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9期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误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白血病一般又叫血癌,是血液或骨髓内不正常的白细胞过度增生,一般分为急性与慢性2种,而急性和慢性白血病又分为骨髓性或淋巴性。笔者在临床曾遇到白血病因临床表现不典型而误诊1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24岁,3年前因双侧视力下降就诊本院眼科门诊,诊断“葡萄膜炎”,予激素注射治疗,视力恢复后间断......

点击显示 收起

  白血病一般又叫血癌,是血液或骨髓内不正常的白细胞过度增生,一般分为急性与慢性2种,而急性和慢性白血病又分为骨髓性或淋巴性。由于不正常过度增生会造成贫血、抵抗力减弱及出血等现象发生,而造成死亡。笔者在临床曾遇到白血病因临床表现不典型而误诊1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24岁,3年前因双侧视力下降就诊本院眼科门诊,诊断“葡萄膜炎”,予激素注射治疗,视力恢复后间断给予口服激素维持。3年来,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均在本院眼科就诊,予激素对症治疗缓解。半年前因再发双侧视力下降,就诊湖北省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葡萄膜炎”,亦予激素治疗,住院期间发现右侧睾丸增大,B超提示:右侧睾丸弥漫性病变。未予重视,住院期间,听信黄石冶钢医院在省人民医院眼科进修医师之言,转回黄石冶钢医院住院治疗1个月,诊断同上,亦予激素治疗,因疗效不佳,于8天前转诊本院眼科住院治疗,因考虑患者3年来反复大量使用激素治疗,故此次改为小剂量激素球容注射。入院后第3天,患者出现发热,呈持续性发作,最高不超过39℃,无盗汗,胸痛,血常规检查发现WBC 4.5×109/L,Hb 7.8g/L,PLT 8.0×109/L,补充诊断“上感”,予青霉素800万u静脉治疗5天,疗效不佳,遂请泌尿外科会诊,意见:右侧睾丸增大与发热无关。请呼吸内科会诊,诊断“发热病因待查”,建议转呼吸内科治疗,该患者于入院后第8天下午转呼吸内科,转科时体温38℃,血压120/80mmHg,转科后与家属谈话,告病重,拟第2日做骨穿检查后请血液内科会诊,并予对症治疗。该患者于次日凌晨2时烦躁、冷汗、心慌、血压下降,继而便血1000ml,急予止血药物,快速补液扩容,升压抢救,经抢救90min无效,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告死亡。死因:循环衰竭。告死之后,征得家属同意后做骨髓穿刺检查,涂片2张。第2日,本院血液科检验室骨髓报告不能定论,遂第3日将标本送武汉协和医院血液科,该院骨髓片报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2  讨论

  本例在本院、外院误诊为“葡萄膜炎”长达3年余,葡萄膜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激素治疗有效,可反复发作,死后诊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并巩膜、睾丸浸润。两者预后相差很大,因此明确诊断对预测患者预后很有必要。透过本例患者从本院至外院再至本院的诊断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经验教训:(1)作为临床医师,不论是内科、外科,还是耳鼻喉科、口腔科医师知识面不应只局限在本专业上;(2)对患者的诊断应遵循一元论的原则,否则容易导致错误的诊断,比如本例有发热、贫血、血小板减少、睾丸增大,没将其联系起来,导致误诊;(3)要善于从一种疾病的转归来动态诊断疾病,从而不断地反推以前诊断是否正确。比如该患者视力下降3年余,经治疗好转,后反复复发,且最后治疗无效均应考虑其他疾病的可能;(4)发现局部问题,应穷追猛打,如发现睾丸增大,本次诊断解释不了,应做活检穿刺检查,最终明确诊断,避免误诊。

  作者单位: 435000 湖北黄石,武汉大学医学院黄石市中心医院

  (编辑:苜  紫)

作者: 王九胜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