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2期

内镜下高频电灼治疗上消化道息肉125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内镜下上消化道息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经内镜下高频电灼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结论内镜下高频电灼治疗上消化道息肉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满意。【关键词】上消化道息肉。...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内镜下上消化道息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内镜下高频电灼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结果  125例(283枚)总有效率达99.6%。结论  内镜下高频电灼治疗上消化道息肉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满意。

  【关键词】  上消化道息肉;高频电灼;操作方法
  
    自高频电灼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以来,近年来逐渐普及。高频电灼治疗消化道息肉已成为临床应用方法之一。近5年来我院通过内镜接入高频电同轴导线治疗上消化道息肉125例,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5例患者中男82例,女43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15岁,平均50岁。125例患者共有息肉283枚。其中食管息肉10例(12枚),胃息肉82例(210枚),十二指肠息肉33例(61枚)。283枚息肉中最小0.3cm×0.3cm,最大2.5cm×2.5cm,广基和亚蒂息肉191枚,有蒂息肉92枚。

  1.2  仪器 

  内镜高频电灼治疗仪(上海威尔逊光学有限公司生产研制)。特点:(1)每段功率自动锁定,避免因功率不稳造成穿孔事故;(2)具有同期报警、过流报警等多种安全设置,不会因操作失误损坏机器;(3)使用防水脚踏开关,不会因操作现场潮湿而造成触电事故;(4)在切割时,具有一定的凝血作用,使切割更安全。凝血输出为强力凝血波型,使凝血更高效迅速。同时有2根,1根为热合钳,1根为圈套钳。内镜为伟伦2000型、Olympus XQ30型等。

  1.3  方法 

  按照内镜检查常规准备。接入地线,身体连线,接入内镜,对准息肉与其接触,以电流值3A,时间3~5s,多次点灼或熨烙。有蒂息肉将圈套器张开,套住息肉基底蒂茎部,离根端0.3~0.5cm逐渐收紧。使息肉脱落,将息肉送病理。然后以热合钳点灼息肉残端,多次点灼,观察5min,确定无渗血再退镜。

  2  结果

  高频电灼治疗可一次消除息肉255例,占90.1%。二次消除息肉为27例,占9.5%。剩余1例未再做第三次治疗。总有效率99.6%。

  3  讨论

  根据125例消化道息肉经内镜下治疗体会,认为高频电灼利用电灼热效应产生局部高热,组织水分气化且凝固变性而这样可达到治疗息肉、预防及消除肿瘤和止血的目的。无并发症,有效、安全、简单、痛苦小。公认为是可替代手术的一种治疗方法。在125例患者(283枚息肉)经高频电灼治疗,有效率为99.6%与国内外报道相似。在高频电灼治疗操作中有几点体会:(1)广基底亚蒂不能圈套的息肉选择高频电灼治疗(因高频电可穿透黏膜深度为10cm,可以作为大息肉被熨烙)。电灼1/2后可自行脱落,不宜将息肉全部烙平,防止损伤肠或胃全层引起穿孔。脱落的原因与组织的烧伤坏死有关,也可能与灼除息肉后组织中出现细胞浸润产生有关;(2)有蒂息肉在距肠或胃层0.3cm以上反复烧灼蒂部,将蒂烙断。同时止血不致穿孔。另可用圈套钳将息肉套住再烧灼使之脱落;(3)在高频电治疗剂量即电流值选择,应根据息肉大小选择最佳条件;(4)治疗中可采用边注水边电灼的方法,可清楚热合钳头端黏附的烧焦组织。并且可降低内镜前端温度,减少损害;(5)对于隐藏在皱襞中的息肉可采用边注气边电灼的方法,这样可充分暴露视野,准确的进行操作。对气化产生的烟雾,要及时吸出避免视野不清造成损伤。烧灼时只要不与其他旁白组织接触就不会引起灼伤。要注意保持有效距离,否则过深会引起穿孔。在125例息肉治疗中,无穿孔发生,但可引起溃疡。个别患者治疗后有轻微腹痛。

  作者单位: 214432 江苏江阴,江阴市人民医院

  (编辑:江  枫)

作者: 焦建华,郁心圃,陆彩霞,姚昱华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