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4期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对存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缺铁性贫血患者给予抗幽门螺杆菌根治治疗。观察缺铁性贫血与Hp感染之间的关系及抗Hp后对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医院2003年1月~2005年6月的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将68例Hp阳性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根除Hp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存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缺铁性贫血患者给予抗幽门螺杆菌根治治疗。观察缺铁性贫血与Hp感染之间的关系及抗Hp后对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医院2003年1月~2005年6月的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将68例Hp阳性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根除Hp治疗。对照组32例,安慰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血红蛋白上升情况。结果  治疗组36例患者抗Hp后转阴31例,其中26例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升高,对照组6例升高。结论  抗Hp治疗对有Hp感染的缺铁性贫血患者有治疗作用,Hp感染与缺铁性贫血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在临床上常见,且病因繁多,为了解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医院自2003年1月~2005年6月接诊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均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结果阳性者列入观察对象共68例。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68例14C-尿素测定阳性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均为本院2003年1月~2005年6月的门诊或(和)住院病人(急性大失血及极重度贫血患者不纳入观察对象),其中男28例,女40例;年龄14~72岁,平均年龄46岁;病程3个月~12年;血红蛋白54~88g,平均69g。

  1.2  方法

  1.2.1  Hp检测方法  14C-尿素呼气试验。采用深圳市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HUB-01液闪式幽门螺杆菌测试仪。

  1.2.2  贫血检测方法  查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部分骨髓检查。

  1.2.3  分组方法  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年龄及贫血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口服,每天2次;克拉霉素500mg口服,每天2次;阿莫西林1mg口服,每天2次,连用7天。对照组给予肌苷片200mg口服,每天2次;维生素B1 20mg口服,每天2次,连用7天。两组均停服其他任何药物。4周后复查血红蛋白及14C-尿素呼气试验。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有无差异。

  2  结果

  治疗组36例,抗Hp治疗后复查转阴31例,转阴率86%。其中26例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提示根治Hp对Hp检测阳性的缺铁性贫血患者有治疗作用。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变化结果比较  (略)

  3  讨论

  Hp与上胃肠道疾病关系密切,它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已达成共识[1]。随着对Hp的深入研究及认识,Hp感染与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某些疾病的关系也引起了医学界人士的关注。在消化道以外的疾病经根除Hp后,其原发病有好转的趋势[2]。表明Hp感染致病不单是寄生部位,还可能通过其他机制,如免疫反应等导致其他系统疾病。

  缺铁性贫血的病人较多,最常见的是慢性小量失血或铁吸收障碍,少数可能与免疫障碍有关,认为某些缺铁性贫血是自身免疫缺陷的后果,尤其是有胃及咽部异常者[3]。Hp感染可引起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已达成共识。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小量出血可导致体内铁贮存枯竭,萎缩性胃炎则因壁细胞的减少,盐酸分泌减少,食物中铁的游离化障碍影响铁的吸收。还有报道Hp感染会引起免疫反应,产生细胞因子,以及自身抗体被认为是引起胃肠黏膜损伤的主要原因[4]。本组患者根除Hp后,血红蛋白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升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原因推测与部分患者由于Hp感染导致溃疡出血或萎缩性胃炎以及免疫反应有关。由于观察例数不是太多,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与探讨,但对于存在Hp感染的缺铁性贫血患者,给予抗Hp根治将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伏莲.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的现化理念.中华消化杂志,2005,25(3):189-190.

  2  李红华,达万明.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10):909-910.

  3  林兆,戴自英.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2048.

  4  胡伏莲,周殿文.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础与临床(修订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55-183.

  作者单位: 1 410148 湖南长沙,长沙县中医院

        2 湖南长沙,湖南大学医院

  (编辑:乔  晓)

作者: 彭武彭再全严龙菊王沛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