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7期

餐后偏瘫、失语1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1病历摘要患者,男,85岁,因“左下肢无力1天”入院。患者有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史10年,经常服用降压药物。临床诊断:(1)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陈旧性)。患者每次餐后10min左右出现短暂失语,嗜睡,左侧肢体肌力0级。...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85岁,因“左下肢无力1天”入院。患者有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史10年,经常服用降压药物。入院前1天起床进餐后,感左下肢无力,约60min后自行缓解。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查体:血压170/80mmHg,神志清,语言流利,两侧瞳孔等大等圆,伸舌偏左,颈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颈动脉无异常搏动。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96次/min,律不齐,心音强弱不一,左上下肢肌力4级,右侧上下肢肌力正常,左侧巴彬斯基征(+)。心电图:异位心率,心房纤颤。头颅CT示:脑萎缩,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血清总胆固醇(TC) 4.2mmol/L、血清甘油三酯(TG) 1.5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 1.79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 2.31mmol/L、血糖 4.5mmol/L。临床诊断:(1)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陈旧性);(2)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3)冠心病,心房纤颤。给予吸氧、抗凝、降纤、活血、改善脑代谢、调整血压等治疗。患者每次餐后10min左右出现短暂失语,嗜睡,左侧肢体肌力0级。约60min后恢复餐前状态。复查CT未发现新病灶。患者因经济条件受限,拒绝行磁共振成像脑动脉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经颅多普勒(TCD)等检查,无法证实脑血流的餐前与餐后的变化情况。连续2天发作,追问病史,患者饭量大于一般人,遂改变患者饮食习惯,少食多餐,餐后卧床休息,患者餐后短暂发作的症状缓解。继续药物治疗,功能锻炼,左上下肢肌力恢复5级,2周后出院。

    2  讨论

    患者每次餐后症状发作约60min自行缓解,复查头颅CT除外梗死面积扩大、病情发展。(1)本症状发作类似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改变饮食习惯前,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治疗,患者症状发作次数无明显减少,改为少食多餐后,患者症状缓解,考虑与进餐有关。(2)考虑盗血综合征(steal syndrome)可能。盗血综合征是指某一处血管闭塞后,该闭塞血管向邻近的血管盗取血液,其原理是通过虹吸作用盗取对侧动脉血流供应患侧,邻近血管虽未闭塞,但由于其中的部分血液被盗取,临床上可出现供血不足的症状和假定位体征。盗血现象与动脉狭窄程度、两侧收缩压的差异、侧支循环的情况有关。它分脑内盗血与脑外盗血,该患者属于脑外盗血。该患者出现餐后偏瘫、失语、嗜睡等症状与餐后体内血流重新分布有关,器官血流量取决于血液灌注的压力,即动静脉压差和器官血流的阻力。餐后部分血液进入消化器官,脑血流减少,出现相对缺血、缺氧的情况,脑缺血、缺氧,葡萄糖供给不足,酶代谢异常等因素引起脑细胞代谢紊乱,导致网状结构功能损害和脑活动功能减退,产生较轻的意识障碍和功能障碍。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血压等潜在动脉粥样硬化因素增加,冠心病、脑血管病尤其脑梗死日益增多,其中的一些症状易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盗血综合征相混淆,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作者单位: 052560 河北深泽,深泽县医院

    (编辑:萧  凝)

作者: 刘玉然, 曹彩生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