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年第8卷第23期

中期引产病人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应对方式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本文叙述了76例中期引产(以下简称中引)的病人,通过护患沟通,纠正其负性心理状态。方法将76例中引病人按其原因归入四组。Ⅱ组为发现胎儿畸形或胎死宫内20例次,采用让病人宣泄得到抚慰。Ⅳ组违反计划生育政策,针对病人及配偶采用说服教育,使其自觉配合大夫的引产手术。...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本文叙述了76例中期引产(以下简称中引)的病人,通过护患沟通,纠正其负性心理状态。方法 将76例中引病人按其原因归入四组。Ⅰ组为未婚先孕 11例次,采用理解宽容的亲情疏导;Ⅱ组为发现胎儿畸形或胎死宫内20例次,采用让病人宣泄得到抚慰;Ⅲ组患有严重疾病或并发症不宜继续妊娠24例次,采用从经验型到知识型疏导并同其配偶对其一起情感支持;Ⅳ组违反计划生育政策,针对病人及配偶采用说服教育,使其自觉配合大夫的引产手术。结果 对76例病人实施个性化情绪疏导,使其焦虑、抑郁得到缓解。引产过程中均未发生大出血,过程顺利。结论 对未婚先孕的病人,从以往的歧视转变为理解接纳,是一种观念的转变。对余65例病人的个性化疏导,获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中期引产;心理状态;个性化心理疏导

  中期妊娠是指13周至不足24周的妊娠。用人工的方法终止中期妊娠称为中期引产[1]。中期引产(中引)的病人置身于极端的心理压力下,由于引产原因不同,表现和产生的心理状态也不同,个性化心理疏导尤为重要。护士与病人接触时间长,护士的言谈举止都会对病人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个优秀的护士与病人的沟通能起到语疗的作用,使病人配合中引分娩的过程。本院妇产科自2011年1-9月共收治76例中引病人,应用个性化心理疏导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6例中引病人,年龄最大的42岁,最小的15岁,平均25岁;孕周14~26周;文化程度:初中以上文化42例,大学专科以上34例;婚姻状态:未婚11例,已婚65例;职业依次为自由职业、白领、学生、无业、农民。

  1.2 分组方法

  按引产原因不同归入一下四组:Ⅰ组未婚先孕11例次。主要以学生为主,缺乏性知识,朦胧怀孕。不敢告诉家长和老师,自己解决不了,当被发现时,孕周一般都已较大,风险也大,不得不求助于母亲,而被送入院。Ⅱ组胎儿畸形或胎死宫内不能继续妊娠者,本组20例次。Ⅲ组因患有严重疾病或并发症,必须终止妊娠者,本组24例次。Ⅳ组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这部分病人大部分来自农村,她们缺乏知识,又受重男轻女旧传统观念影响,有了一个女儿,想再生个儿子。这组病人是不愿来医院结束妊娠的[2]。

  1.3 心理状态分析

  1.3.1 共有的心理特征

  因某种原因被迫引产的女性,术前、术后都会产生很大的心理行为失调反应,有一种丧失感、失子之痛和罪恶感。这种感觉很容易转变为对男人和社会的憎恨。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病人时发现其焦虑及抑郁均在中度以上,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常表现为恐惧、悲伤、神经过敏,对疼痛十分敏感。

  1.3.2 个性心理状态表现

  Ⅰ组这部分病人年纪较小,多数还在上学,与其他病人不同的是,她们从知道自己怀孕起,就惶惶不可终日,对自己的行为不能负责,在社会舆论压力下,感到卑微。入院后更加紧张、自卑。由于缺乏生理卫生知识,有对别的病人生产过程好奇。当看到、听到分娩所受的痛苦时,想逃避又无法逃避,更加恐惧和焦虑,甚至想轻生。害羞,怕受羞辱,怕被周围人歧视,怕痛,怕出血,怕有危险。犹如一场大灾难即将到来,又无人为其分担,负责。又怕今后不能生育,怕影响学业。因此,沉默寡言,食欲不振,失眠,心悸,出汗,甚至低热。导致引产中宫颈不易扩张,出血多,损伤大,给中引过程增加困难。Ⅱ组病人入院后,本组50%的病人认为由于自己孕期没孕育好孩子,不得不放弃孩子。从怀孕到胎儿发生意外,可谓是大喜大悲。听到消息,首先是震惊,怀疑,不愿相信,不愿面对现实。想方设法,多方求证。当必须面对现实时,感觉太不公平了,一时间,感觉不合理、不满。还表现恐惧、紧张、失眠、食欲不振、易激怒。不听别人说话,十分悲伤。因为,同样是孩子,突然不存在了。抑郁,有强烈的挫折感。对亲人和家庭:一方面自卑,负疚;另一方面又以粗暴态度对待家人。严重的心理矛盾影响回归正常的生活。Ⅲ组病人是因为本身患有严重疾病或并发症不宜继续妊娠。她们内心极度不安,既担心自己身体又顾虑今后是否可以生育。希望尽早结束分娩,但当看到一个有完整器官的胎儿逝去时,心中不免伤感。而伤感的情绪会较长时间停留在孩子身上,一时感到生命失去了意义。对家庭和配偶有内疚感,对胎儿既爱又恨,内心矛盾重重。表现为抵触、冷漠、不愿答话、无动于衷,配合能力差。直接影响病人中引过程和康复。Ⅳ组病人大部分来自农村,她们重男轻女观念严重。入院后心理上是抵触的,心态不平衡。可出现易怒,不配合等情况。有悖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2 心理疏导

  我们采取按分组的情况,以个性心理疏导为主。

  2.1 理解和宽容,亲情疏导

  对Ⅰ组病人采取亲情心理疏导,尽量为她们安排单独房间,尊重其隐私权。在低年龄病人面前,我们将自己置于大姐的位置上。并与其亲人、老师达成共识,取得支持。术前、术后加强沟通。向病人传授专业知识。说话有通情达理,委婉亲切。加深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2]。因为此时,她的男友已不知去向,她母亲会认为她太不争气,对她既心疼又气恼。所以病人对我们有依赖。我们要和其母亲结盟,要以自己良好的情绪、同情感带给这个弱势群体,不应对她的“精神出轨”多加指责。以温暖、包容的胸怀和宽容的心态接纳她们的少知,理解她们的悲伤,将更多的爱传递给她们,减轻她们的焦虑和孤独感。她们心理非常脆弱,没有弹性。站在悬崖边上,她们恨不得往下跳,她们需要我们的关怀、鼓励和积极引导。做好一个好姐姐,同时我们又是一个母亲。中国的文化是一种母性文化。母亲是每个人的内心归属,我们要有足够的情商,理解她们年轻,涉世太浅,她们的叛逆,情绪化。在她们内疚、后悔、反省时减轻她们的道德压力和戒备心。用我们没有杂质的眼神,看待那一张张稚气的脸庞。用最淳朴的感情去帮助她们反思。用特有母性的善良帮助她们走出阴影,给她们带去心灵的安定,战胜紧张、失败的恐惧。这种母亲的定位所传递的力量是强大的。她们在一个叉路口,使她们能有勇气去找回自己,重新开始新的生活。隐私的背后有着道德观。她们能感到亲人在身边,亲人不会伤害她。在术中陪产,使其放松,做呼吸训练,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使之能够配合手术顺利进行,降低风险系数。把过去的歧视转变为温暖,是一个观念的改变。

  2.2 对病人宣泄的抚慰

  妊娠中期发现胎儿畸形或胎死宫内,对母亲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她用这么华丽的“宫殿”孕育了这个孩子,但在孕育到二十几周时,孩子发生了意外,离她而去。母亲一时难以接受,她会很伤心。她的负性情绪:愤怒、抑郁、委屈、恐惧表露无遗。使产程进展缓慢。护理人员应向她们动之以情,听她们宣泄,抚慰她们受伤的心理,进行情绪干预。由于不是所期待的分娩,分娩时的痛苦巨大。家属可陪产,稳定的情绪可使其顺利分娩。分娩后,面对畸形儿或死婴,助产士应沉着冷静,怀着宽容的心态,动作轻柔,给这些畸形儿和死胎以尊严,检查认真,并告之病人及家属,胎儿畸形(胎死宫内)的情况,解释对胎儿的影响。可协助看望胎儿,尽量满足病人及家属看望胎儿的愿望。注意告之技巧,说话坦诚而简明扼要,既不将问题过于突出,但不能回避真实情况。避免安排有正常新生儿的房间,以免触景伤情。积极宣传健康教育,提高优生优育质量,告知下次妊娠的时机及注意事项。

  2.3 从经验型向知识型疏导的转化

  对因患有严重疾病或并发症不宜继续妊娠的病人,主要是安慰。用我们专业知识,耐心解释一些因素与妊娠不良后果的关系。设身处地的为她们着想,最大限度地减轻她们的痛苦。及时了解她们的感受,细心观察病情的变化,并遵医嘱及时处理,使紧张心理复原。在社会支持力量中,配偶的作用不容忽视,也要争取他们配合与支持。在于本组病人的沟通中,形体语言能起着重要作用[3]。据有关资料显示,在面对面的沟通中,仅有不到35%来自语言,而65%是非语言方式传递的如:抚摸、握手、搀扶等。使病人感受到关爱和被尊重[4]。帮助她们克服这一特殊时期的困境,使她们心理复原。

  2.4 说服教育

  对违反计划生育的病人中,她们有的还会想不通或一腔怒气,带着抵抗情绪走进病房,应以亲切的语言,关切的态度,说服教育。在这些人中,有再生个男孩的期盼。“生男生女都一样”是个硬道理,而且执行计划生育国策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但在这组人中,盼男孩的更是其配偶。所以也应与其配偶沟通,自觉配合医生,使引产手术顺利。

  3 效果评价

  76例中引病人带着各自复杂的心态入院。通过个性化心理疏导,顺利完成中引全过程,无产后出血的发生。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在初入院和出院前测评时发现其焦虑、抑郁程度明显下降。

  4 启示

  通过对11例未婚先孕中引病人的心理疏导,对本组人群的歧视心理到理解、接纳、宽容和富于爱心,是一种观念上的改变,更是一种对人的尊重。在术后给她们传播一些青春期性健康、性道德的教育及知识,更多地使他们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珍惜青春年华以及这种结束妊娠对她们身体的危害。以亲情的角度对待这些折翼少年,给她们改错的机会,使她们回归最本位的生活,身心愉悦投入积极的生活。

  我们暂且把这76例中引病人按其中引的原因分为四组来进行心理疏导。但每个人因其生活环境,个人体验不同,表现在情绪、情感、心理变化存在着细微的不同。做好心理疏导,还需要我们针对每个人的情况更加细微地给予剖析和应对。

  护士的核心能力是一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集合体。它包括:评价性思维能力、评估能力、交流能力和技术能力。其中,交流能力包括语言、非语言技能[5]。工作中中引病人是一群特殊的群体。护士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心理学知识及对病人的一份亲情,把心理疏导从经验型上升到个性化、知识化、人文化,使这部分人群带着一颗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她们一起渡过难关。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853.

  2 李漓,何仲.护患沟通的艺术.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64.

  3 平西俊.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及交流技术.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1):1012.

  4 罗兰霞,褚玲玲.护患沟通技术在皮肤科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8):10.

  5 徐少波,叶志弘.护士核心能力概念构成要素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765.

  

作者: 方 硕作者单位:100050 北京,北京友谊医院妇产科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