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7期

大脑浅静脉血栓1例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颅内静脉系统血栓(CVT)可分为静脉窦血栓,大脑浅静脉和大脑深静脉血栓。其中静脉窦血栓中尤以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最多见,大脑浅静脉血栓较少见,大脑浅静脉主要由大脑前静脉,大脑中静脉,大脑后静脉汇合而成,现有大脑中静脉血栓1例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30岁,于2005年7月9日因“产后7天抽搐2次”入院。患者......

点击显示 收起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CVT)可分为静脉窦血栓,大脑浅静脉和大脑深静脉血栓。其中静脉窦血栓中尤以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最多见,大脑浅静脉血栓较少见,大脑浅静脉主要由大脑前静脉,大脑中静脉,大脑后静脉汇合而成,现有大脑中静脉血栓1例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30岁,于2005年7月9日因“产后7天抽搐2次”入院。患者于7天前行剖宫产手术,术后卧床3天,在床上活动时自述头晕,伴有头痛,胸闷,无恶心呕吐,剖宫产后第5天出院,自诉头部症状有所缓解。入院前1天夜间患者自觉右下肢无力和麻木,行走时抬举困难,10:00pm,患者出现突发抽搐,四肢强直,伴有意识丧失,口唇发绀,双眼凝视,牙关紧闭,小便失禁,大约持续3~5min后可自行缓解,既往健康。入院查体:T 37.1℃,P 84次/min,R 21次/min,BP 110/70mmHg。一般状态尚可,心、肺、腹未见异常。查体:意识清,言语流利,眼球活动自如,双眼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有两侧水平眼震(+),向右侧较明显,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伸舌不偏,软腭抬举对称,咽反射正常,右侧上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2~3级,疼痛刺激有反射,左侧足趾反射减弱,右侧足趾反射消失,双下肢腱反射活跃,右下肢感觉减退,两点辨别觉差,图形觉和位置觉正常,双侧Babinski征阴性,双侧Chaddock征阴性,颈强(-),克氏征阴性,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稳准。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1.1×109/L;腰穿:压力175cmH2O,脑脊液回报:无色,透明,细胞数8,蛋白定量0.2g/L,糖定量3.2mmol/L,氯化物112mmol/L。(3)头部MR:左侧顶叶可见片状异常信号,T1呈稍低信号,T2及FLAIR像呈较高信号,弥散像呈高信号,大小约为12mm,连续3层可见边界不清,左侧侧脑室体旁可见点状同样信号。(4)头颅MRV:左侧大脑中静脉显影不完全。(5)肾功、血钙、磷和钾、钠、氯、均正常。诊断: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治疗:给予脱水剂减轻脑水肿,控制炎症及抽搐,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和华法林抗凝治疗,将INR:维持在2~3之间。预后:患者经过2周治疗后病情基本恢复正常。

    2  讨论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约占全脑梗死的3.5%,病死率高(20%~78%),致病诱因较多,成年人常见于妊娠、产褥期、口服避孕药、颅脑外伤、血液病、恶性肿瘤等。颅内静脉血栓形成主要引起颅内压增高与脑静脉循环障碍,由于病因和病变部位不同以及复杂的病理改变,本病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常被漏诊、误诊,影响预后。本病例特点是患者无高颅压表现,腰穿脑脊液压力不高,头痛症状不剧烈,无恶心呕吐病史,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症状不具有典型性,但考虑患者为年轻女性,又是产褥期,发病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辅助检查头颅MR:顶叶片状异常信号,分析:顶叶梗死在头颅MR片状影在临床上是较少见的,但又能排除占位性疾病,所以考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因此行头颅MRV检查,头颅MRV示大脑中静脉有显影不完全的部位是符合该患者诊断的,因此以后在遇到不典型病例时只有结合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综合进行判定,才能明确诊断。

      作者单位: 163000 黑龙江大庆,大庆龙南医院神经内科

   (编辑:陈  沁)

作者: 周勇,徐树军,惠 凯,周典贵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