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0期

城乡结合部猝死的临床特点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城乡结合部地区猝死的特点,为改善医疗工作提供依据。结果猝死病例68例,猝死高发年龄18~45岁(35。0%(51/68)猝死发生在院外,夏秋季较多。结论城乡结合部地区猝死以青壮年、不明原因多见为特点,有必要加强该地区流动人口猝死病因的研究。...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城乡结合部地区猝死的特点,为改善医疗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02  年2月~2005年2月院前及急诊救治的1982例病例资料。  结果   猝死病例68例,猝死高发年龄18~45岁(35.2%),既  往有心脑血管病史7例(10.3%),不明原因53例(77.9%)。75.0%(51/68)猝死发生在院外,夏秋季较多。  结论   城乡  结合部地区猝死以青壮年、不明原因多见为特点,有必要加强该地区流动人口猝死病因的研究。   

  【关键词】   猝死;城乡结合部
         
  猝死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是备受重视的临床医学问  题之一。我院位于城乡结合部,该地区的特点是流动人口  多。流动人口是一特殊的人群,为了探索本地区人群的猝  死发病规律,减少猝死的死亡率,本组收集我院院前及急诊  猝死病例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为改善医疗急救  工作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急诊科2002年2月~2005年2月院前及  急诊救治的全部病例资料,其中明确诊断猝死,资料登记完  整68例,剔除儿科病例(发病时间均在6h内)。  

  1.2     方法 分析其中猝死的临床特点、猝死患者原发病、  救治情况等,结果用构成比表示。  

  1.3     猝死的诊断标准 见《实用内科学》    [1]    ,指意外、突  然、非人为因素的自然死亡。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3年间我院院前及急诊救治病例共1982  例,猝死68例(3.4%),男47例, 女21例,男∶ 女为2.2∶ 1,   年龄18~85岁;常住户籍19例,临时户籍49例,占  72.1%。  

  2.2     年龄分布特点 本组猝死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占多数,   18~45岁发生猝死24例,占年龄段的35.3%。见表1。表1 猝死年龄分布特点 (略)   

  2.3     猝死的原发病 68例猝死患者中,以无特殊病史者  最多,有53例,占77.9%;有心脑血管病史者7例,占10.3%;有呼吸系统病史4例,糖尿病2例,其他2例。
      
  2.4     猝死月份 呈不均匀分布,以8月份较多,11例,占  16.2%;第一、四季度(即冬春季)合计28例,第二、三季度  (即夏秋季)合计40例,占58.8%。  

  2.5     猝死发生地点 本组75.0%(51/68)的猝死患者在  家中或工作场所发病,未来得及抢救即死亡。其余17例在  医院内死亡,存活时间>1h,其中2例复苏有效,自主循环  恢复>24h,因为脑复苏不成功,最终在院内死亡。  

  2.6     猝死发病至医务人员开始救治的时间 见表2表2 猝死发病至开始救治的时间 (略)68例猝死患者从发现无意识到医务人员开始救治的  时间为1~60min,其中20~39min最多,占41.2%(28/  68),平均时间22.36min。   

  3 讨论  

  猝死的死亡率极高,但目前复苏的成功率还很低。猝  死的研究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文献报道,猝死的高峰年  龄在50~69岁,其中有心血管病史80%左右,好发于冬春  季,与冠心病发病的季节相吻合。大多在症状发生后2h内  死亡    [2,3]    。作为肩负院前急救任务的急救人员来说,研究  猝死的发生和救治,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组的结果显示,  猝死发生的高峰年龄在18~45岁,猝死患者以无明显原发  病的占多数(77.9%)。好发季节在夏秋季,与文献报道有  所不同。原因与本组资料的特殊人口结构有关。本组资料  局限于城乡结合部地区,对象以流动人口比例较大,在68  例猝死中,临时户籍占72.1%。流动人口构成以中青年为  主,18~50岁的青壮年人占绝大多数    [4]    ,与城市自然人口  结构有差异。猝死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由于监测的人群  人口构成的不同,调查结果有很大的差异    [5]    。  

  青壮年猝死的病因构成与中老年不同,中老年以冠心  病为主,而青壮年猝死的病因构成较复杂。分析本组猝死  的原发病情况,较集中在原因不明,占77.9%。其他依次  为心脑血管病,占10.3%,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及其他。  本组资料的人群结构以流动人口为主,流动人口收入低,卫  生服务覆盖率低,生病不愿上医院看病,延误治疗    [4]    。因  而,有理由推论,本组猝死原因不明的病例中,有部分可能  有因可查、可预防的。因此,对流动人口进行卫生宣教,提  供基本的卫生服务,可望减少猝死的发生。流动人口猝死  的原因,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  

  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证明,心跳骤停后能获得最高存  活的一系列抢救步骤,可用“生存链”来表述,包括4个环  节:早呼叫、早CPR、早除颤、早高级生命支持。而本组资料  显示,猝死患者从发现无意识到医生开始救治的时间,平均  达22.36min。而心肺复苏开始的时间如<4min,存活率为  43%~53%,8min开始,存活率为10%,>10min无一例抢  救成功    [6]    。因而,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公众急救意识,  民众进行CPR培训,现场“目击者”实施CPR,可望提高猝  死抢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1131. 

  2 李宗浩,万立东,关金保,等.院外猝死814例临床分析.中华医  学杂志,1996,76(11):809-811. 

  3 Robert L,Levine MD,Paul E,et al.Prospective evidence of a circar-  dian rhythm for 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s.JAMA,1992,267:  2935. 

  4 张惠琴.社区流动人口基本卫生服务模式的研讨.上海预防医  学杂志,1999,11(5):211-212. 

  5 张鸿修.冠心病猝死登记及流行病学调查协助组82年工作汇  报.河北省医学科学院学报,1982,6. 

  6 Emergency Care Committer and Subcommittees,American Heart As-  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  gency cardiac care. JAMA,1992,268:2171-2176.      

  作者单位: 510288 广东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

  (编辑:尚 轩)

作者: 许子彬邱嘉民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