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3期

以肌肉疼痛为表现的肝豆状核变性病1例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1病历摘要患者,男,16岁,因“进行性言语不清,步态不稳1年,加重伴肌肉疼痛1周”于2005年10月31日收入我科治疗。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不清,步态不稳,双脚拖地,渐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说话含糊不清,舌僵硬,曾到某医院求治,头颅CT示:双侧豆状核低密度影,考虑为“脑梗死”......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16岁,因“进行性言语不清,步态不稳1年,加重伴肌肉疼痛1周”于2005年10月31日收入我科治疗。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不清,步态不稳,双脚拖地,渐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说话含糊不清,舌僵硬,曾到某医院求治,头颅CT示:双侧豆状核低密度影,考虑为“脑梗死”,具体用药不详,疗效差。1周前出现阵发性四肢肌肉疼痛,性质剧烈,呈钝痛,伴大汗淋漓,疼痛难忍,不能行走,伴吞咽困难。既往史:10个月前因“左肩胛骨软骨瘤”在“空军医院”行手术治疗,病理检查为良性。个人史:智力正常。家庭史:父体健,其母患“白化病”,无兄弟姐妹,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入院检查:T 36.5℃,P 92次/min,R 23次/min,BP 110/70mmHg,痛苦貌,神志清,双眼角膜处下缘可见棕绿色色素环。心肺听诊无异常。神经系统:言语困难,高级智能活动差,双侧鼻唇沟对称,发音困难,饮水呛咳,张口不充分,伸舌不充分。四肢肌张力高,呈铅管样。四肢肌力5级。感觉系统检查正常,脑膜刺激征阴性。双巴氏征阴性。辅助检查:头颅CT:双侧豆状核低密度影。双眼角膜K-F环阳性。血铜蓝蛋白205.6mg/L,低于正常值。血钙、血磷均正常。肝功、肾功均正常。尿本周蛋白(-),尿常规:红细胞(+++)。心脏彩超正常。腹部B超:肝脏弥漫性回声改变。临床诊断:肝豆状核变性。治疗上给予限铜摄入、驱铜等对症支持治疗。疼痛稍缓解而出院。

  2  讨论

  肝豆状核变性病是1912年英国神经学家Wilson发现,后又称Wilson病(WD),发病率约1/5000~1/30000,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基因定位于13号染色体q14.3。致病因子造成铜蓝蛋白的合成障碍,并影响铜在胆道中的排泄,结果造成铜在肝脏、豆状核、大脑皮层、肾脏、角膜等部位沉积,引起多脏器的损害。临床特征就是发病年龄以较大儿童及青少年为主,85%发病于10~25岁之间。男女性别之比为(2~5)∶1。大多隐匿起病,慢性进行性发展。

  但临床上出现四肢肌肉剧烈疼痛表现不多见,本病例四肢肌肉疼痛剧烈,伴大汗淋漓,阵发性加重。用曲马多等止痛药无效。考虑为肌张力过高引起的疼痛,加用安坦、妙那等缓解肌张力药物,疼痛能缓解。且住院期间检验血钙正常,排除低钙引起的肌肉痉挛。检验尿本周蛋白阴性,排除了多发病骨髓瘤引起的疼痛。2005年10月份“左肩胛骨软骨瘤”术后病理检查为良性,排除了癌性转移性疼痛。

  (编辑:刘  俊)

  作者单位: 461200 河南许昌,鄢陵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作者: 吕艳芳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