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4期

急性脊髓炎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诊治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急性脊髓炎是指脊髓非化脓性炎症。本病起病急骤,在病变脊髓段以下平面出现横贯性脊髓功能障碍。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临床诊断为急性脊髓炎的患者共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共8例。...

点击显示 收起

  急性脊髓炎是指脊髓非化脓性炎症。发病前常有病毒感染或预防接种史。本病起病急骤,在病变脊髓段以下平面出现横贯性脊髓功能障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临床诊断为急性脊髓炎的患者共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共8例。年龄22~46岁,平均33岁。病前均有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等病史,病程7天~2个月。

  1.2  实验室检查  病程早期可有轻度白细胞增高。脑脊液检查,椎管通畅,常有轻~中度的白细胞和蛋白质增高;急性期以粒细胞较多,稍后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约在10~200/mm3,最高可达1000/mm3左右,蛋白质在50~150mg之间,最高可达数百毫克。蛋白质和白细胞增高程度与脊膜的炎症程度成正比。

  1.3  临床表现  (1)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或预防接种史。受凉、过度疲劳也可为发病的诱因。潜伏期一般在1~4周左右。(2)脊髓横贯性损害征象: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临床上最多见的类型。发病急,常先有背部或腹部疼痛、胸腹部有束带样紧缩感等神经根刺激症状,很快就出现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及大小便功能障碍:①运动障碍:可因脊髓受损平面高低不同而异。如胸段脊髓炎出现双下肢弛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引不出,此为脊髓休克期,此期一般维持2~4周。如无并发症发生,渡过脊髓休克期后,瘫痪肢体逐渐改善,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并可引出病理反射。若病变在高颈髓节段,则出现弛缓性四肢瘫痪,还可能影响呼吸。骶段脊髓炎患者可无肢体运动障碍。②感觉障碍:常先出现病损节段相应部位的背痛和腹部束带样紧缩感。在肢体瘫痪的同时出现病损节段以下的感觉缺失。③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早期有小便潴留或充盈性尿失禁。脊髓休克期后,随着脊髓功能的逐渐恢复,膀胱容量缩小,出现反射性排尿,即膀胱内仅有100~200ml尿液也会引起排尿。在脊髓休克期,大便失禁,以后可出现大便秘结。在病损平面以下的肢体皮肤可出现少汗或无汗、指(趾)甲变脆等现象。上升型脊髓炎是本病的一个特殊类型,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常可在1~2天甚至数小时内感觉障碍平面上升至高颈髓,瘫痪也迅速由双下肢发展到四肢,甚至波及到延髓,出现吞咽困难、构音不清、呼吸肌麻痹,并出现高热,预后不良。

  1.4  治疗方案

  1.4.1  急性期的药物治疗  目前认为本病与自身免疫机制有关,故常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1)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先用适量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加入10%葡萄糖溶液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即使病情好转也应持续使用2~3周,然后改服强的松。同时大剂量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可提高局部有效浓度,以抗感染、抗渗出和抑制免疫反应。(2)抗生素:在使用大剂量激素的同时应给予适当的抗生素,预防可能发生的感染。(3)适当补充钾、钙,密切注意电解质平衡。(4)神经辅助药物:应用大剂量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另外尚有辅酶A、ATP等神经辅助药物可使用。

  1.4.2  恢复期治疗  恢复期治疗以功能锻炼为主,加强按摩、理疗,防止肢体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纠正足下垂。

  2  讨论

  本病应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脊髓压迫症、急性脊髓血管病、视神经脊髓炎相鉴别。治疗时应维护呼吸功能,防治褥疮、尿潴留及泌尿系感染、便秘,预防肢体挛缩畸形等。

  作者单位: 161000 黑龙江齐齐哈尔,东北特钢集团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
 
  (编辑:宋  青)

作者: 赵彪绩刘长荣赵淑坤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