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年第8卷第17期

股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大面积烧伤患者的静脉输液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因病人可供选择穿刺的静脉少,而输液量大,输液时间长,再加上抗生素及高渗性液体的输入对血管损伤大,静脉炎发生率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本科从2000年以来将输液部位从周围静脉扩展到深静脉,特别是股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使大面积患者的输液技术变得快捷、准确、......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静脉输液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因病人可供选择穿刺的静脉少,而输液量大,输液时间长,再加上抗生素及高渗性液体的输入对血管损伤大,静脉炎发生率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本科从2000年以来将输液部位从周围静脉扩展到深静脉,特别是股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使大面积患者的输液技术变得快捷、准确、安全。本文总结了股静脉留置针在大面积烧伤患者补液中的应用,从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到输液过程中如何预防并发症及其护理要点作了详细地介绍,为实施股静脉留置针患者的安全提供了保证,同时也为临床护士的股静脉穿刺技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  股静脉留置针; 大面积烧伤患者; 输液

  静脉输液是治疗抢救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大面积烧伤患者的静脉输液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因病人可供选择穿刺的静脉少,而输液量大,输液时间长,再加上抗生素及高渗性液体的输入对血管损伤大,静脉炎发生率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近年来输液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从最初的尼龙针从周围静脉穿刺发展到静脉切开,从静脉切开发展到周围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基本解决了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穿刺困难又预防了静脉切开的感染,但满足不了大面积病人的输液量大,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的要求,本科从2000年以来将输液部位从周围静脉扩展到深静脉,特别是股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使大面积病人的输液技术向快捷、准确、安全性的方向发展,现将该技术的应用及护理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科从2000年以来共穿刺烧伤病人300多例,烧伤面积均在60%以上,入院后均采用股静脉放置留置针的方法输液,最长置管时间为10天,最短留置时间为4天,其中100例经痂下穿刺,200例经正常皮肤穿刺,期间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1.2 材料

  BD公司生产的股静脉留置针长约20cm 1副,20ml空针1副,透明膜1个,扩缝包1个,带肝素的100ml的生理盐水1瓶,安尔碘1瓶,棉签1包。

  1.3 解剖及定点

  股静脉位于股三角区在腹股沟韧带的下方,紧靠股动脉的内侧,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1cm处,先触及搏动最强处向内旁开0.5cm,即为穿刺点。

  1.4 操作步骤

  (1)患者取仰卧位,双大腿外展,操作者站在病人的右侧,用安尔碘消毒皮肤2次,铺孔巾,戴手套。(2)取20ml空针,抽10ml带肝素(125u/ml)的生理盐水,接上股静脉穿刺针,用盐水冲洗管腔并检查其是否通畅,找准穿刺点后,向心方向穿刺,进针角度为20°~30°,边进针边抽回血,见回血后再抽动空针看回血是否通畅,通畅后将留置针软管慢慢送入股静脉18cm左右,然后将钢针退出即可。(3)固定:穿刺处有创面者,先用安尔碘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然后用缝合针将留置针固定在皮肤上,外盖消毒纱布;穿刺处无创面者,消毒后可用透明膜覆盖固定即可。

  2 护理要点

  2.1 防止感染

  穿刺前做好会阴清洁,穿刺过程中无菌操作,每日用安尔碘消毒穿刺点并更换纱布,如纱布浸湿应随时更换,透明贴每天更换1次,滑出的针管不能强行送入股静脉内。如果是在烧伤创面上穿刺,每天用百多帮涂于进针点行换药每天3次,这样可以防止逆行感染。

  2.2 防止静脉炎、栓塞

  穿刺时动作轻柔,勿损伤血管内膜,输液过程中注意液体的合理搭配,尽量将高渗和低渗的液体混输,降低渗透压减少对血管的刺激。注意置管时间,一般一星期为限,穿刺处有红、肿、热痛,有脓性分泌物,有不明原因的发热者,必须拔除留置针更换部位重新穿刺,同时将拔除的导管送细菌培养。为了防止血栓形成,在输液不畅时不能用空针强力注入液体,防止血凝块进入血管造成栓塞,应先抽回血,无回血即拔管。留置导管期间每天用2ml肝素(125U/ml)冲管1~2次,如病人出现肢体肿胀或面色苍白、发绀、缺氧等情况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3 防止导管脱出,输液外漏

  穿刺后应经常观察留置针是否固定牢靠,对小儿、有精神症状及休克期躁动的病人应予以约束,防止拔除导管。对睡翻身床的病人在翻身前后应检查导管是否脱出。每次在输液、输血前一定要确认导管是否在股静脉内,如回血通畅可以输液,如回血不畅或无回血时,首先应调整导管位置,如仍无回血则应拔除导管针重新穿刺,以免输液外漏至皮下或腹腔内给病人造成痛苦。

  

作者: 陶利菊,黄贤慧作者单位:400038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