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1期

降纤酶和速碧林治疗劳力性不稳定型心绞痛对比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降纤酶和速碧林治疗劳力性不稳定型心绞痛对比分析(pdf)[摘要]目的观察降纤酶与速碧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劳力性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同时记录心绞痛分级,心电图NST、∑ST及部分凝血指标(ACT、PT、APTT、Fib)。01),治疗后的NST、∑ST和Fib均显著少于速碧林组(P<0。结论降纤酶治疗劳力性不稳定型心......

点击显示 收起

  降纤酶和速碧林治疗劳力性不稳定型心绞痛对比分析 (pdf) 

    [摘要]  目的  观察降纤酶与速碧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劳力性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

    方法  将340例UA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组(150例)和速碧林组(190例),降纤酶组给予降纤酶5u静滴,隔日1次,共5次;速碧林组给予速碧林0.4 ml,皮下注射,每天2次,共10天。同时记录心绞痛分级,心电图NST、∑ST及部分凝血指标(ACT、PT、APTT、Fib)。

    结果  降纤酶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速碧林组(P<0.01),治疗后的NST、∑ST和Fib均显著少于速碧林组(P<0.01)。

    结论  降纤酶治疗劳力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降纤酶;心电图

     Analysis on defibrase and fraxiparine in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

    LAI Wenjun, XIAO Xianfang, WANG Chun.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Jingzhou, Jingzhou 434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efibrase and fraxiparine in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 (UA).

    Methods  A total of 340 patient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wo groups, 150 cases of treating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defibrase and 190 cases of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fraxiparine. To record the classification of unstable angina, changes of electrocardiogram(ECG) in NST and ∑ST, changes of all congelation time (ACT), prothrombin time(PT) and fibrinogen(Fib).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ere markedly increased, NST and ∑ST were markedly reduced the defibrase group than fraxiparine group after treatment (P<0.01).

    Conclusion  It is marked the effect of defibrase in treatment of UA.

    [Key words]  unstable angina;defibrase;electrocardiogram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也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以很好地控制UA并防止其发展为心肌梗死,现总结2001年1月~2006年7月收集的劳力性UA共3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降纤酶和速碧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现将结果对比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分为降纤酶组:共150例,男102例,女48例;年龄51~80岁,平均(65.1±8.9)岁;心绞痛Ⅲ级98例,心绞痛Ⅳ级52例;初发劳力性42例,恶化劳力性108例。速碧林组:共190例,男120例,女70例;年龄54~81岁,平均(64.2±7.8)岁;心绞痛Ⅲ级124例,心绞痛Ⅳ级66例;初发劳力性57例,恶化劳力性133例。两组各基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及分级标准  选择标准如下:(1)心绞痛发作均由活动时诱发;(2)发作时胸痛持续15 min以上,舌下含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不能缓解;(3)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上ST段压低或T波倒置;(4)心肌损伤标志物阴性,排除非Q波心肌梗死;(5)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并且2周内无活动性出血。

    心绞痛分级标准:根据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劳力性心绞痛分级标准(CCSC):心绞痛Ⅰ级:日常走路、登楼不引起心绞痛,而在剧烈或长时间活动时诱发;Ⅱ级:在快步行走或登楼时诱发;Ⅲ级:平路一般速度行走时就诱发;Ⅳ级:轻微活动即可诱发胸痛,但休息时无心绞痛发作。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服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静滴硝酸酯类药、丹参注射液及能量极化液。降纤酶组:给予辽宁天龙药业公司生产的降纤酶冻干粉针,用5u溶于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隔日1次,共5次10天。速碧林组:给予杭州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公司生产的速碧林(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每次0.4 ml腹壁皮下注射,每12 h 1次,共10天。

    1.4  观察项目  详细记录入院时或住院期间心绞痛分级,记录12导联心电图中ST段压低的导联总数(NST),12导联心电图ST段压低的电压总量(∑ST),治疗前后全血凝固时间(AC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功能。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绞痛完全缓解或心绞痛分级降为Ⅰ级,静息时心电图正常;有效:心绞痛分级降为Ⅱ级,静息心电图ST段压低的NST和∑ST总数减少50%;无效:心绞痛分级无改善,心电图ST段压低的NST和∑ST改善不足50%。

    1.6  统计学方法  组间率采用卡方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P<0.05,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降纤酶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速碧林组(P<0.05),无效率却低于速碧林组(P<0.05),见表1。表1  降纤酶与速碧林治疗UA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心肌缺血范围及程度比较  NST表示常规12导联中ST段压低的导联总数,它可估计心肌缺血的范围;∑ST表示常规12导联中ST段压低的电压总量,它可估计心肌缺血的程度。两组治疗后的NST和∑S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两组相比,降纤酶组的NST及∑ST显著好于速碧林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肌缺血范围及程度的比较注:治疗前后相比,*P<0.01;治疗后与速碧林组相比,△P<0.01

    2.3  两组疗法凝血功能比较  无论是降纤酶组还是速碧林组,ACT、PT及APTT均显著延长,而治疗后的凝血指标相比,降纤酶组比速碧林组的时间延长更显著(P<0.01),尤其是Fib减少的更显著(P<0.01),见表3。表3  两组疗法凝血功能比较 注:治疗前后相比,*P<0.01;治疗后与速碧林组相比,△P<0.01

    2.4  出血副作用比较  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下出血点、牙龈的出血。降纤酶组105例占70%,速碧林组67例占35.3%,但两组均无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出血并发症。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故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稳定型心绞痛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冠状动脉斑块相对稳定、表面光滑、以冠脉痉挛为主,而不稳定型心绞痛则是在冠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合并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为主要病理改变,而且血栓为不完全性阻塞[1]。由于UA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和凝血酶持续产生,因此溶栓抗凝疗法是治疗UA的关键。抗凝疗法在UA治疗中的作用已获肯定,尤其低分子肝素有较好的生物利用度,较长的半衰期,低出血率,常规剂量下其凝血指标均在正常控制范围内,显示了良好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2]。

    降纤酶是一种有显著抗凝血和增强纤溶系统活性作用的药物[3],能降解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血小板聚集、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PA和降低PA1,进而增强纤溶系统活性,使生成的纤维蛋白很快被清除,并能抑制红细胞凝集,缩短红细胞通过时间,从而降低全血黏度、延长凝血时间、抑制血栓形成、同时也可促使血栓溶解。本文将降纤酶用于治疗劳力性UA与速碧林(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其疗效优于速碧林,降纤酶在治疗后的ACT、PT、APTT比速碧林组延长的更多,尤其对降低纤维蛋白原作用更强(P<0.01)。低分子肝素虽能抗凝,但不能溶解已形成的血栓,而降纤酶既能抗凝血,又能溶解血栓,这可能是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组资料也证明了降纤酶治疗U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确定的[4]。

    近几年认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可作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看待,它在UA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Fib是进一步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并对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有一定预测价值,Fib还可作为急性期反应物,提示炎症反应活跃,血小板活性增高及斑块病变的进展,并促进血栓的形成[5]。故在伴有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凝血时间较短的患者中,降纤酶通过降低Fib从而起到既抗凝,又溶栓的双重作用。需说明的是,UA发病机制包括血管痉挛、粥样硬化致管壁增厚、血栓形成等多因素的并存,但不同患者的发病机制所占比重不同,若以血栓形成为主者则抗凝溶栓疗法较好,若以脂质浸润为主者则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此时患者应考虑介入治疗或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

    [参考文献]

    1  Mann JM, Davies MJ. Vulnerable plaque: Relation of characteristics to degree of stenosis in human coronary arteries. Circulation, 1996,94:928.

    2  胡大一,许俊堂. 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不同抗栓疗法的对比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1):18-21.

    3  Bell WRJR. Defibrimogenating enzymes. Drugs,1997,54:18-30.

    4  刘晓媛,杨红梅,李松,等.小剂量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对比.中国心血管杂志,2001,6(3):167-168.

    5  马建林,李新明,王圣,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凝血因子Ⅰ的变化及意义.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6,22(2):121-122.

    作者单位: 434100 湖北荆州,荆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心内科

  (编辑:李建伟)

作者: 赖文军,肖贤芳,王 春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