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年第9卷第1期

优质护理服务下产房护理排班方式的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在产房中试运行新护理排班方式,比较新排班方式与传统排班方式之间助产士对工作情况的感受及患者满意度水平的差异,为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产房排班方式的探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调查产房助产士对排班方式的预期,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确定新排班方式,试运行1个月后,比较助产士在新旧排班方式下对工作......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在产房中试运行新护理排班方式,比较新排班方式与传统排班方式之间助产士对工作情况的感受及患者满意度水平的差异,为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产房排班方式的探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调查产房助产士对排班方式的预期,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确定新排班方式,试运行1个月后,比较助产士在新旧排班方式下对工作情况的感受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改革后助产士夜班工作压力有所下降,工作胜任程度提高;助产士工作质量、协作精神及与患者的沟通水平有所提高。结论新排班方式能够在不增加人员消耗的情况下合理安排白班及夜班的工作时间,提高助产士的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也能得到助产士的理解和接受,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要求下,该排班方式可以应用于产房。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 产房; 护理排班方式

  ObjectiveTo run a new nursing shift scheduling pattern, and analyze the midwives' feeling about the quality of their work and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under the two patterns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c data for the exploration of shift scheduling pattern.MethodsOn the basis of the midwives' anticipants, trial run a new nursing shift scheduling pattern. One month later, compare their feelings about the quality of their work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ResultsAfter reformation, midwives' working pressure in night shift decreased, their level of competence increased; midwives' quality of work, team spirit and the communication level with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 increased.ConclusionNew shift scheduling pattern will not increase the demands of human resources, however, it could raise the work quality of midwives and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accepted by midwives, so it could be used in labor room.

  [Key words]quality nursing care; labor room; nursing shift scheduling pattern

  2010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通过“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服务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护士满意等目的。而传统的排班模式“以疾病为中心”,它不仅影响护理人员对患者提供全方面、连续性的护理服务,还影响护士工作的积极性[1]。因此,排班方式的改革是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一个重要议题。而产房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具有风险高、应急性强、工作量大的特点,同时助产士人力资源缺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2,3]。如何在人力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改变原有排班模式,提供连续性护理服务是困扰大量产房管理者的一个难题,且国内外尚无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关于产房排班方法的探讨。本科自2011年6月开始研究如何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对产房护理排班方式进行改革,现报告如下。

  1原有的排班方式

  改革排班方式之前,本院产房排班方式为:白班8:00~12:00,14:00~18:00,一般有5~6人;8-4班8:00~16:00,一般有3人;夜班17:00~8:00,有3人,每日共需要11~12人。原有排班方式的特点是:白天上班时间人员较为集中,而中午及夜间人员较少,夜班时间过长,有15h,工作人员疲劳程度较大,且不符合劳动法要求。另外,由于存在三种班,交接班的次数为4次,分别为早上夜班人员向白班及8-4班人员交班、中午白班人员向8-4班人员交班、下午8-4班人员向白班人员交班、下午白班人员向夜班人员交班。交接班次数较多,既浪费时间,在交接班时也可能因为人员的注意力在交接班上而带来病人安全隐患。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过多的交接班时间不利于助产士将主要的工作时间应用于照顾及满足孕产妇的需要,因此,原有的排班方式已不能适应优质护理服务的需求。

  2方法

  2.1改革方法在产房进行排班方式改革之前,产科其他病房的排班方式已根据各病区特点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反馈。在查阅国内外关于排班方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产科其他病区的排班方式,本科设计出调查表格以了解产房人员对排班方式的要求。调查表共包括3种排班方式的选择及一个开放性问题。 3种排班方式分为:“8-8模式”(模式1);“8-4,4-10,10-8模式”(模式2);“8-4,4-12,12-8模式”(模式3)。“8-8”模式是指从早上8点至晚上8点为一个班,晚上8点至次晨8点为一个班。“8-4,4-10,10—8”模式是指早上8点至下午4点为早班,下午4点至晚上10点为中班,晚上10点至次晨8点为夜班。“8-4,4-12,12-8”模式是指早上8点至下午4点为早班,下午4点至凌晨0点为中班,凌晨0点至次晨8点为夜班。开放性问题是由调查对象在对以上选择均不满意的情况下提出自己的意见。调查结果见表1。表1排班倾向结果

  2.2实施方法综合调查结果,选择8-8排班方式进行试点。新的排班方法为:早上8点至晚上8点为一个班,安排3个人,晚上8点至次晨8点为夜班,安排4个人。所有助产士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管理所管床位孕产妇的所有治疗护理及观察。中午各助产士需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且病人病情稳定的情况下轮流就餐。每班配有1个高年资助产士,1~2个中等年资助产士及1个低年资助产士,虽然各助产士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高年资及中等年资护士对低年资护士仍然负有指导责任。另外,本院产房包含有待产室、分娩室及产科手术室,助产士除了要完成待产及分娩妇女的护理,同时还需要承担剖宫产手术的洗手及巡回工作。而手术主要安排在白天进行,夜间急诊手术相对较少,因此白天增加8-6班即早上8点至下午6点,以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同时手术完毕以后,产妇会被送回产科病房进行观察,因此该班次人员无需向8-8班次的人员交班。一般8-6班安排3~4人。每日共需要工作人员10~11人。该模式试行1个月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试点效果。

  2.3评价指标

  2.3.1助产士在不同排班方式下对工作情况的感受调查采用本科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主要从各班次忙碌程度、待产质量、接生质量、同事之间协作精神、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等方面了解排班模式对助产士的影响情况及助产士对排班模式的满意度情况。该问卷总的Chronbach's α系数为0.72。评分为1~5分,1分为程度最高或质量最好,2分为程度较高或质量较好,3分为一般,4分为一定程度较低或质量较差,5分为程度低或质量差。

  2.3.2患者满意度调查采用本院通用的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患者的满意度变化情况。该问卷的信度为0.88。

  2.3.3医生满意度采用开放式提问的方式了解30名产科医生对助产士的工作情况的满意度。

  2.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3结果

  3.1基本情况助产士年龄为22~43岁,其中22~30岁有11人,占55%;31~40岁6人,占30%;41岁及以上为3人,占15%。助产士有7人,占35%;护师有5人,占25%;主管护师有8人,占40%。

  3.2助产士在不同排班方式下对工作情况的感受见表2。表2助产士在不同排班方式下对工作情况的感受工作情况改革前

  3.3患者满意度实施新排班模式前,3个月的患者满意度调查平均分为88.5%,实施新模式后1个月,患者满意度为92%。

  3.4医生满意度改革排班方式前后医生对助产士工作的满意情况不变。

  4讨论

  4.1新排班方式在人员消耗上与传统排班方式无差异产房助产人力资源缺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4,5],在人力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新的排班方式必须要考虑到可用人员数量的问题:在现有条件下,不能消耗更多的人力资源。本院产房包含有待产床6张,分娩间2间及产科手术室3间,助产士除了要完成待产及分娩妇女的护理,同时还承担着剖宫产手术的洗手及巡回工作。考虑到手术主要安排在白天进行,夜间急诊手术相对较少,因此白天增加8-6班(即早上8点至下午6点)3~4人,以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加上8-8白班及8-8夜班的人员,每日共需要工作人员10~11人。而传统排班方式共需要11~12人,因此,新排班方式在人员的消耗上与传统方式无明显的差异。在现有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新的排班方式不会增加人员的消耗,具有可行性。

  4.2新排班方式对白班工作的影响表2的结果显示,改革后白班的忙碌程度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新的排班方式明显增加了助产士白班的工作量。传统排班方式中,白班及8-4班均为8个小时, 而新排班方式的白天8-8班共12个小时,比传统方式增加了4h,白天工作时间及工作量比改革前明显增加。但表2的结果也显示,白班中对工作的胜任程度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白班工作压力在改革前后无统计学差异,提示虽然新排班方式增加了白班工作量,但还不足以影响到助产士的工作胜任程度及工作压力,在现有分娩量情况下,助产士还能够完成白班的基本工作。

  4.3新排班方式对夜班工作的影响表2的结果显示,改革前后,夜班的忙碌程度无统计学差异,但夜班的工作压力有所下降,夜班中对工作的胜任程度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新的排班方式对助产士夜班工作具有正性影响作用。原有的夜班为17点到次日晨8点,总共时长为15h,改革后夜班的时长为12h,共缩短3h,助产士的疲劳程度随着工作时间的缩短有所下降。另外,从下午17点至晚上8点之间为晚餐时间,夜班人员可以利用这一时间段在家就餐,而白天8-8班工作人员可以在下班后就餐,避免了夜班人员在工作时间内就餐而产生的工作中断及因此而产生的病人安全隐患,保证了工作的连续性。

  4.4新排班方式对助产士工作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被调查者认为排班方式改变后,自身及同事对待产病人的产程观察及护理质量、接生质量均有所提高。排班方法改革后,各班次的工作时间均为12h,较为平均,不存在白天工作时间短,而夜班工作时间长的问题。同时,除了考虑到白天手术多而增加的8-6班次以外,白天管理待产接生的助产士与夜班一致,人员安排较为合理。陆燕珍及林小玲等人研究发现[6,7],助产士工作压力及职业倦怠等情况与工作强度及人员排班有较大关系,而工作压力及职业倦怠对助产士的技术发挥及工作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在这样的工作方式下,助产士不容易产生疲劳感,其工作质量进而有所提高。

  4.5新排班方式对助产士人际沟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排班方式改变后,助产士在同事间协作及与病患的沟通水平上均有所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要求实现责任制整体护理,因此,在新排班方式中,床位落实到个人,即使是低年资助产士,也需要完全管理自己分管床位的孕产妇,在此情况下,低年资或经验不足的助产士会更加主动地向高年资助产士寻求指导及帮助以减少差错或纠纷的发生,因此,同事间的协作水平有所提高。另外,责任制整体护理使助产士与自身所管孕产妇之间的沟通时间增加,在管理孕产妇过程中,助产士随时会根据情况与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及健康宣教。因此,助产士与孕产妇及其家属的沟通水平得到提高。这一结果与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相一致,患者满意度从改革前88.5%上升至91%。

  4.6助产士对新排班方式的满意度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助产士对排班方式的满意度在改革后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助产士对新排班方式较为满意,可以继续推行。工作满意度直接影响护士对患者所提供的护理质量,是评判护士排班成效最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8]。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要求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护士满意等目的,而新排班方式由于能合理分配工作时间,减少助产士的工作强度及疲劳程度,因此得到了助产士的理解和接受。

  5结论

  综上所述,新排班方式能够在不增加人员消耗的情况下合理安排白班及夜班的工作时间,提高助产士的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同时也能得到助产士的理解和接受,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要求下,该排班方式可以应用于产房。

【参考文献】
   1高军军,张渝,李冬云,等. 优质护理服务与传统排班模式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 西部医学,2011,23(3):584-586.

  2宋洪玉. 产房助产士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6):106-107.

  3蔡秋香,李广红,刘静,等. 我院产科护理工作量的调查与分析. 哈尔滨医药,2009,29(5):116-117.

  4胡烨,陶晶,周华,等. 杭州市产科服务现况分析与对策. 中国妇幼保健,2010,25:589-591.

  5卢斌,肖红. 南昌市产科人力资源及其服务现况分析与对策.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10,12(15):242-243.

  6陆燕珍. 助产士职业倦怠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8):95-96.

  7林小玲,全冬华,黄小英,等. 助产士工作压力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27(3):316-317.

  8彭刚艺,李亚洁,李茶香. 连续排班模式对护士工作压力影响的评价. 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07-409.

  

作者: 任建华,王国玉△,姚建蓉作者单位:610041 四川成都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