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年第9卷第8期

血液透析患者血管穿刺处皮下血肿的治疗方法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血管穿刺。皮下血肿。金黄散膏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赖以生存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有效的血管通路则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和透析充分的首要条件,动静脉内瘘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的血管通路,被视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多数伴有各组织器官功能减退、营养......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血管穿刺;皮下血肿;硫酸镁湿热敷;喜疗妥;马铃薯;金黄散膏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赖以生存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有效的血管通路则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和透析充分的首要条件,动静脉内瘘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的血管通路,被视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多数伴有各组织器官功能减退、营养不良等,皮下组织韧性增加,血管壁增厚变硬、弹性降低、脆性增加[2],再加上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流量大、肝素抗凝、压迫位置不准确、压迫物移动等多种因素,一次穿刺成功率不高[3],常引起穿刺部位出现血肿、肿胀、疼痛,造成血管硬化、血管内壁小血栓形成,出现硬结等,减少血管通路的使用寿命,影响透析效果。据美国统计,在透析开始的2年中,因血管通路并发症而住院的比例高达72%,且耗资巨大,保守估计约达1.5亿美金/年 [4]。因此,治疗中促进血肿吸收和消散,保护好内瘘血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近年来文献报道的治疗因透析穿刺引起皮下血肿的方法作一综述。

  1单纯湿热敷法

  血肿形成24h后用湿毛巾热敷,20min,每日2次。由于其操作简单易行,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湿热敷疗法可使局部血管扩张,纠正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促进水分吸收,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和消散,从而达到了消炎、止痛、消肿的目的[5]。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单独用湿热敷血肿消退时间长,且易并发皮下硬结,影响透析血流量,因局部硬结压迫血管或血肿至局部组织炎症,水肿使局部血管受压血管腔变狭窄,使透析血流量减小[6]。

  2硫酸镁湿热敷法

  血肿形成24h后,将4层无菌纱块浸于41~45℃ 20%硫酸镁溶液中,纱块以浸湿透、但不滴液为宜,自上而下覆盖在皮肤瘀血硬块处,超过瘀血边缘2 cm,为避免浸湿床单、衣服,可用保鲜膜包裹在纱布外面,再用50℃左右的热水毛巾敷在保鲜膜上面,可使硫酸镁纱布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每日热敷2次(血透日1次),每次热敷15~20min。硫酸镁外敷对局部有收敛作用[7]。硫酸镁可以通过皮肤渗入皮下组织及血管,并直接使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循环,促进药物的吸收达到消炎退肿的作用[8]。另外Mg2+还可降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起到止痛的作用[9]。

  3喜疗妥外搽

  联合热敷法24h后如皮下血肿无继续加重,先将前臂、手部用温水洗干净。采用喜疗妥软膏沿瘘管均匀涂搽3~5mm 厚,并沿内瘘血管走行方向轻轻按摩5~10min,然后沿内瘘血管走行方向外敷纱布,再将40~50℃热毛巾敷在内瘘上,3~5min更换1次,每次热敷20~30min,2~3次/d[2]。喜疗妥能迅速缓解疼痛和压迫感,减轻水肿及血肿,其配合热敷,通过热力作用使其快速通过皮肤渗透,迅速到达皮下组织,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达到解除内瘘血管痉挛、扩张血管的目的[2]。

  4马铃薯贴片联合湿热敷法

  出现皮下血肿时,针眼处用创口贴保护,用新鲜马铃薯洗净后去皮,用刨刀刨成片状约1mm 左右,敷盖于血肿处。期间若马铃薯切片干燥后应立即更换,连续贴敷2h后,局部血肿基本消退。24h 后用湿毛巾热敷10~20min,然后更换成马铃薯片贴敷,每日2 次(每次至马铃薯切片干为止) [6]。马铃薯性甘平有补气健脾,消炎解毒之功效。因含有大量的淀粉,用于治疗体液外渗,且有高渗作用,能缓解局部肿胀。马铃薯的胆留烷衍生物茄碱,可加快血液流通起到较强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10]。

  5金黄散膏外敷法

  24h后确定没有再出血,用无菌盐水纱布清洁血肿表面皮肤,针眼处加盖碘伏纱条。在此基础上,取金黄散膏适量涂于纱布棉垫上,厚约0.5cm,药膏范围大于血肿1cm,敷于患处,用胶布固定,每24h换药1次[11]。金黄散主要成分为黄柏、大黄、姜黄、南星、白芷、苍术等,金黄散膏是将上述药研成粉末再加入凡士林制成。方中黄柏、大黄苦寒,有泻火毒、消痛肿的作用; 姜黄、白芷有祛风、活血止痛作用;苍术有健脾润燥、散结消肿作用,合之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等功效[12]。综上所述,治疗由透析穿刺引起皮下血肿的方法虽然有多种且疗效显著,但是毕竟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大大增加了穿刺难度和护理工作强度。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做好穿刺前的血管评估和患者的内瘘血管自我保护宣教,提高护士的穿刺技术,尽量避免血管穿刺处皮下血肿的发生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质刚.血液净化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64.

  2张仲华,吕英瑛.喜疗妥外搽联合热敷治疗动静脉内瘘处皮下血肿疗效观察.护理学杂志,2008,12(23):17-18.

  3郝晶,王红.透析后自体内瘘周围皮下血肿的分析及护理.中国血液净化,2006,7(5):405.

  4王笑云.慢性血管通路选择和并发症防治.中国血液净化,2006,4(5):216-219.

  5杨世明.高渗硫酸镁溶液湿热敷治疗新生儿硬肿症100例观察.实用医学进修杂志,2000,28(4):245-246.

  6程亚菲,潘恬.马铃薯贴片与湿热敷治疗动静脉内瘘并发皮下血肿的疗效观察.海峡药学,2009,21(7):143-144.

  7林波,唐勇.硫酸镁冷湿敷治疗动脉穿刺后肿胀172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6(9):44-49.

  8汪明性.新编实用药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29.

  9孙景春,李冬梅.静注甘露醇致血管痉挛配合硫酸镁湿敷减轻其症状的临床观察.河北医学,2003,9(7):620-622.

  10任晓芳,钱爱萍.马铃薯片敷帖预防输液导致静脉炎.临床护理,2000,3 (3):43.

  11全丽芳,张忠贤.黄金散外敷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穿刺部位血肿的研究.护理与康复,2007,11(6):726-727.

  12沈映君.中药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70.

作者: 吴斯倩作者单位:210001 江苏南京,南京市中华路社区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