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7期

亚低温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的疗效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功能恢复。方法将9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均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同时予以亚低温治疗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欧洲卒中评分(E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指数)、痴呆程度(CD......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亚低温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功能恢复。方法  将9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均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同时予以亚低温治疗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欧洲卒中评分(E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指数)、痴呆程度(CDR评分)、语言功能(ABC评分),比较两组各指标的变化是否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  (1)研究组ESS评分在治疗后4周、8周内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2)研究组在治疗后8周内日常生活能力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提高;(3)研究组在治疗后4周内语言能力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4)研究组在治疗后12周内痴呆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结论  亚低温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4周内亚低温联合早期康复对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语言能力及痴呆均有显著改善作用,提示亚低温联合早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在脑保护方面可能有作用。

    【关键词】  亚低温;早期康复;脑梗死;脑缺血;脑保护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脑梗死仍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它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对人民健康及社会经济造成很大负担[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了,而此病的治疗手段的不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亚低温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是近几年越来越引起国内外重视的脑保护手段。亚低温治疗可降低脑组织耗氧,减少自由基及兴奋性氨基酸的生成,可抑制急性缺血性脑细胞的坏死并降低再灌注损伤[2];早期康复治疗可加速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组织的重建或代偿,极大发挥脑的可塑性,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3]。本研究通过对2000~2004年我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0~2004年我科收治的初发脑梗死且有运动及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90例,诊断标准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或MRI证实。用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47例,平均年龄(60.16±7.54)岁;对照组43例,平均年龄(61.27±8.71)岁。两组患者本次治疗12周内均无新发卒中,未出现严重心脑缺血,也无重要脏器功能改变,血糖、血压、血黏度正常,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用药与护理。研究组患者同时给予肌松合剂(氯丙嗪,异丙嗪)每间隔8h静脉或口服给药1次,使患者维持于亚冬眠状态,全身使用冰毯,控制直肠温度在32℃~35℃,维持24h后开始复温,采用自然复温法,每4h复温1℃,在12~20h内直肠温度升至37.0℃,全程监测血压、心率、肌张力、呼吸、血氧、体温及生化指标。待生命体征稳定后,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针灸、导频、PT(物理治疗)、OT(作业治疗)、ST(语言治疗)等康复治疗,采用治疗师与患者“一对一”形式,每次30~50min,每天1次,并要求家属按照康复师的训练方法对患者每天训练1次。

    1.3  疗效评定标准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12周4个时间点采用ESS评分、MBI指数、CDR评分和ABC评分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痴呆程度和语言功能,并分别计算治疗后4周、8周、12周与各自的前一个时间点比较相应指标的变化情况,以改善记为正值,恶化记为负值,写入表中。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软件,计算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2  结果

    研究组在治疗后4周、8周、12周时ESS评分改善程度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在治疗后4周、8周时MBI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治疗后4周时语言能力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提高,在治疗后12周内与对照组比较均可见痴呆程度的显著改善,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过去认为,低温主要通过降低脑细胞代谢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在诱导低温过程中,体温每下降1℃,脑细胞代谢就降低5%~7%。然而,低温治疗的脑保护作用不能仅用代谢率变化来解释,还存在其他重要的机制,主要包括凋亡、Ca2+介导的蛋白水解作用以及线粒体损伤作用,稳定离子泵和抑制神经兴奋性级联反应,抑制免疫和炎症反应,抗自由基损伤,降低血管渗透性和减轻水肿形成,减轻膜渗透性改变和细胞内酸中毒,抑制脑温升高后的脑损伤等[4]。由于亚低温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在许多国家的许多医院已被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但有关低温治疗的时间窗、温度窗及最佳实施方案等问题尚需进一步地探讨和完善[5]。

    早期康复治疗基于急性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重组和可塑性原理,功能再训练是中枢神经系统重组的主要条件。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着代偿和功能重组自然恢复能力,是由于大脑病变区域水肿的消退、血肿的吸收、颅内压的下降、部分坏死区边缘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原始本能地患侧肢体学习健侧肢体所造成。早期康复的疗效与大脑的自然恢复能力有协同反应。有学者提出,康复应从急性期开始,只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症状不再发展,就可以进行康复训练,这样功能恢复的可能性更大,预后更好[6]。

    可见,亚低温治疗有脑保护作用,而早期康复治疗有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的作用。所以,二者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魏岗之.应重视脑卒中的综合预防.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35:257-260.

    2  董为伟.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治疗.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4:261-263.

    3  尚翠侠,刘珊珊.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国康复,2003,18(3):157-158.

    4  刘春风.开展新的降温方法.探索低温治疗的临床价值.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14(2):84-85.

    5  张付生,董弱国.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途径与亚低温脑保护效应.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4,25(11):17-20.

    6  Biernaskie J,Chernenko G,Corbett D.Efficacy of rehabilitative experience declines with time after focal ischemic brain injury.J Neurosci,2004,24(5):1245-1254.

     作者单位: 110013 辽宁沈阳,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

   (编辑:宋  青)

作者: 吴丹,王林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