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期

外周T细胞淋巴瘤致急性粒单核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1例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血细胞质量:原粒47。骨髓细胞学: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粒单二系为主,原粒41。红系受抑,未见巨核细胞。符合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ANLL-M4)骨髓象。...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18岁,因“上腹痛、牙龈渗血、头晕2个月”于2004年8月13日入院。查体:T 37.4℃,BP 120/75mmHg,精神欠佳,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无压痛,肺未见异常,心率100次/min,律齐,心音有力。腹平软,上腹、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RBC 1.29×1012/L,Hct 12%,Hb 40g/L,PLT 69×109/L,WBC 10.8×109/L。血细胞质量:原粒47.0%,早幼粒6.0%,原单3.0%,幼单32.0%,淋巴4.0%。出血时间2.0min,凝血时间3.0min。网织红计数0.4%。B超:肝、脾未见异常。胸部CT:右腋窝及纵隔内淋巴结肿大。骨髓细胞学: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粒单二系为主,原粒41.0%,早幼粒9.0%,原单9.0%,幼单16.5%。红系受抑,未见巨核细胞。符合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ANLL-M4)骨髓象。组化: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非特异性脂酶染色6%~8%阳性,氟化钠抑制阴性。染色体检查:正常男性核型。

  输成分血、抗感染治疗后,2004年8月23行DA方案化疗。2004年9月10日复查血常规:Hb 42g/L,PLT 61×109/L,WBC 4.3×109/L。复查骨髓:骨髓增生活跃,原粒2.0%,早幼粒4.0%,原单0,幼单23.5%。红系受抑,未见巨核细胞。ANLL-M4治疗后未缓解骨髓象。给予第2次DA化疗,化疗第3日起出现持续高热、右侧腹痛。血常规:PLT 3×109/L,WBC 0.44×109/L。复查骨髓为缓解骨髓象,遂中断此次化疗。后多次腹部B超提示:肝脾大,腹腔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多次血培养阴性,PPD试验阳性,经常规抗炎、对症治疗后高热、腹痛未减轻,试验性抗结核治疗10日无效。先后2次复查骨髓为缓解骨髓象,故行B超引导下腹腔淋巴结穿刺活检术。病理检查报告:弥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外周T细胞型)。免疫组化:CD5(+)CD43(+),CD20(-),CD68(-),CD79a(-)。确诊:非霍奇金淋巴瘤(外周T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给予CHOP及大剂量MTX化疗后,发热、腹胀症状逐渐消失,全身肿大淋巴结消失,血象恢复正常,以后复查骨髓一直为缓解状态。又行5次CHOP化疗,患者病情一直平稳无复发。

  2  讨论

  本病例的初次骨髓象特征符合ANLL-M4的骨髓象改变,按DA方案化疗第2疗程后出现骨髓受抑,病情不缓解且继续加重,持续发热且多组淋巴结肿大,PPD阳性给予抗结核治疗无效,直至腹腔淋巴结穿刺活检后才明确为外周T细胞型淋巴瘤,按淋巴瘤化疗后骨髓一直为缓解状态,说明发病初期实为急性粒单核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一般情况下,类白血病反应的骨髓象改变多为较近成熟阶段的幼稚细胞增多,原粒细胞超过20%的罕见,故本病例表现非常特殊。本例淋巴瘤的典型表现出现迟,而早期的骨髓象原始、幼稚细胞明显增高,按常规诊断符合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表现。此种类白血病反应的特殊表现使诊断、治疗走了弯路,这提示我们当治疗结果与原诊断不符时,应当重新斟酌原诊断,进一步寻找病因。

  (编辑:李建伟)

  作者单位: 730050 甘肃兰州,武警甘肃总队医院内一科

作者: 牟逸晴,何兴梅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