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2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笔者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40例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两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均为我院2002年3月~2005年10月的住院病人。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0例中,男26例,女14例。...

点击显示 收起

    笔者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40例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两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均为我院2002年3月~2005年10月的住院病人。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0例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45~76岁,平均(54.5±5.3)岁;稳定型心绞痛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7例,伴糖尿病者4例,伴高血压病者15例。对照组40例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3~74岁,平均(53.6±4.3)岁;稳定型心绞痛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6例,伴糖尿病者3例,伴高血压病者13例。两组年龄、病程、病情及并发症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1]拟定。中医诊断标准按1993年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胸痹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拟定。中医辨证分型为瘀血痹阻兼心气虚型。

    1.3  纳入标准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且能配合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除外急性心肌梗死,中度以上高血压,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及其他心脏疾患,重度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精神病,肝肾功能损害及其他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消心痛10 mg,每日3次;有高血压、糖尿病行降压、降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物组成:当归尾12 g,赤芍10 g,生地10 g,川芎10 g,红花6 g,桃仁10 g,柴胡6 g,牛膝10 g,枳壳10 g,黄芪10 g,人参10 g,炙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2次兑匀,早晚分服。

    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期间除心绞痛发作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剂缓解,停用其他治疗冠心病药物。

    2  疗效观察

    2.1  观察方法 

    (1)两组治疗期间均记录心绞痛的疼痛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持续时间、每日发作的次数及诱发原因。(2)治疗前后各描记静息心电图1次。(3)治疗期间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及一般性安全检测,如血尿、大便常规和肝、肾功能等。

    2.2  统计学方法 

    等级资料用Ridit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3  安全性评价 

    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未出现胃肠道反应及口干、头晕等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后查三大常规及肝、肾功能和血生化均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

    2.4  疗效标准 

    (1)心绞痛症状疗效标准依据1979年上海心血管会议制定的标准拟定。显效:劳力型心绞痛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分级降Ⅱ级,原为Ⅰ、Ⅱ级者心绞痛基本消失(即在较重的超过日常活动的体力活动也基本不出现心绞痛),非劳力型心绞痛治疗后其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绞痛发作每周不多于2次,基本不用硝酸甘油改善;劳力型心绞痛治疗后心绞痛症状降低1级,硝酸甘油量1/2以上,原为Ⅰ级者心绞痛基本消失,不用硝酸甘油;非劳力型心绞痛治疗后心绞痛次数和硝酸甘油,量减少1/2以上。无效:症状及硝酸甘油用量均无改变或虽有减少,但未达到改善程度者,或疼痛发作次数增多,程度加重及持续时间延长,或心绞痛升级硝酸甘油用量增加。(2)心电图疗效标准:参照1997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拟定。显效:心电图恢复至正常;有效:ST段降低,治疗后回升0.05 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25%)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者,或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者;无效: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甚至加重者。

    2.5  两组治疗心绞痛疗效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疗效比较  例(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6  两组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  例(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笔者认为本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本虚为心气亏虚,鼓动无力,标实为气滞血瘀,痹阻心脉,而致心脉不通则痛,以补益心气,行气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以人参、黄芪补益心气,心主血脉,气旺血行。归尾、生地既能活血,又能益血,赤芍、红花、桃仁活血化瘀止痛,枳壳、川芎、柴胡行气宽胸解郁。诸药相伍,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有益气活血,行气祛瘀止痛之效,选用血府逐瘀汤正切中该病病机,故能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WHO命名标准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1):75-7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41-45.

  作者单位: 421800 湖南耒阳,耒阳市人民医院

  (编辑:朱兆耘)

作者: 资白玉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