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9期

常用成分血的临床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成分血以其高纯度、高活性的生物性能。高疗效、低风险的临床效果,为某些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但由于诸多因素,某些医疗单位的成分输血比例仍然较低,为此将常用成分血的性能及临床应用做如下简述,以便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1红细胞制剂(去除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年轻红细胞、冰冻红细......

点击显示 收起

  成分血以其高纯度、高活性的生物性能;高疗效、低风险的临床效果,为某些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但由于诸多因素,某些医疗单位的成分输血比例仍然较低,为此将常用成分血的性能及临床应用做如下简述,以便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1  红细胞制剂(去除白细胞)

  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年轻红细胞、冰冻红细胞、辐照红细胞,另有重组血(“O”红细胞洗涤3~4次后配AB血浆)、转型红细胞。 

  1.1  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添加剂红细胞)

  1.1.1  特性  (1)容量小,不会引起循环超负荷的危险;(2)抗原性弱,输血反应少,输注安全;因去除了白细胞和血浆,避免了因输入HLA(人类白细胞抗原)血浆蛋白造成的抗原抗体反应。

  1.1.2  适应证  (1)同时需要纠正贫血和血容量不足的病人;(2)各年龄段各种血容量正常的急慢性贫血的病人;(3)体外循环及器官移植(前者配比同单位的新鲜冰冻血浆)。

  1.1.3  输注方法  同原全血输注。

  1.2  洗涤红细胞

  1.2.1  特性  (1)洗去了细胞碎屑、细胞衍生物以及剩余的血浆蛋白、纤维蛋白聚积物、K+离子。其纯度高,不会增加代谢负担。(2)洗涤过程中破坏了原本的密闭系统,宜在24h内尽快输注。

  1.2.2  适应证  (1)肝、肾功能不全及高血钾;(2)自身免疫性溶贫患者、阵发性睡眠性白红蛋白尿需输血者;(3)有输血或输血浆过敏反应史的患者。

  1.2.3  输注方法  同红细胞悬液。

  2  血小板输注(机采)

  有新鲜液体保存血小板、冰冻血小板。

  2.1  特性  (1)纯度高:红、白细胞污染少、同型输注不必配血;(2)单个供血者,便于血小板配型;且不易导致同种免疫所致的输注无效;(3)量足,一个治疗量为2.5~3.0×1011个血小板;(4)静置易聚集,过度撞击又易激活致凝集;(5)深低温保存血小板的生物特性;生物活性明显增强:由于深低温保存与解冻过程中,血小板膜生物性改变,使得胞内Ca2+升高,从而激活内源性Ca2+介导的蛋白水解酶作用于膜的小管系统,使其重新分布,从而激活血小板。被激活的血小板一方面是膜表面活性物质显露,其黏附受体结合能力极大地增强,从而使止血效果增强,另一方面是新的GPIb减少亚群的产生,其结合V因子的能力比新鲜液态血小板高出5倍以上,促凝血活性明显增强。

  2.2  适应证

  2.2.1  治疗性输注  (1)PC计数低于20×109/L伴有自发性出血者;(2)PC计数不低而功能异常引起严重出血者;(3)大量失血,严重丢失,又大量补液输血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PC计数低于50×109/L)伴有出血者。

  2.2.2  预防性输注  仅限于有潜在出血危险的病人:(1)PC计数低于20×109/L,虽无出血,但有发热和感染以及存在潜在出血部位者;(2)PC计数低于5×109/L(易发生脑出血);(3)血小板减少病人要做腰穿、硬膜外麻醉,经皮导管植入、经支气管活检、腹部手术;PC计数应提升到100×109/L。

  2.3  禁忌证  (1)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促进血栓形成而加重病情;(2)输血后紫癜:输注血小板非但无效且输入未做抗原检测的PIA阳性的血小板,会加重病情。若确实需要,应在血浆置换的基础上使血小板抗体水平下降后“配型”输注;(3)冰冻血小板因为其防冻保护剂二甲基亚砜的代谢是从呼吸道和肾脏排泄,所以呼吸功能、肾脏功能不全者慎用,以免积蓄中毒。

  2.4  剂量与方法

  2.4.1  剂量  理论上讲输注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大约可升高血小板计数40×109/L,但实际上与病情和个人体表面积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一般成人每次2.5~3.0×1011个/袋,即1个治疗量,视情况1~2个治疗量,次日或2天再次输注(最好来自一个供者),有严重感染、脾亢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时,可加大剂量或缩短间隔时间;儿童每10kg体重2u全血所含血小板(一个治疗量约13u)。

  2.4.2  方法  由于血小板的生物特性,所以应在专门的22℃恒温的震荡保存箱内存放。在发往临床后要以病人能耐受的速度尽快输注,不宜久置,特别是解冻后的冰冻血小板,因部分功能被激活,更要避免剧烈震荡和静止存放,以免凝集,最好在解冻后2h内以病人能耐受的速度快速输注。另外不能再次冰冻。

  2.5  疗效观察  从止血效果、出凝血时间、PC计数增加情况及体内存活时间几方面观察其效果;而冰冻血小板主要从止血效果、出凝血时间两方面观察其效果。这是因为已被部分激活的冰冻血小板进入体内后快速参与止血,循环内的血小板数量迅速减少,所以周围循环血小板计数不会有明显增加。对新鲜血小板的疗效主要从以下3方面评价:(1)输注后病人PC计数在1~24h升高或出血时间缩短说明有效,不增高说明剂量不足或产生同种免疫;(2)输注后1h上升,24h又降到输注前水平,且仍有出血倾向,应立即寻找原因,例如:感染、出血未控制或脾亢等。临床上往往将24h PC仍低于20×109/L并仍有出血作为效果欠佳依据;(3)输后PC计数达20×109/L时,2/3病人出血控制。PC计数>40×109/L时几乎所有病人出血控制。

  2.6  血小板品种的选用原则  (1)病情危急者需立即输注,且呼吸功能、肾功能健全者适于用冰冻血小板。(2)病情稍缓和(或)呼吸功能、肾功能不全者宜给予新鲜液体血小板。

  3  浓缩白细胞

  临床已较少应用,仅限于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3×109/L以下且有严重感染,所有抗生素治疗无效、危及生命时,在分析和说明利弊、征得病人与家属同意的前提下考虑应用。

  4  新鲜冰冻血浆

  是指在采血后6h内完成制备并置于-30℃以下低温冷冻,保存1年内的血浆。

  4.1  特性  (1)含多种有活性的凝血因子和调理素、补体、抗体、酶类等活性物质及多种蛋白质;(2)水电解质含量及酸碱状态和正常体内血液基本相同;(3)含有抗凝剂枸橼酸盐。

  4.2  适应证  (1)严重肝病时各种蛋白质、凝血物质合成障碍者;(2)烧伤;(3)凝血因子缺乏,血友病甲、乙(纯度不如冷沉淀);(4)DIC:凝血因子消耗出血期(高凝状态不宜补给);(5)低容量性休克,给碱性药物及晶体液后适时补充;失血性休克给碱性药物等晶体液和红细胞悬液后适时补充;(6)体外循环:与红细胞悬液配比成含各种活性凝血因子的全血;(7)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  冷沉淀

  为Ⅷ因子粗制剂,还含有纤维蛋白原(Fg)、纤维结合蛋白(Fn)、第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5.1  特性  (1)浓度高、容积小,每个单位全血制备的冷沉淀仅有(25±5)ml、但含量达到40~70IU,每袋为400ml全血制备,含量达80~140IU;(2)低温保存活性高。

  5.2  适应证  适用于各年龄的第Ⅷ因子、第因子缺乏症,血管性血友病、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5.3  冷沉淀中富含的Fn的生理功能  促进细胞在基底膜的黏附、伸展,使组织加快修复;作为“趋化因子”促进单核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向创面移聚,促进愈合;(2)与坏死组织碎片及某些细菌结合,促进吞噬、净化伤口,加快愈合。

  5.4  应用剂量  根据体内凝血因子缺乏程度和出血情况而定,初次治疗一般给予1~2袋(400~800ml全血制备收集量),后视止血效果决定重复输注的间隔时间。

  目前,冷沉淀与凝血酶复合物制剂——纤维蛋白胶已较为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外科伤口止血、手术切口愈合及皮片移植。

  6  讨论

  综上所述,成分输血以其优越的临床性能成为现代输血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省、市、区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除了提供以上几类成分血以外,还为临床某些特殊病人提供特殊成分血,例如:辐照血等。目前,采供血机构已按照现代输血要求积极推广成分血临床应用,而临床医师的输血观念还需进一步更新,需要以科学的、负责的态度来认识和应用成分输血,从而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编辑:杨  熠)

  作者单位: 271000 山东泰安,泰安市中心血站

 

作者: 孙志芳,陈贵芝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