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2期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危脑出血38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重症脑出血是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的病症之一,我科近5年来对因多种原因未能行锥颅引流及外科手术的38例患者行脑脊液置换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CT检查示原发性脑室出血2例,继发于基底节区及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者28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小脑出血3例,脑干出血2例。腰穿34例为均匀血性脑脊液,4例......

点击显示 收起

    重症脑出血是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的病症之一,我科近5年来对因多种原因未能行锥颅引流及外科手术的38例患者行脑脊液置换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全部为住院患者,男27例,女11例,年龄23~78岁,平均61岁。均为突然发病,以头痛、呕吐以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偏瘫为首发症状,全部经CT检查确诊。入院时神志清楚7例,恍惚4例,浅昏迷11例,昏迷16例。伴高血压34例,躁动不安22例,癫痫样发作或抽搐者9例,顽固性呃逆6例,心电图异常23例,以往有高血压病史者31例,冠心病14例,糖尿病14例。CT检查示原发性脑室出血2例,继发于基底节区及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者28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小脑出血3例,脑干出血2例。出血侵及单侧脑室者12例,双侧脑室者14例,侵入第3、4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者8例。腰穿34例为均匀血性脑脊液,4例首次腰穿时脑脊液外观清亮,但经离心后检验有大量红细胞,在二次腰穿时见肉眼血性脑脊液。脑压7例在正常范围,31例高于正常,最高达400 mmH2O。

    1.2  治疗方法  发病后12 h内行首次置换治疗者8例,24 h后开始首次治疗者18例,12例在48 h后开始治疗。操作方法:根据患者病程及病情先行20%甘露醇125~250 ml快速滴注或肌注速尿20~40 mg,血压过高者给予肌注利血平,躁动不安或抽搐者给予适当镇静剂。常规腰穿成功后,根据脑压及脑脊液的滴速、含血程度,可先缓慢流放10 ml脑脊液作为观察对比标本。然后向椎管内注入生理盐水5 ml,再流出脑脊液5 ml,如此反复,置换直至脑脊液较术前

    颜色明显变淡或清亮为止。每次置换盐水总量最少120 ml,最多300 ml。置换原则是量入为出,先少后多,缓慢进行。置换结束,测脑压,留取术后标本。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瞳孔、血压、神志、意识状况及体温等生命体征。

    2  结果

    本组病例置换最少者3次,最多7次。脑脊液转黄或完全清亮后停止置换。

    3  讨论

    对未能锥颅引流或外科手术的重危脑出血患者,除了内科常规治疗外,及时行脑脊液置换治疗,是挽救患者,促进功能恢复,减轻后遗症的有效措施之一。该治疗不仅可以置换出破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血液成分,起到间接引流作用,还可降低颅压,促进脑脊液循环,减轻血肿周围脑组织受压及血管的反射性痉挛,改善损伤区脑组织血液供应,有利于脑细胞修复及功能恢复,且可明显缓解脑膜刺激症状,预防脑室铸型粘连,以减轻或防止继发性脑积水等并发症。关于置换时机和置换量,报道差异较大,笔者认为,对于各项生命体征相对平稳、意识障碍较轻者,尽可能静卧,先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待活动性出血停止后再行置换治疗,以减少搬动和刺激,使病情加重或脑疝形成。而出血量极大,生命垂危患者可及早进行,以尽快降低颅压,引流出新鲜出血,净化脑脊液。但因患者意识障碍及躁动等症状,操作难度较大,且有诱发脑疝,加重出血的风险,应慎重行事。术前应做好脱水、利尿及镇静等预防措施。置换量根据病情、出血量及脑脊液中的含血量而定,一般一次量在200 ml左右,不超过250 ml为宜。本方法操作简便,相对安全且疗效可靠,尤其在基层医院易于开展和推广。

   作者单位: 730050 甘肃兰州,武警甘肃总队医院内科

  (编辑:吴  莹)

作者: 雷保虎,王春玲,王 蕊,王 婷,刘胜华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