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年第9卷第18期

心理干预对脑梗死病人身心状态影响的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病人身心状态与心理干预的关系。方法将107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治疗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结果实验组脑梗死病人SCL-90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梗死病人负性情绪,缓解心理应激,稳定情绪,是......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脑梗死病人身心状态与心理干预的关系。方法将107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治疗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结果实验组脑梗死病人SCL-90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梗死病人负性情绪,缓解心理应激,稳定情绪,是调节病人最佳心理应激状态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  心理干预;脑梗死病人;身心状态

  Effect research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mental state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U Xue-yan,CHEN Huan-di,YAN Fan. Neurological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Foshan, Foshan 528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 of physical and mental states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A total of 107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and equal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routine treatment group.Routin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and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give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dditionally.ResultsCompar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 group,Scores of Intervention group in SCL-90 decreased significantly.Conclusion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emotions of negative,alleviate psychological stress,control stress and is the best necessary measures to neutralize psychological stress of patients。

  [Key words]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physical and mental states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改善、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已成为脑梗死病人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的课题。笔者通过对107例脑梗死病人实施心理干预,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科2009年2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脑梗死病人107例,男53例,女54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5.3岁;职业:工人39例,农民36例,干部11例,知识分子9例,服务行业7例,退休5例;文化程度:文盲7例,小学38例,初中26例,高中或中专33例,本科3例。用随机数字顺序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病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心理干预的理论基础为知-信-行的理论流程,即学习知识、转变态度、树立信念、端正价值态度,从而引发健康行为。心理干预特别强调护士必须以病人的利益为主,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护患沟通的方式、方法和技巧,与病人沟通从心开始,深知面对的是人而不是病,听取他们的合理意见,慎重地、准确地运用所获得的病人资料,结合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并考虑到病人的价值和个人愿望,在总结以往护理方法的基础上,为病人度身制订护理措施,提供带有个体特征的护理服务。实验组在常规操作程序基础上评估病人的心理问题,针对性结合各种心理干预方法,从病人入院到出院连续、动态地将有效的、实用的、与病人意愿和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心理干预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反复进行心理干预,优化良好的心理护理氛围,完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减轻病人恐惧感。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脑梗死病人身心状况与心理干预的关系。

  2结果

  见表1、表2、表3。脑梗死病人的生活质量与心理干预总分呈正相关(P<0.05),即心理支持越高,生活质量越好。表1两组病人配合治疗情况比较(例)注:P<0.01表2两组病人住院时间、复发数比较表3两组病人SCL-90评分比较

  SCL-90量表评定中,实验组病人在抑郁、焦虑、恐惧以及睡眠和饮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心理干预在改善病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方面有效。

  3讨论

  心理干预在国外被称为危机干预,是指在遇到灾难事故时对当事人进行的一系列的心理疏导活动,是对病人战胜疾病的间接治疗,护理人员以和蔼的态度,采用劝导、说明、启发等交流方式,运用心理沟通技能,帮助患者认识问题,灵活掌握和控制情绪,调整心态,改善心境,稳定思想情绪,从而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毅力和决心。心理干预产生的积极行为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作用,促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素分泌,对免疫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机体康复,缩短住院天数。心理应激是机体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为适应环境所做出的一种反应状态,正常的心理应激是机体良好状态的一种反应,当心理应激超过了机体适应范围就会引起伤害,导致机体生理、生化、心理行为等多方面的改变。脑梗死病人会经历强烈的心理应激,有被尊重、同情、支持、鼓励和爱的需要,是迫切需要进行心理干预的群体[1]。心理干预是脑梗死病人临床上最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根据患者心理特点和需求,给以精神上的安慰、支持、保证、疏导,其目标是增加病人对心理应激的防御能力,控制混乱的思想和情绪,重建心理平衡,激发病人的斗志、动力、自信心与疾病抗争,减少疾病带来的困惑,帮助病人更好地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脑梗死的确诊对病人的心理是一个强大的刺激,对脑梗死的认同需要一个逐渐适应过程。脑梗死病人生活质量偏低,所获得的心理支持在某些方面也较低,病人往往比其他病人更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为病人进行心理调节,关心、尊重、鼓励病人,提供康复的条件、环境,创建一种积极的气氛使每位病人受到正性的影响,保持豁达乐观的情绪,耐心地解答病人及家属的疑问,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增加他们的信任度,取得其信任和配合,并提醒家人不要将对脑梗死病人的恐惧流露在外,以免对病人造成负担。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干预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干预活动,使交感神经紧张度下降,其核心是通过卫生知识传播的行为干预,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引发健康的行为,增强病人的应对能力,减轻焦虑,有效改善病人的负性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病人更积极地参加到治疗中来,做到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习惯,得到社会和医务人员的重视和支持[2],这与前人的研究相符。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以及心理学在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心理行为干预手段和形式趋于多样化,当今,心理行为干预在脑梗死临床疗效中的不断验证,心理行为干预的必要性已日趋体现[3]。心理干预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病人提供安全的、经济的、高质量的护理,减少并发症,使病人自觉采用健康行为,维持、促进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韦林安.心理干预对患儿静脉穿刺时疼痛行为反应的影响.护理研究,2006,20(12):3164-3165.

  2王艳敏,李桂芳,苗丽,等.不同健康教育形式对心外科病人认知行为影响的研究.护理管理杂志,2003,3(4):4-6.

  3阙子文.肿瘤手术病人心理干预的研究进展.护理研究,2006,20(9):2270-2271.

作者: 伍雪燕,陈焕弟,闫凡作者单位:528000 广东佛山,佛山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