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1期

纳洛酮对肝性脑病催醒作用的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2002年10月~2005年10月笔者将纳洛酮试用于肝性脑病(HE)的治疗,观察纳洛酮对HE的催醒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52例病人均为同期在我院住院病人,均符合肝性脑病(HE)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平均年龄(53±13)岁。2治疗方法两组治疗均以去除诱因、谷氨酸......

点击显示 收起

  2002年10月~2005年10月笔者将纳洛酮试用于肝性脑病(HE)的治疗,观察纳洛酮对HE的催醒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2例病人均为同期在我院住院病人,均符合肝性脑病(HE)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平均年龄(53±13)岁。对照组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51±14)岁。两组病人均有明显肝功能损害表现,其中40例伴有腹水,21例伴有黄疸。所有病人均存在HE诱发因素:电解质紊乱,继发感染,消化道出血,腹水引流过多,利尿过度,蛋白摄入过多,严重呕吐,发热和便秘,劳累和外科创伤。

    1.2  治疗方法  两组治疗均以去除诱因、谷氨酸钠、谷氨酸钾等抗肝昏迷,甘露醇脱水减轻脑水肿及维生素C、维生素K、甘利欣、血浆、人血白蛋白、支链氨基酸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8 mg静注,必要时其后15、30、90、180 min等剂量应用,如不清醒则每隔120 min等剂量重复使用。观察清醒所需时间,清醒前后测血氨、肾功能。HE恢复情况,包括清醒数、无效数等。

    1.3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清醒所需时间,清醒前后血氨值、病死率分别行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治疗组26例静注纳洛酮后最短5 min,最长24 h清醒,无效2例。对照组19例10 h后渐清醒,无效5例。两组清醒所需时间(分)行t检验:

    t=18.5,P<0.05,差异有显著性。清醒前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清醒后治疗组为(134.4±9.6)μmol/L,与清醒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血氨值为(53.2±8.7)μmol/L,与清醒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28例中死亡2例,病死率7.14%;对照组24例中死亡5例,病死率20.83%,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χ2=2.08,P>0.05)。

    3  讨论

    近年发现肝性脑病时患者血浆中β-内啡肽(β-EP)浓度增高,影响病人神志状态。应激刺激下丘脑弓形核释放大量β-EP, β-EP能与脑内阿片受体结合使脑皮层血流进一步减少,使脑组织细胞功能障碍;能直接损伤脑神经的感觉传入及运动传出通路,从而引起中枢抑制。

    纳洛酮为β-EP受体特异拮抗剂,可使HE患者转为清醒所需时间明显缩短。最短1例HE Ⅱ期患者5 min转为清醒,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纳洛酮可竞争性抑制β-EP受体,直接逆转β-EP的作用,改善脑皮层的供血情况,稳定细胞膜上的Na+-K+-ATP酶,使脑细胞功能得到保护和恢复,从而使患者迅速“苏醒”。本组资料还证实纳洛酮的HE催醒作用与综合治疗后清醒的机制不同,治疗组清醒前后血氨对比差异无显著性

    (P>0.05),提示纳洛酮无改善肝功能及清除血氨的作用,仍需以综合治疗为基础。否则纳洛酮的作用维持时间难以保证,最快1例30 min后再次陷入昏迷,经重复应用纳洛酮后再次清醒,但亦有血氨达156.6 μmol/L者,未再昏迷,保持清醒直至血氨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因清醒所需时间长,其间易出现多种并发症。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辅用纳洛酮使HE患者提前“苏醒”,具有较重要的意义,可减少肺部感染、褥疮的发生;减轻家属的精神压力;可避免长时间留置尿管,从而减少尿路感染;可早期进食水及口服药物;可直接向医护人员反映病情变化等。治疗组病死率7.14%,低于对照组20.83%,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可能与观察例数较少有关。能否降低病死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单位: 432405 湖北应城,应城巿第二人民医院内科

  (编辑:周  蕊)

作者: 王志勇,胡建军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