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年第9卷第7期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后早期进行肠内外营养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开颅手术后病人如何进行正确的肠内外营养支持。方法对35例病人早期实施肠内外营养支持,实施后加强观察及护理措施。结果患者营养状况和预后良好。结论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有利于维护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患者胃肠道功能,合理的营养设计和护理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研究开颅手术后病人如何进行正确的肠内外营养支持。方法对35例病人早期实施肠内外营养支持,实施后加强观察及护理措施。结果患者营养状况和预后良好。结论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有利于维护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患者胃肠道功能,合理的营养设计和护理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

【关键词】  开颅手术;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术后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由于创伤,机体高热,物质分解代谢增加,糖、脂肪、蛋白质消耗增加,发生氮的负平衡。进行营养支持的途径为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1]。肠内营养是指病人通过口服或管饲摄入不需消化或只需化学性消化的营养制剂,从而获得机体所需能量和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法。包括口服营养和管饲营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往往昏迷较深,加之吞咽功能障碍,所以只能选用管饲营养。管饲营养是指经鼻-胃、鼻-十二指肠-空肠置管,或经食管-胃-空肠造瘘置管,输入营养制剂的营养支持方法。肠外营养是指营养要素由胃肠外途径供给机体,人在不进食状况下仍然可以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增加体重,愈合创伤[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15~65岁。所有患者GCS评分≤8分,其中气管切开25例,患者均无其他脏器并发症。

  1.2实施方法伤后48~72h机体内环境趋于稳定,此时给予营养,可减少体内蛋白的丢失,满足机体代谢能量需要。

  1.3制剂早期一般是米汤+5%的蔗糖250~300ml,4次/d,另加10%的蔗糖100ml,4次/d,几天后改为混合奶,逐步过渡到匀浆膳或肠内营养制剂。

  1.4肠外营养配置方法将脂肪乳剂、氨基酸、葡萄糖、电解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各种营养液混合于密封的无菌3L袋中,称全营养混合液。

  1.5混合的顺序微量元素和电解质加入氨基酸溶液中。将磷酸盐、胰岛素加入葡萄糖中,将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加入脂肪乳剂。用3L袋的液体按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的顺序进行混合,并不断摇动使之混合。混合后的混合液中的葡萄糖的最终浓度为10%~20%,能获得相容性稳定的全营养混合液。

  2护理

  2.1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1)开始鼻饲前,评定营养状态及计算营养素需要量,决定注入途径、方式及速度,要确定鼻饲的营养配方、时间、次数和数量,确定需要的设备,选择合适的体味。(2)掌握胃肠营养开始时间。(3)准确记录出入量。(4)加强口腔护理。(5)输注营养液时应调节好营养液的速度,定期检测胃内残留量,如果潴留量≤200ml,可维持原速度,如果潴留量≤100ml 增加输注速度20ml/h,如果潴留量≥200ml,应暂时停止输注或降低输注速度。(6)肠内营养液的浓度与总量应逐渐增加,输注营养液管道应每24h更换,接头处保持无菌状态。

  2.2肠外营养治疗的护理

  2.2.1肠外营养支持的常规监护(1)体重:检测体重有助于判断病人水合状态和营养量的供给是否适合。(2)体温:检测体温能及时了解感染等并发症。(3)输注速度:最好使用输液泵,记录24h尿量,测定总入量。(4)营养评价:每例病人应有临床观察表格,逐日填写平衡记录表,平衡表示了解肠外营养支持的重要依据。(5)环境的监护:保持环境清洁,物品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清晰,污染的衣单及时更换,保持床铺清洁。

  2.2.2预防和控制感染营养液的配置应在层流的净化台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处应保持清洁,以防细菌侵入。每次输注前应用肝素盐水冲洗导管,再用可来福接头连接营养液。

  3结论

  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有利于维护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患者胃肠道功能,合理的营养设计和护理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

【参考文献】
    1刘玉光,吴承远.临床神经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08-812.

  2王丽华,李庆印.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教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359-362.

  

作者: 李越男作者单位:100048 北京,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