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1期

老年高血压病的中医研究现状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大量的研究资料证明,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积极合理的综合治疗,可使血压得到控制,显著降低脑卒中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特别是中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特点,因而成为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本文仅就老年高血压病中医研究的现状做一综述。1病因病机研究中医典籍中并无高血压病的记......

点击显示 收起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它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又是导致慢性肾病、心肾功能衰竭及引起致残、致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大量的研究资料证明,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积极合理的综合治疗,可使血压得到控制,显著降低脑卒中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特别是中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特点,因而成为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本文仅就老年高血压病中医研究的现状做一综述。

    1  病因病机研究

    中医典籍中并无高血压病的记载,常以“眩晕”、“头痛”、“中风”等病论述。其中以“眩晕”论述最多,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并发,故统称为“眩晕”。

    老年高血压病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病理过程,不是由单一因素,而是由体质、精神、饮食、七情、劳欲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所致。体质的阴阳偏衰,禀赋不足、脏腑亏损等为发病的最常见原因,高度精神紧张,劳倦过度或强烈的精神刺激等也是发病的常见因素,恣食肥甘或烟酒过量、或嗜食咸味而聚湿生痰,以致助阳化火也是不可忽视的发病因素。

    总的来讲,老年高血压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则为正气虚,责于肝肾阴虚,水不涵木;心脾两虚、气血不充;肾精不足、髓海失荣。标实则为邪气实,责之于肝阳上亢,阳化风动,气血上冲;或痰浊中阻,阻塞脉道,上蒙清窍;或瘀血内生,涩滞血脉,气滞血瘀,遏伤脏腑。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营过劳,心气不足,无力鼓动血脉,气机不畅,或火热内生,或痰湿阻滞,脉络不通,瘀血内停,痹阻心脉发为心痹,日久热盛伤津,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致痰湿更甚,血脉更加不畅,脑脉阻滞则发为中风偏瘫。总之,整个病机过程是由实转虚,虚实夹杂,病在脉络,病位以肝肾为主,涉及心、肝、脾、肾四脏。

    2  辨证分型研究

    为了适应高血压病研究不断深入的需要,卫生部药政局于1988年制定了“中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确定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4个证型。吴奕强[1]等将高血压病分为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肝肾阴虚、阴阳两虚4型。刘凤君[2]将高血压病分为肝火炽盛、肝阳上逆、肾阳不足、肝肾不足、阴阳两虚5个证型。郭振球教授[3]认为,将传统中医思辨性、宏观性描述过渡到实验研究,进而运用数学公式综合判断是中医辨证学现代化必由之路。为此,建立了高血压病四大证型脉图、心功能定量判断的模型,提示了本病不同证型的形成与疾病过程中心肌功能、外周阻力、血管弹性的不同程度的变化,对高血压病各证型差别函数回代结果的总符合率为96%,表明该判别模型在高血压病临床辨证的鉴别诊断上有一定意义[4]。

    3  与中医证型相关的现代研究

    3.1  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关系  RAAS在高血压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现代研究表明,RAAS在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中有特异性改变。王爱玲[5]检测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RAS,发现多数肝阳上亢证患者AngⅡ水平显著升高,其中AngⅡ水平升高与肝肾阴虚组差别显著。提示中医辨证分析可间接评估患者的AngⅡ水平,同时也可据患者的AngⅡ水平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以更好地指导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

    3.2  与血管活性物质的关系  TXA2与PGI2是一对相互拮抗的内皮因子,二者间的动态平衡可以维持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李运伦[6]等对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进行研究认为,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存在血流变性降低、血液凝固性强、微循环障碍、血小板环核苷酸异常、TXA2/PGI2平衡失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红细胞变形力减弱等改变。陈健等[7]对42例肾性高血压患者研究发现,阴虚和阴阳两虚组PGE1、PGF2增高,尤以后者明显,而阴阳两虚组中PGE1、PGF2与c-AMP呈明显正相关。

    3.3  与血液流变学关系  高血压各证型之间虚实表现和阴阳盛衰之不同,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各异。陈启后等[8]的研究表明,高血压病阴阳两虚组以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和血脂增高为主,表现为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血球压积与全血黏度增高及血清甘油三酯增高;痰浊壅盛组的红细胞聚集性强,但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无明显异常变化。与正常人相比,则高血压病各证型均表现为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明显增高。吴奕强等[9]观察12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0例血压正常者,结果表明,原发性高血压各证型之间因虚实表现和阴阳盛衰的不同,其血液流变学指标亦有变化,血黏指标测定值由高到低的总趋势为肝阳上亢>阴虚阳亢>正常对照>阴阳两虚,且各组间差异显著,可作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客观化指标之一。

    3.4  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梁东辉等[10]检测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健康人57例,结果发现肝阳上亢、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浊中阻各证患者甘油三酯(TG)均高于正常,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总胆固醇(TC)差异无显著性;阴虚阳亢及阴阳两虚证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正常,低密度脂蛋白(LDL)高于正常,而痰浊中阻证仅LDL高于正常,说明高血压病患者普遍存在着以TG升高为主的脂质代谢紊乱,在治疗当中应加以注意。

    3.5  与自由基的关系  顾文聪等[11]观察了39例不同证型的高血压患者的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进而探索高血压阴虚阳亢证的本质。结果表明,阴虚阳亢证高血压患者的血浆LPO明显高于正常组和非阴虚阳亢组;同时,阴虚阳亢组的红细胞SOD含量显著低于非阴虚阳亢组和正常组。提示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患者清除自由基能力较低,以致LPO明显升高。

    4  治则治法

    4.1  治疗原则  中医治法遵循的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平衡阴阳,调整气血”的原则。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多以阴虚症候为主,其次是阴阳两虚。病因病机及症候表现较为复杂,病势轻重不一,其证往往虚实互现,有的其证虽同,而其病机有异;有的病期虽同,而其证又各有不同。因此,临床当以辨证论治为依据,从心、肝、脾、肾四脏着眼,治标重在肝,治本重在肾,调理脾胃应贯穿于始终,兼以调和气血、养心安神。根据标本缓急,决定施治重点。另外老年人以虚为主,故应慎用攻伐,方能取得满意效果。

    4.2  常用的辨证论治

    4.2.1  肝肾阴虚者  治以滋补肝肾,方用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加减。任昌伟等[12]用六味地黄丸化裁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患者70例,取得较好疗效。

    4.2.2  肝阳上亢者  治以平肝潜阳,方以天麻钩藤饮或龙胆泻肝汤加减。张志民、张靖华等[13]用天麻钩藤饮治疗160例高血压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00例口服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并与对照组60例口服硝苯地平片、卡托普利片、吲达帕胺片作对照。结果表明2组均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观察组降低舒张压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降血脂、改善临床症状的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1年后观察组无一例出现中风,中风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4.2.3  气滞血瘀者  治以理气活血,方以用通窍活血汤化裁。何永恒[14]对23例高血压病兼血瘀证患者进行红细胞变形性与外周微循环对照检测分析表明,此类患者的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变形运动能力减弱,容易发生堵塞,使微循环阻力加大,组织有效灌注量降低,导致微循环障碍。此观点与中医瘀血理论基本一致。因此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病就有了充分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4.2.4  痰湿中阻者  治以平肝化痰,祛湿通络。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或茯苓杏仁甘草汤加减。熊原[15]观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病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血压、血脂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降低,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显著(P<0.05)。

    5  问题与展望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已经被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案例证明是有确切疗效的,特别是对于高血压又常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及代谢紊乱综合征的老年患者更有着西药所无法比拟的综合治疗效果,因而中医药治疗成为许多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重要选择。但是中医药治疗的方法也有其不足,即其疗效呈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因而在临床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时候,应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确定其治疗方案。至于中医疗法与西医手段具体如何配合使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更系统地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奕强,罗治华,唐荣德.高血压病血液流变学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新中医,1999,31(3):10-11.

    2  刘凤君.高血压病辨证治疗一得.河南中医,2002,22(4):57-58.

    3  郭振球.郭振球教授对高血压病凭脉辨证的临床研究.辽宁中医杂志,1995,22(10):15-18.

    4  李冬梅.高血压病中医研究进展.河南中医,2005,5(5):97.

    5  王爱珍,蔡治宾,吴罗杰.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初探.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8,8(5):43.

    6  李运伦,曲政军.高血压病从瘀论治刍议.中医研究,1997,10(6):8.

    7  陈健,林金山,林松波.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ET及TXA2 PG12关系.四川中医,1999,17(7):10.

    8  陈启后,周国兰.高血压病患者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关系.湖南中医杂志,1990,2:3.

    9  吴奕强,罗治华,唐荣德.高血压病血液流变学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新中医,1994,26(3):10.

    10  梁东辉,张愍,李小敏,等.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脂水平关系的探讨.辽宁中医杂志,1996,23(4):148.

    11  顾文聪,赵伟康,韩志芬,等.高血压病阴虚火旺证自由基代谢的研究.中医药信息,1990,3:28.

    12  任昌伟,刘卫东.六味地黄丸化裁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河南中医,2005,25(5):67.

    13  张志民,张靖华,余秀瑾.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100例临床观察.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5):465.

    14  何永恒.高血压病兼血瘀证23例红细胞变形性与外周微循环对照检测分析.辽宁中医杂志,1992,19(7):13.

    15  熊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病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河北中医,2005,27(10):751.

     作者单位: 210029 江苏南京,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

  (编辑:周  蕊)

作者: 苑志军,董建栋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