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年第9卷第12期

儿童创伤性窒息5例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总结5例创伤性窒息患儿的护理。护理要点是保持患儿呼吸道的通畅,防止肺部炎症的进展,严密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的变化,加强全身皮肤黏膜和眼部的清洁及骨折的护理,重视小儿心理安抚。5例患儿经过14~30天治疗和精心护理,病情好转,4例均基本治愈,1例留有脑部后遗症。【关键词】儿童。...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总结5例创伤性窒息患儿的护理。护理要点是保持患儿呼吸道的通畅,防止肺部炎症的进展,严密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的变化,加强全身皮肤黏膜和眼部的清洁及骨折的护理,重视小儿心理安抚。5例患儿经过14~30天治疗和精心护理,病情好转,4例均基本治愈,1例留有脑部后遗症。

【关键词】  儿童 ;创伤性窒息 ; 护理

  创伤性窒息是闭合性胸部伤中一种较为少见的综合病征,其发生率约占胸部伤的2%~8%。多见于胸廓弹性较好的青少年和儿童,多数不伴胸壁骨折[1]。但当外力过强时,除可伴有胸骨和肋骨骨折以外,尚可伴有胸内或腹内脏器损伤,以及脊柱和四肢损伤。亦可发生呼吸困难或休克。当胸部和上腹部遭受强力挤压的瞬息间,伤者声门突然紧闭,气管及肺内空气不能外溢,两种因素同时作用的结果,引起胸内压骤然升高,压迫心脏及大静脉。由于上腔静脉系统缺乏静脉瓣,这一突然高压使右心血液逆流而引起静脉过度充盈和血液淤滞,并发广泛的毛细血管破裂和点状出血,甚至小静脉破裂出血。 本院急症外科2011年1—9月份共收治儿童创伤性窒息患儿5例,经过治疗护理均治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2~10岁,住院时间为14~30天。3例为车祸车身压伤,1例为铁门挤压伤,1例高处坠落伤。儿童青少年胸部弹性好,不易发生骨折。急诊X线片其中1例合并股骨骨折。头颅CT示1例合并颅脑损伤出现硬脑膜外血肿。其余3例均为合并创伤性湿肺。

  2护理

  2.1呼吸系统的护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改善呼吸困难,保证足够氧供是创伤性窒息患者抢救护理的关键之一。本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呼吸困难,为此,应采用如下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呼吸形态的变化,监测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SpO2以及肺部呼吸音的变化。(2)吸氧(鼻导管给氧1~2L/min、面罩给氧2~4L/ min、头罩给氧4~6 L/min),维持SpO2在95%以上。3例肺挫伤患者的起初SpO2低于正常,85%~92%之间。2例使用鼻导管给氧提高了SpO2值≥95%。另1例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面罩给氧5L/min,SpO2值提高至95%~98%。(3)指导有效咳嗽,鼓励病人排痰。(4)给予雾化吸入每天4次,每次10min,以稀释痰液,利于排出,预防肺部感染。(5)应用抗生素和激素,观察疗效。

  2.2体位的护理对单纯创伤性窒息者仅需在严密观察下给予对症治疗,半卧位休息,其中一例合并硬脑膜外血肿应该抬高床头15°~30°,保持安静,随时拉好床栏,适当约束患儿。

  2.3循环系统的护理本组中,1例出现低血压,有早期休克症状,其余病例血压相对平稳。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予休克卧位,积极扩容,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20ml/kg 生理盐水半小时内进入,纠正创伤性休克,维护重要脏器的灌注,维持内环境稳定。有1例合并股骨骨折的患者,在积极抗休克治疗的同时,按照血气分析,及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抽好血交叉和血型,备好血,以便手术时备用。

  2.4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为防止低血压,同样给予必要的循环支持和监测在创伤性窒息的早期救治中应用心电监护仪,密切监测心率、呼吸、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神志、体温、尿量及各项检验数据;合理安排输液,准确记录病情和液体出入量,有效地维持了循环的稳定。

  2.5神经系统的观察和护理颅脑损伤是引起小儿死亡和致残的最常见原因。伤后出现昏迷的有1例,主要观察患儿的意识有无障碍,瞳孔的改变,瞳孔对光反射的强弱,有无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本例患儿入院时已经出现嗜睡,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可,有呕吐、烦躁不安,要加床栏,防止意外。伤后6h还出现了硬膜外血肿典型的表现:原发性昏迷-中间清醒期-继发性昏迷。及时应用甘油果糖降压q12h、止血、抗炎及营养神经,防止了脑疝的发生。

  2.6眼部的观察和护理5例患儿均有眼结膜下淤血和鲜血点,瞳孔及眼底无异常。早期使用大剂量激素治疗;眼部损伤给予热敷,滴注眼液或涂眼药膏;护理中应注意保持患儿眼部清洁卫生,应用泰利必妥眼药水,每天3次,每次1~2滴,滴双眼,应用热敷以促进出血的吸收。眼结膜下出血一般1~2周内吸收恢复,一般无后遗症。1例症状轻者3天消失,其余4例眼部症状7~10天后改善慢慢消失。

  2.7皮肤黏膜的观察和护理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部、颈部、腹部、阴囊部位的出血。对皮肤黏膜的出血点或淤血斑,无须特殊处理,2~3周可自行吸收消退。主要是保持床单位的清洁,穿棉质、宽松、柔软的衣服,勤换内衣裤。剪短患儿指甲,防止患儿抓破出血、感染细菌。4例10天左右消失,1例2周后消退。

  2.8腹部的观察和护理伤后腹痛2例,腹部体检,腹软,有轻压痛,但腹部B超:未见明显异常。应仔细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观察腹痛有无内脏出血情况。腹痛消失、无压痛后,给予温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2例患儿3天后腹痛改善。

  2.9骨折部位的观察和护理

  2.9.1体位其中1例伴有股骨骨折,应该包扎固定、抬高患肢并制动,有利静脉回流,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骨折部位无伤口者,伤后24h内可用湿毛巾冷敷减少渗出,伤后24h后改为热敷,促进渗出液的吸收,减轻局部肿胀。

  2.9.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每2~4h评估骨折远端脉搏的搏动,观察肢端血液循环、感觉、活动和皮肤颜色、温度,有无缺血性疼痛,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9.3疼痛的护理该例患儿被移动时,都表现不同程度的哭闹和痛苦状。护理骨折的患儿,除非必要的护理,尽量减少患儿的搬动及移动。应评估患儿疼痛程度,疼痛明显者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并观察止痛效果。指导家长给患儿讲故事、唱儿歌以分散注意力。

  2.10做好心理护理5例患者中,3例不愿回忆当时的情景,询问患儿时表现为哭闹、恐慌的眼神,另1例主诉回忆不清。由于外伤属突发性,受伤当时情景的记忆,患者恐惧情绪有所延续。以及多项救治操作的执行和一系列监护设备的使用等因素,使患者在接受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常常流露出紧张、害怕、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给予心理疏导[2]。尤其注重在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进行全程沟通,有效地减轻或消除病人的负面情绪,帮助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护理人员应该热情 、耐心做好安慰解释工作,或者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如读故事书,或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让父母亲陪在身边加以安抚。告知患儿只要配合治疗和护理,放下心理压力,很快就会恢复原来的面貌。

  3小结

  作为儿科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小儿发生该病的发生机制及观察护理方法的掌握,全面观察,妥善护理,对挽救患儿生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残率及病死率均显得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沈小萍,刘文龙.多发骨折合并创伤性窒息6例护理体会.宁夏医学杂志, 2008 ,11:1051-1052.

  2赵正言.实用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作者: 翁艳作者单位:310003 浙江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