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1期

中西结合治疗压疮的临床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压疮是局部软组织持续受压,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后引起的皮肤缺损,亦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自2005年以来,我们采用以胶原蛋白外敷为主,全身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法,收治了从基层医院转入我科的重型脑出血及脊髓病变合并陈旧性Ⅲ、Ⅳ期褥疮22例46处,其中最大面积25cm×10cm,深达骶骨,经治疗取得了满意......

点击显示 收起

       压疮是局部软组织持续受压,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后引起的皮肤缺损,亦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高位截瘫,重型脑出血及其他病情危重长期卧床患者更易发生。自2005年以来,我们采用以胶原蛋白外敷为主,全身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法,收治了从基层医院转入我科的重型脑出血及脊髓病变合并陈旧性Ⅲ、Ⅳ期褥疮22例46处,其中最大面积25 cm×10 cm,深达骶骨,经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2例病人中,男14例,女8例,年龄20~62岁;其中尾骶部26处,髋部14处,均为坏死组织侵入肌肉层,创面感染严重,分泌物多,尾骶部创面大多有脓苔覆盖,有6处深达骶骨;带褥疮时间最短17天,最长300天;最大面积25 cm×10 cm,最小面积2 cm×2 cm,入院时病程最短26 h,最长6年。

    2  褥疮发生的原因及机制

    2.1  受压是发生褥疮的主要原因  受压组织长期缺血缺氧,无氧代谢产物堆积,对细胞组织的毒性作用,使细胞变性坏死,皮肤发硬变色,形成水泡。

    2.2  外伤性截瘫病人,神经传导障碍,肌张力降低  由于神经营养功能失调,软组织抗压能力降低,这类病人软组织承受的压力超过承受能力。当皮肤组织在承压9.33 kPa下持续2 h,就可发生不可逆损伤。通常脊髓损伤后51.2%的病人伤后6 h发生褥疮。

    2.3  大小便失禁及出汗  引起的潮湿刺激导致皮肤浸渍松软易为剪切摩擦等损伤。

    2.4  摩擦机械力作用于上皮组织  能去除外层的保护性角化皮肤,增加皮肤对褥疮的敏感性,床铺皱褶不平,有渣屑或搬动时拖拉病人产生较大的摩擦力。

    2.5  胸腰椎骨折病人  为减轻脊髓水肿,一般均使用利尿脱水剂,致全身脱水,皮肤干燥,弹性差,易发生褥疮。

    2.6  全身营养障碍  能量摄入不足,负氮平衡蛋白合成减少。 

    3  护理方法

    3.1  对于伤口三期、四期较深的褥疮化脓  用双氧水清洗,   无化脓的伤口用洗必泰清洗或用新洁尔灭清洗,再用胶原蛋白填充伤口,无菌敷料包扎,并牢固固定。 根据创面情况隔日或每日换药1次。

    3.2  使用防褥疮气垫床  可防剪切力,同时能减轻护士的体力劳动,对预防褥疮和促进褥疮早期恢复都有较好疗效。

    3.3  加强皮肤护理  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无皱褶和渣屑。避免物理刺激,减少皮肤摩擦力。每日温水擦浴1~2次。大小便污染时应及时清理。对瘫痪肢体禁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不可用力擦拭。特别是骶尾部、会阴部皮肤易被大小便浸泡,每次清洗后,可涂以油剂尿湿粉或爽身粉等。

    3.4  改善全身营养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提高全身抵抗力。密切观察是否存在水电解质失调现象,合理补液。

    3.5  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鼓励和帮助卧床病人经常翻身,一般每2~3 h 1次,最长不超过4 h必要时1 h翻身1次。翻身时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骨隆突处可垫气圈、棉圈、棉垫等。气圈充气2/3满,并加布套。使用夹板或其他矫形器械者,应注意松紧度。

    3.6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经常用温水擦澡、擦背或用热水行局部按摩,可促进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对容易发生褥疮的病人,要经常检查受压部位,定期用50%酒精按摩全背或受压处。按摩时手掌紧贴皮肤,压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做环形按摩,对于一期、二期压疮用红花酒持续湿敷(红花15 g,当归12 g,赤芍12 g,紫草9 g,浸泡在80%酒精500ml,经4~5天后即可使用)。

    4  结果

    住院期间(平均3个月),22例病人中,仅有1例发生了一过性的Ⅰ度褥疮,偏瘫病人极易发生褥疮的骶尾部,经过减压,按摩等治疗后很快痊愈。

    5  讨论

    脑卒中合并偏瘫病人由于卧床时间长,偏瘫部位以下神经麻醉,感觉缺失,自身不能更换体位,而且大小便失禁,极易发生褥疮。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是预防褥疮的关键。我们体会,预防褥疮的发生不是某个人的事,而必须是全体医护人员共同的努力,要从思想上重视,认真细致地做好每项护理操作及交接班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 221006 江苏徐州,徐州矿务总医院神经内科

   (编辑:唐  城)

作者: 董申琴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