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5期

纳洛酮联用可拉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Ⅱ型呼吸衰竭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的Ⅱ型呼吸衰竭临床常见,如经积极治疗,可使部分病人免于机械通气治疗,除常规的抗感染、改善肺通气外,临床普遍应用纳洛酮(或用呼吸兴奋剂),我们将纳洛酮、可拉明联合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全部60例患者均为我院2000年以来收治的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其诊......

点击显示 收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的Ⅱ型呼吸衰竭临床常见,如经积极治疗,可使部分病人免于机械通气治疗,除常规的抗感染、改善肺通气外,临床普遍应用纳洛酮(或用呼吸兴奋剂),我们将纳洛酮、可拉明联合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60例患者均为我院2000年以来收治的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其诊断均符合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在海平面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排除心脏原因,PaO2<60mmHg和PaCO2>50mmHg)。60例随机分为2组,纳洛酮联用可拉明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9~81岁,平均62.72岁;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8~79岁,平均63.21岁。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措施,如低流量吸氧、抗感染、祛痰、改善肺通气等治疗。联合用药治疗组给予纳洛酮0.4~0.8mg,可拉明1~2支(0.375g/支)入壶每1~2h交替1次,有意识障碍者各用2支,意识好转后改为1支,无意识障碍者各用1支,共3天。对照组给予纳洛酮0.4~0.8mg,入壶每1~2h 1次,有意识障碍者用纳洛酮2支,意识好转后改为1支,无意识障碍者用1支。连用3天。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咳嗽、喘憋症状明显减轻,意识状态明显改善;无效:咳嗽、喘憋症状无减轻,甚至加重,意识状态无改善。对治疗后第1天、第3天的血气分析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治疗后动脉血气(PaCO2)结果见表1、表2。

  2.1  临床症状改善  联合用药治疗组30例中27例有效,有效率达90.01%;对照组30例中有19例有效,有效率达63.3%。说明两组经治疗均能减轻咳嗽、喘憋症状,改善意识状态(见表1)。

  2.2  通气功能改善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动脉血气分析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在治疗3天后动脉血气分析均有明显改善(本文仅统计PaCO2),PaCO2显著下降,以治疗组下降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1  两组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  表2  两组治疗后动脉血PaCO2结果

  3  讨论

  COPD引起的呼吸衰竭的治疗临床常用呼吸兴奋剂可拉明,其能刺激呼吸中枢或周围化学感受器,增强呼吸中枢兴奋性,而增加呼吸频率和潮气量以改善通气,但患者的氧耗量和二氧化碳产量亦增加,在COPD引起的呼吸衰竭中,常因呼吸肌疲劳通气量增加不著,呼吸兴奋剂疗效较差,可出现呼吸肌疲劳,因此多将呼吸兴奋剂的用法由持续静滴改为间隔入壶,避免了呼吸肌持续疲劳,但不能消除上述副作用。纳洛酮是吗啡样物质的特异拮抗剂,能竞争性阻止并取代吗啡样物质与受体结合,阻断吗啡样物质的作用,起到其效果。纳洛酮可拮抗β-内啡肽所介导的呼吸抑制等效应,可兴奋呼吸肌,大剂量时对减轻肺的分流有效。而β-内啡肽与呼吸衰竭的发生关系密切,血浆β-内啡肽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纳洛酮可兴奋COPD患者的呼吸肌,并能增加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而解除呼吸抑制和高碳酸血症,改善肺通气功能的明显疗效。纳洛酮与可拉明合用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可更加有效地改善症状,改善二氧化碳潴留情况,减少可拉明的不良反应,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呼吸机的使用,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单位: 062650 河北青县,青县人民医院

   (编辑:丁剑辉)

作者: 施淑静,李梦杰,戴 勇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