3],发生尿道黏膜缺血坏死;如果按教材操作,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5ml,就会造成由于气囊没有均匀覆盖膀胱颈部和与尿道口完全嵌合,极易发生尿液渗漏或导尿管脱落达不到固定的作用[4]。又如一次性输液器每毫升滴数,教科书上写的换算标准是15gtt/ml而临床用的20~22gtt/ml[5]。

  1.2 实验教学的方法

  实验教学的方法单一,沿用传统的方法:教师示教-学生练习-回示;教学以教科书或护理技术操作程序为标准,教学仅停留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用护理操作技术,其结果是虽然学生熟练掌握常用护理操作技术,忽视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要求对护理人员综合实践技能的培养。而且,教师过分强调操作的精确性、规范性,很容易导致学生上实践课时机械的模仿教师的动作,课后死记硬背操作流程, 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影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一次性静脉输液的操作考试中, 有的学生只有口头查对或有查对动作,有的学生只有口述查对, 而无查对动作,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掌握操作技术是十分机械的、教条的。

  1.3 实验教学的方式

  实验课前一般由实验教师准备实验用品, 实验课上学生只是单调的重复教师的示范动作。而且,在模拟人身上机械地的模仿或是同学之间相互练习时,没有把操作对象当成现实的病人,忽略了从“病人”的角度体会其痛苦和内心感受。如在护理操作中,有的学生为了使自己操作方便,不经意地将模型人搬来挪去,全然没有注意“病人” 在搬动中的痛苦和不便;有的学生在互相注射时污染了注射用具,仍然接着做注射。这种未融入主动性和人文关怀素质的培养,将会导致学生缺乏人际沟通、交流的技巧和能力。又如在实验课上练习静脉输液时,许多同学都将兴趣集中于穿刺这一点上,而不去考虑静脉输液过程中的观察以及对病人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和必要的沟通等,这种在学校养成的机械模仿动作,会使学生在临床上面对真正病人时,表现出既无自然沟通,又会紧张的手忙脚乱,影响护理服务质量[6]。

  1.4 实验教学的评价

  现代护理观要求护士应以病人为中心,解除病人的身心痛苦,促进病人的健康、舒适。而现行的护理学基础实验评价标准基本上是以技术操作为中心,这种考核标准会引导学生操作时只注重完成操作步骤,而不顾病人的身心舒适与否。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操作型人才,而不是实用型的人才。

  2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探讨

  培养适用性强的护理人才目前已形成了一套较为严格的护理技术操作标准,为护理专业步入正规化轨道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变革,全新护理理念与模式的转变给《护理学基础》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

  2.1 从教师方面改进教学方法

  组织教师集体备课,统一实验操作规范。全体实验教师每一次实验课前都在主讲教师组织下集体备课,做预实验,统一操作步骤,力求规范、准确,以此提高教师的示教能力。而且,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在技术操作中重点是掌握操作原则, 而不是去死记硬背操作步骤。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 引导其从多侧面、多角度去分析和认识问题,和学生一起探讨更科学、实用的护理操作方法,解决学生只继承不创新的学习习惯。以及在操作中有意识地设置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将各种操作所需物品放在一起,要求学生自己准备操作所需用物;将部分用物的标签模糊或将已过期的一次性用物混入备用物品中;模拟临床情况设置“病人”因疼痛、烦躁、不信任等原因拒绝护理操作。

  2.2 从教学手段方面改进教学方法

  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媒体教学的优势,体现其直观性、生动性、可重复性等特点,提高教学质量。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结合实验课操作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应用不同的教学媒体,如投影、录像电影、多媒体、模拟病人等。此外,还可结合角色扮演、病例、团队协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沟通交流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更新护理操作内容

  教师对操作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应集体讨论,取精去糙,同时,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当前国内外护理学基础的新理论、新技术和临床上已出现但还未编入教材的护理实践内容,做到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避免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相脱节的现象。目前临床常用的操作而在教学中没有讲授的内容,如输液泵的使用、心电监护仪的使用、血糖仪的使用、动脉血气标本的采集等操作重点讲解,对于临床不常用的、少用的操作,教学中不作为重点讲授,安排学生自学,如有不懂老师采取“答疑”的方式解决,尽量让课堂时间发挥它真正的价值。

  2.4 改革评价体系

  及时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其方式可采取分项记分如学生实验课成绩包括实验预习、实验课表现、实验报告、操作考试。而且,在测评中引进竞争机制,例如在每项操作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独立操作情况进行评分,然后每组成员的评分相加得出小组总分,并根据总分进行排名,以此形成同学之间互相竞争,互相学习,自觉主动地提高操作技能和水平,不仅可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7]。 此外,还可以在年级间适当组织护理操作技能比赛活动,鼓励学生参与[8],对成绩优秀者给予奖励、获奖名次记入学生综合评价指标内等,激励学生重视实践操作技能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有机地融为一体。

  3 小结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重视实验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改进教学方法,并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相信通过共同的努力提高《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水平,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兰佳庆,张培莉,杨辉,等.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全课护理,2009,7(1C):271-272.

  2 杨新月. 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护理学杂志,2000,15(5):299-301.

  3 吴阶平.泌尿外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6-58.

  4 王桂荣,马英.护理技术课程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8,6(4):235-236.

  5 梁远娣,张小霞. 静脉输液溶液毫升与滴数换算关系再谈.护理学杂志,2004,19(3):45-47.

  6 杨汉正,高璀乡.试论护理课程改革中的误区和对策. 职业时空,2007,3(12):49-50.

  7 黄漫,曾国琼. 影响护理技术操作训练考核效果的因素分析及改革方法探讨.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7):117-118.

  8 绳杰清,杨丽艳,邹继华.护理专业操作技能训练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家庭护士,2007,5(5):74-75.

  

作者: 朱树贞作者单位:442000 湖北十堰,湖北医药学院基础护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