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5期

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两种药物应用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6例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对照组22例采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其他常规治疗相同,比较两组平均催醒时间和平均呼吸改善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两组意识转清醒时间(P≤0。05)和平均呼吸改善时间及酒......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两种药物应用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26例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对照组22例采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其他常规治疗相同,比较两组平均催醒时间和平均呼吸改善时间等指标。结果  治疗两组意识转清醒时间(P≤0.05)和平均呼吸改善时间及酒后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单用纳洛酮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和盐酸纳洛酮注射液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能明显缩短患者催醒时间和呼吸改善时间及酒后症状消失,提高抢救成功率,临床应用安全、副作用少,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乙醇中毒;醒脑静;纳洛酮

     近年来,我国饮酒人数逐年增加,急性乙醇中毒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并成为急诊科常见急症,病情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我科自2002年6月~2005年12月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和盐酸纳洛酮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两组共48例均为我院急诊患者,治疗组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18~45岁,平均35.5岁。对照组22例为随机抽取同期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患者,男18例,女4例;年龄17~50岁,平均34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中毒程度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在中毒后30~60min内就诊。按《实用内科学》第11版急性乙醇中毒的分期标准,均为昏睡期:患者沉睡、颜面苍白,体温降低、皮肤湿冷、口唇微紫绀。严重者深昏迷、陈-施呼吸、心跳加快、二便失禁,呼吸衰竭。饮酒量和临床表现见表1。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饮酒量和临床表现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清水4000~8000ml洗胃,至洗出清水无酒味。治疗组采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北京四环制药厂0506081)0.8~1.6mg静推,1h未清醒者重复上述治疗,同时加用醒脑静注射液(云南大理药业有限公司050518)40ml加入250ml 5%葡萄糖液中静滴,直至病人清醒,呼吸抑制解除;对照组采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0.8~1.6mg静推,1h未清醒者重复上述治疗,两组分别给予速尿20mg静注,维持电解质平衡,保肝等对症及支持治疗,有脑水肿者给予20%甘露醇125ml(1~2次)快速静滴。

  1.3.2  观察方法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催醒时间和平均呼吸改善时间等指标。

  1.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总有效率100%,两组无一例死亡,治疗组的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清醒时间与症状消失时间对比见表2。表2  两组乙醇中毒患者清醒时间与症状消失

  3  讨论

  急性乙醇中毒俗称“酒醉”,是由于1次饮过量乙醇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的状态,临床上表现为神经、精神障碍,重者可影响呼吸、循环系统功能,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传统认为乙醇具有脂溶性,可迅速透过大脑神经细胞膜,并作用于膜上的某些酶而影响细胞功能。随着剂量的增加,由大脑皮质向下,通过边缘系统、小脑、网状结构到延髓。极高浓度乙醇抑制延髓中枢引起呼吸、循环功能衰竭。其次,乙醇在肝代谢生成大量NADH,使细胞内还原氧化比值(NADH/NAD)增高,因而依赖于NADH/NAD正常的代谢可发生异常。如乳酸增高、酮体蓄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糖异生受阻可出现低血糖[1]。

  引起乙醇中毒的主要机制目前认为是由于中毒时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贮存在垂体内的内源性阿片肽释放出来。乙醇代谢的某些凝聚产物(如异喹啉生物碱)具有阿片样作用,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抑制,严重者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等,甚至导致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所有这些物质还可以抑制前列腺素(PGE)和儿茶酚胺的心血管效应,导致血压下降[2]。目前研究最多的是β-内啡肽(β-EP),β-EP有直接抑制中枢神经作用,加深了乙醇中毒时的昏迷。同时,β-EP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和腺苷酸环化酶[3],使血小板聚集,血液黏滞度增加,脑血管收缩,脑组织供血减少而致脑缺血性障碍。

  纳洛酮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是阿片受体纯拮抗剂而无激动活性,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大于吗啡和脑啡肽,可对抗β-内啡肽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临床用于麻醉镇痛药过量和中毒的治疗。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竞争性阻断并取代吗啡样物质与受体结合,阻断了吗啡或β-内啡肽的作用[4]。

  使用纳洛酮能有效地逆转内源性阿片样物质所介导的各种效应,从而降低β-内啡肽的水平,阻断阿片样物质对细胞的损害,拮抗内啡肽所介导的呼吸抑制作用,使患者尽快清醒,主动配合治疗[5]。

  醒脑静注射液是在古方安宫牛黄丸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水溶性静脉注射液,其主要成分为麝香、冰片、郁金、栀子等中药经科学提取精制而成的一种新型中药制剂,麝香辛、温,入心脾经,有活血通经之功效,《本草纲目》述其能“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解酒毒……”;冰片气味芳香,助麝香之力,具有开窍醒脑之功;郁金化痰开窍,行气活血,为开郁、通窍之要药;栀子可泻三焦之邪热,助君药清热解毒,起到凉血、行气、解毒作用。四药合用同起醒脑开窍、安神定志、清热解毒、镇惊止痛、凉血行气之功[6],且能抑制钙离子内流,减轻脑水肿,改善脑供血,并能有效清除氧自由基,降低海马区组织中MDA的含量,提高SOD活性,减轻炎性反应,维持神经细胞功能,并能增加脑内葡萄糖及氧的利用,促进脑功能的恢复[7],以及降低应激状态下脑内β-内啡肽水平的作用,从而促进患者清醒。

  在临床上抢救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患者时,联合醒脑静治疗效果显著,未发现任何副作用,说明醒脑静在抢救重度乙醇中毒时能与盐酸纳洛酮起协同作用,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盐酸纳洛酮组,此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75-978.

  2  林诚,陈树鑫.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乙醇中毒概况.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1,8(4):254-255.

  3  Dirksin R, Wood GJ, Nijhuis GM. Mechanism of naloxon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shock, ahypothesis. Lancet,1981,1:607-660.

  4  孟庆林.盐酸纳洛酮拮抗乙醇中毒作用机理探讨.中国急救医学,1996,16(3):2-3.

  5  孟庆林.纳洛酮的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中国急救医学,1994,14(1):封2.

  6  刘绍贵,肖平田.简明中西药物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8.

  7  罗佩.临床应用醒脑静注射液的综合总结.中国中医急症,1997,(3):119-120.

 作者单位: 201805 上海,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内科

  (编辑:江  枫)

作者: 吕 强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