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年第9卷第14期

火罐结合艾灸治疗肩周炎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索研究火罐配合艾灸治疗肩周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将75例本病患者给予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治疗的效果明显,痊愈47例(62。结论火罐和艾灸起到协同的作用,通过科学有效地护理,加强患者的功能性锻炼、活动筋骨、注意保暖,症状可以很快得到缓解,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索研究火罐配合艾灸治疗肩周炎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75例本病患者给予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治疗的效果明显,痊愈47例(62.67%),显效16例(21.33%),好转8例(10.67%),无效4例(5.33%),总有效率94.67%。结论 火罐和艾灸起到协同的作用,通过科学有效地护理,加强患者的功能性锻炼、活动筋骨、注意保暖,症状可以很快得到缓解,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火罐 ;艾灸;肩周炎;护理效果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囊和关节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症性的病变,多因肝肾亏损、气血虚弱,血不养筋;或外伤后遗,痰浊瘀阻,复感风寒湿之邪侵袭经络,致使气血凝滞不畅、瘀阻经脉所致。其症状肩关节疼痛或酸痛,或有轻微肿胀,提物无力。在关节外展、上举、后伸和前旋等活动时痛剧。局部有广泛性压痛,病情顽固,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质量,本病多发于50岁左右的人,女性高于男性,体力劳动者多见,是较为常见的中老年疾病[1]。本门诊自2010-2012年采用艾灸配合火罐治疗肩周炎患者75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门诊收治肩周炎患者75例,男23例,女52例;年龄29 ~ 56岁,平均42.4岁。左肩患者23例,右肩患者39例;无明显诱因患者38例,有肩部受凉史者25例;左肩部关节内收、外展、上举活动受限者36例,右肩部关节内收、外展、上举活动受限者33例,右肩局部肌肉萎缩者2例,肩部胀痛及睡眠质量较差者15例;病程1~14个月。

  2 护理疗法

  2.1 治疗前护理

  肩周炎患者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以及治疗效果不理想而导致情绪低落,护士应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告知疾病相关知识及该治疗方法的目的、疗效及注意事项,解除其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护士应向患者解释,以取得配合。协助患者脱去上衣,应先脱健侧,再脱患侧。如患者身上贴有药贴应帮助取下。

  2.2 疼痛护理

  早期肩周炎患者应以控制和减轻身体疼痛为主。(1)首先要了解肩部疼痛的部位及功能性锻炼进行的程度,对于确定肩周炎的性质是有利的;(2)用分散患者注意力等方法来减轻患者痛苦;(3)对于早期疼痛比较严重的患者,应遵医嘱口服一些非甾体类的抗炎药物、直流电乌头碱离子刀、微热量超短波、封闭、轻手法推拿等。

  2.3 平衡罐护理

  用中火罐时患者取坐位或者侧卧位。

  2.3.1 闪罐

  操作者用中号火罐来拔患者肩俞穴阳性点上,进行反复吸拔,闪罐数次至皮肤潮红2~3min,以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消除肌肉的疲劳。让患者胸锁乳突肌、肩胛肌、肩背斜方肌等松弛恢复正常。

  2.3.2 滚罐法

  闪罐以后用罐体的湿热效应进行滚刮2~3min,使患者经络疏通,达到祛湿除寒的功效。

  2.3.3 走罐法

  操作者可以选择口径较小的火罐,首先在局部涂上甘油,然后再将罐体吸附在患者皮肤上,用手握住火罐底部,稍倾斜即用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略提起并缓慢在肩井、巨骨、肩髃、臂臑等穴位做顺时针的皮肤表面推动,然后再做逆时针的推动,主要用平补平泻的手法,进行牵拉、弹拨、挤压等良性的刺激10~20次,达到分筋、理筋、活动关节、修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2.4 灸法护理

  患者取坐位,患者肩手臂自然下垂,操作者选择施灸的手法,回旋灸2~3min局部湿热气血,然后以雀啄灸2~3min加以敏化,循经往返灸2~3min激发经气,再用静灸法施于热敏点上发生感传,开通患者经络。时间以完成一个经络感传为度。常规穴位如阿是穴、颈夹脊穴温和灸,患者能感觉热感透向深部并向四周扩散或感觉到肩关节周围酸胀感,灸至感传消失。灸风门穴热感沿上臂侧传至肘关节,灸手三里穴热感传至肩关节,灸至感传消失。而手阳阳大肠经的巨骨穴、肩髃、臂臑、手三里穴和手少阳三焦经的天髎、肩髎、臑会穴以动灸的手法将患者进行悬灸来激发灸性感传,灸至感传消失。每周3次,2周为1个疗程。

  2.5 功能性锻炼

  主要进行以下数组锻炼:(1)爬墙运动:面对墙壁,用双手或单手沿墙壁缓慢向上攀爬,使上肢尽量高举,然后再缓慢向下回到原处,反复数次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将患肩手自行扶墙从低向高爬动,以观察健侧手与患侧手的差别。(2)弯腰晃肩:弯腰伸臂,做肩关节的环转运动,动作从小到大,由慢到快。(3)体后拉手锻炼:双手向后,由健侧拉住患侧腕部,渐渐向上拉动,反复进行。(4)外旋运动:背靠墙而立,双手握拳屈肘,两臂外旋,尽量使拳背碰到墙壁,反复几次。(5)双手交叉在颈后部,肩关节内收或外展,反复数次。(6)甩手锻炼:患者站立位,做肩关节前屈、后伸及内收、外展锻炼。每天2~3次,每次10~15min,15天为1个疗程。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按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痊愈:患者肩部疼痛感和压痛消失,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正常。能参加工作及体力劳动。显效:肩部疼痛感基本消失,肩关节的功能活动明显得到改善。好转:肩部疼痛感明显减轻,肩关节的功能活动有所改善,能参加较轻工作及活动。无效:治疗2个月后症状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痊愈47例(62.67%),显效16例(21.33%),好转8例(10.67%),无效4例(5.33%),总有效率94.67%。

  4 讨论

  [1,2]肩周炎属于中医学“痹症”的范畴,在中医学称之为“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大多因感受风寒湿邪、筋肉失养、不通则痛。因此,在治疗上常以经络学说为指导,依据十二经脉皮部与十二经脉、十二脏腑相通的理论在皮部施术。用火罐的闪罐、滚罐、滑罐、旋抖罐、坐罐等手法,选择相对修复病变起平衡作用的特定部位,即手阳明大肠经的巨骨、肩髃、臂、手三里,三焦经的天髂、肩髎、臑会穴实施熨帖、牵拉、弹拔、挤压等良性的刺激,采用火罐的湿热效应,温经通络,激发人体的阳气。驱邪外出,又能调和脏腑之气,平衡阴阳。放松肌肉紧张程度、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粘连,达到舒筋、理筋止痛,消肿祛瘀的目的。而艾条灸是以雀啄灸、回旋灸、循环往返灸患者来激发灸性感传后,在敏感点上再做的静灸,以提高平衡火罐的协同反应。本疗法经济、无毒副作用,深受患者的欢迎。

【参考文献】
    1 施雪红.拔罐结合新灸法治疗肩周炎效果观察.护理研究,2009,23(8):702.

  2 刘保新,徐敏,黄承军.平衡罐疗法对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观察.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6):572.

  

作者: 胡 芸,李卫霞,丁玉雷作者单位:441118湖北襄阳,军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