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年第9卷第15期

胸腰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脊柱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有效临床护理措施,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2-5月收治的156例脊柱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56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无一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骨科手术的患者术后比较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通过术前以及术后护理干预,可以显......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脊柱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有效临床护理措施,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2-5月收治的156例脊柱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156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无一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 骨科手术的患者术后比较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通过术前以及术后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值得在临床护理当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脊柱术;深静脉血栓;护理

  深静脉血栓指的是血液不正常地凝结在静脉之内,导致静脉腔被阻塞,造成静脉回流出现障碍。深静脉血栓在人体的主干静脉均可发病,临床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为多见[1]。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手术患者比较常见但也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可以导致患者下肢的功能部分丧失或者完全丧失,甚至引起肺栓塞。骨等创伤可以导致股静脉内膜受到损伤,肿胀的软组织就会不断压迫深静脉,大大提高了静脉栓子形成的几率[2]。因此,对行脊柱手术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显得至关重要。

  1 临床资料

  本院2012年2-5月收治156例脊柱手术患者,其中男96例,女60例;年龄35~67岁,平均(45.26±3.69)岁;手术原因:退行性腰椎滑脱40例,腰椎管狭窄症42例,胸腰椎骨折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

  2 护理干预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准备

  大部分患者比较缺乏手术知识,担心手术情况。术前由护士等相关人员要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及手术过程,介绍手术的操作人员,术中患者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完善术前的各项常规检查,同时向患者讲解检查的注意事项及其意义,也可以由护士等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仔细了解患者全身状况以及凝血状况,严密观察患者肢体有没有疼痛、肿胀,局部有没有压痛感,浅静脉有没有怒张,患者末梢血液循环是否通畅等。向家属介绍关于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告知他们发生深静脉血栓可引起的后果,从而让患者家属对深静脉血栓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同时告知他们深静脉血栓是可以预防的,必须要配合医生的治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2.1.2 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口服避孕药等均是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术前应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此类危险因素的作用,特别是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等控制过程与效果等都和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护士除了认真监测外,更应加强宣教力度,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认知。

  2.2 术中操作

  在手术过程当中,医生的操作必须要细致轻柔,最大限度减少对组织的损害,充分保护血管,避免血管内膜受到损伤,从而诱发形成血栓。

  2.3 术后护理

  2.3.1 监测生命体征

  虽然深静脉血栓比较严重,但是80%是无症状表现的,故临床上不容易发现。因此,术后必须要对患者的肢体状况、呼吸、脉搏以及血压进行严密监测,以便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早进行规范治疗。同时,严密观察患者有没有烦躁不安、呼吸困难、胸痛、胸闷等肺栓塞的症状。如果患者肢体突然出现肿胀,要对肿胀程度、皮肤温度以及皮肤色泽进行仔细检查,并且与健肢进行对比。如果患者自觉肢体疼痛、肿胀,在活动后明显加重,皮肤温度升高,皮肤颜色出现潮红、发绀,肢体周径有比较明显的增大,这表明患者有可能发生了深静脉血栓。如果患者的血压出现了进行性下降,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胸闷等症状,则要警惕是否发生肺栓塞。

  2.3.2 器械辅助护理

  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三大原因之一就是血液淤滞、静脉回流障碍,因此在术后可以对患者进行器械辅助护理。它可以有效地促进肢体静脉回流,减轻阻碍,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在术后第1天,患者可以使用肢体充气静脉泵,利用机械原理使小腿承受一定的压力,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减少血液滞留。当患者可以早期进行下床活动的时候,可以穿上加压弹力袜,产生的压力可以适度地压迫肢体的浅静脉,不断增加静脉的回流量,同时可以将静脉压力维持在最低限度。当然,使用这些器械的前提是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本组患者使用前均行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无异常。

  2.3.3 疼痛护理

  术后麻醉作用消失之后,患者会感到较严重的疼痛,导致患者凝血功能出现异常以及免疫功能降低,可能造成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此时,护士要做好患者的疼痛护理,交给患者一些简单分散注意力的方法,让患者不要将自己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疼痛上;对于疼痛耐受较差的患者,可以遵医嘱给予镇痛泵或者镇痛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2.3.4 药物以及输液护理

  一些临床研究发现[3],通过应用药物可以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术后遵医嘱给予患者维生素C以及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以加强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在使用抗凝药物的时候,仔细观察患者伤口外包敷料以及仔细分析引流液的性质和量,观察患者有没有出血的倾向,如果有异常的情况要及时报告给医生。由于深静脉血栓好发于下肢,因此在围手术期要避免下肢的穿刺输液,而且对于同一个血管要减少穿刺的次数,静脉输液的时间最好在48h以内,减少对静脉内膜的损伤。

  2.3.5 活动护理

  护士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患者年龄、体质等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指导术后功能的锻炼。病情较轻能够下床的患者,指导患者进行下肢抬高的训练、屈伸下肢以及股四头肌的静力收缩和踝关节、足趾伸屈活动等,以促进静脉回流。同时对患者进行热敷以及按摩,按摩患者腿部的比目鱼肌以及腓肠肌,嘱患者膝下不能垫枕,同时不要过度屈髋,以防影响静脉回流。对于可以下床活动的患者,护士及其家属必须要守在患者旁边,要做好保护工作;使用拐杖的患者,要检查拐杖的防滑橡皮垫,以确保其完好有效,防止患者滑倒。

  3 结果

  经过对本组胸腰椎术后患者的护理干预,156例患者无一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均康复出院。

  4 讨论

  骨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但是所引起的后果也比较严重,严重者会发生肺栓塞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对于术后患者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对深静脉血栓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少研究学者发现[4],深静脉血栓是可以预防的。本研究通过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工作,到术中的细致操作,到术后的监测生命体征、活动护理、药物以及输液护理、疼痛护理以及器械辅助护理,使156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无一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由此可见,骨科手术的患者术后比较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通过术前以及术后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值得在临床护理当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婵君.老年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分析.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9(6):184-185.

  2 姚美燕.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当代护士,2010,5(8):63-64.

  3 孙冬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4(6):281-282.

  4 李玲,戴亚克,罗洪.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11,31(8):456-457.

  

作者: 宗艳艳,李 薇,戴晓洁,张 英△作者单位:200003 上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