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年第8卷第8期

骨科术后发生压疮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发生压疮的所有危险因素,判断其程度,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压疮预防的有效性及护理质量。方法对79例骨科住院患者运用Braden评估表进行压疮因素评估,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是指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患者发生压疮的所有危险因素,判断其程度,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压疮预防的有效性及护理质量。方法 对79例骨科住院患者运用Braden评估表进行压疮因素评估,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 76例患者无压疮;3例患者Braden评分≤12,经对症处理痊愈。结论 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预防压疮,提高生命质量。

【关键词】  压疮原因;护理干预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是指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1]。骨科患者卧床时间比较长,需要夹板、石膏固定以及创伤导致感觉、运动功能障碍,部分或全部自理能力丧失,压疮发生几率加大,为降低压疮的发生率,预防显得尤其重要。

  1 临床资料

  骨科手术特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等。收集2009年6月—2011年1月在本院住院、术前无压疮,择期行骨科手术病人79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48例,女31例;年龄51~75岁,因股骨头坏死或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者1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人工膝关节置换者4例,髋部周围骨折行内固定者59例。

  2 方法

  2.1 骨科压疮高危人群及形成原因

  2.1.1 压力因素

  骨科手术后体位的摆置所形成的对身体局部压力是压疮的主要因素。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病人身体某些部位的组织要持续受到压迫,当其压力超过正常皮肤的毛细血管压力时,就可阻断毛细血管对组织的血液供应,引起皮肤组织缺血、缺氧,皮肤变红、变硬,甚至形成水疱或表皮细胞脱落,形成压疮。

  2.1.2 局部受压时间过长

  组织持续受压2h以上就能产生不可逆损害,且压疮发生的部位均在受压部位。(1)骶尾部压疮位列骨科压疮首位。骶尾部无肌肉附着,缺乏脂肪保护,紧贴床铺,长期受压力剪切力的作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加之病员自身条件不良,术后害怕疼痛不敢翻身等都是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2)足跟部压疮多由牵引石膏固定所致,体质瘦弱,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等患者是好发人群。足跟部处肢体的远端,血运不良,肌肉脂肪附着少,是压疮发生的内在因素,牵引固定则是压疮发生的外在因素。皮肤牵引时小腿上皮套因牵引锤的牵拉,使皮套下滑,牵引重力集结作用在足跟,造成足跟直接受压;骨牵引患者的患足会不自觉呈外旋下垂状,足跟承受患足重力卡压在帆布垫上;下肢石膏固定患者则由于石膏直接卡压足跟,石膏包裹患肢,造成血液回流障碍,导致不同程度的损伤性压疮,在骨科临床护理中不容忽视。

  2.1.3 体温的变化与潮湿是造成压疮的环境因素

  体温过高过低均直接损害免疫功能,致使皮肤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压疮的发生[2]。过度潮湿引起皮肤软化及抵抗力降低;潮湿会浸润皮肤组织,削弱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造成局部皮肤水肿;有害物质易于通过且利于细菌繁殖,使得上皮组织更容易受到损伤,而引起压疮。大便失禁或腹泻、伤口分泌物的渗出、发热引起的大汗以及病房内湿度过高,都会使皮肤处于潮湿的环境中。这些因素在骨科病人中都很常见。

  2.2 护理干预措施

  2.2.1 健全压疮防治制度

  根据护理部规定的压疮报告制度,制订严格的预防压疮质控标准,对压疮的质量控制方法做了具体培训及详细规定,这些制度的修订与完善使压疮的防治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依,同时加强考核力度,强化防治压疮的概念与意识,从思想上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2.2.2 进行护理评估

  积极评估病人的危险因素是预防压疮的关键。经评估对高危患者实行重点预防,根据循证护理的理念,从患者的实际出发,对有压疮危险的患者提供个体化护理,可减少压疮预防护理的盲目性和被动性。

  2.2.3 减轻局部压力

  (1)建立床头翻身卡,记录翻身时间、卧位、皮肤情况,执行者签名,每2 h翻身1次。(2)对病情危重不宜翻动的病人置气垫床,抬高床脚30°,腰骶部垫小软枕,增加局部通透性,减轻局部压力。(3)在骨隆突处每天2次用樟脑酒精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4)避免90°侧卧位,将病人侧卧30°,并用翻身三角架支撑这种体位,保持肢体功能位,以减小体压。

  2.2.4 严格交接班制度

  各班护士严格交接,床边检查病人情况。每天晨会后,大夜班护士与责任护士到床边交接,查看病人皮肤有无受压红肿,卧位是否舒适,床单位是否干燥清洁。

  2.2.5 适时心理干预

  (1)支持性心理护理。卧床的老年病人身心痛苦,情绪低落,易产生悲观、失望的负性心理,病人家属易产生厌烦心理。护理人员应耐心听取他们的倾诉和要求,在取得信任与合作的基础上,鼓励、教育病人及家属,告知预防压疮的重要性。指导病人与家属参与皮肤评估和护理干预计划中。(2)充分体现人性化护理,如:在每次协助病人翻身或做皮肤护理之前,先询问病人,以体现对病人的关心与体贴,也是人性化护理的体现。(3)鼓励和协助病人做各关节运动,促进早期离床活动,早日康复[3]。

  2.2.6 加强过程管理及考核力度

  护士长每天不定时进行跟踪、督促、检查、落实措施处理是否得当,并完善相关记录。对一些压疮危象处理有困难、判断有疑问的,及时报告护理部,护理部组织会诊,提出帮助指导意见,明确诊断。对出现1期压疮的患者组织科内护士共同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避免压疮进一步发展。对当班护士则按考核标准进行严格的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惩处。

  2.3 根据压疮分期,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1)瘀血红润期护理原则是去除危险因素,避免压疮继续发展。增加翻身次数,避免局部过度受压,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采用湿热敷、红外线、照射等方法。(2)炎性浸润期护理原则是保护皮肤、预防感染。对未破的小水泡要减少摩擦,防止破裂,促进水泡自行吸收;大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后,消毒局部皮肤,再用无菌敷料包扎。(3)浅度溃疡期护理原则是清洁创面,促进愈合。外科无菌换药法处理疮面,可采用新鲜鸡蛋内膜、清得佳凝胶等贴于疮面治疗。(4)坏死溃疡期护理原则是去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可用生理盐水清洁疮面后适量均匀涂抹基因肽等促生长因子注射液。

  3 结果

  共评估病人79例,术后发现压疮3例(5处),男2例,女1例,压疮发生率为3.7%。手术种类为双侧人工髋关节置换1例,髋部周围骨折行内固定2例。3例病人中2例为Ⅰ期压疮,1例为Ⅱ期压疮,经过治疗和护理,痊愈出院。

  4 讨论

  早期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是预防压疮的关键。国内护理与国外护理在压疮的认识上趋向一致,但尚无一种“金标准”,结合本科老年病人多的特点,采取个性化早期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压疮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及时、快速识别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减少对压疮预防护理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压疮风险的预测能力[4]。而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地干预、防治、考核制度是护理质控的基础。提高了全体护理人员对压疮问题的重视及预防意识,调动了护士主观能动性及工作责任心,共同参与压疮护理计划评估、制订及实施,改变了以往护理工作不到位,责任心不强的现象,提高了护士独立思考与钻研的工作能力,切实起到了提高护理质量、有效预防骨科术后患者压疮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泠.压疮的管理(一).中国护理管理,2006,6(1):62-64.

  2 吴德莲.神经外科患者压疮发生因素的分析和护理对策.临床护理,2010,23(3):177.

  3 徐燕飞.个性化早期护理干预对卧床老年病人压疮发生风险的影响.全科护士,2009,7:7.

  4 张静梅,董小燕.对患者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的方法与体会.护理管理杂志,2007,1(7):51-52.

  

作者: 王圆媛作者单位:330009 江西南昌,南昌市第三医院骨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