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2期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0例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0例体会(pdf)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在缩小梗死面积,恢复前向血流,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方面取得可喜的效果。现将我院自2000年以来静脉应用尿激酶(U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30例患者中,男21例,女9例,年龄52~76岁,所有病人均符合WHO规定的急性......

点击显示 收起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0例体会 (pdf)

     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在缩小梗死面积,恢复前向血流,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方面取得可喜的效果。可分为冠脉溶栓和静脉溶栓,基层医院一般仅做静脉溶栓。现将我院自2000年以来静脉应用尿激酶(U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中,男21例,女9例,年龄52~76岁,所有病人均符合WHO规定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标准,并具备下列条件:(1)持续胸痛超过30 min,舌下含化或静滴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2)至少2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0.2 mV;(3)发病在6~12 h以内。梗死部位:前壁心梗10例,前间壁心梗3例,前壁及高侧壁心梗2例,下壁心梗8例,下壁及正后壁心梗5例,前壁、前间壁及高侧壁心梗2例。

    以下患者不列入溶栓治疗:(1)2周内有活动性出血,做过手术或活体组织检查;(2)有外伤史,近期内心肺复苏或不能实施压迫止血的血管穿刺;(3)血压高于24/14.7 kPa;(4)有脑出血史或6个月内有缺血性脑卒中病史;(5)心源性休克;(6)出血性疾病或严重肝肾功能并发症。(7)出血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感染性心内膜炎。

    1.2  治疗方法  确诊后立即给予尿激酶(UK)100~150万u。加生理盐水100 ml静滴,30 min滴完,同时服用阿司匹林300 mg/d,根据病情选用硝酸甘油、倍他乐克、卡托普利等。12 h后用肝素12500 u,皮下注射,每隔12 h 1次,连用6天。

    1.3  治疗前后观察指标  (1)胸痛减轻程度及胸痛缓解时间;(2)溶栓前常规记录12导联心电图,溶栓开始后3 h内每30 min记录1次心电图,以后7天每天记录一次心电图;(3)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及种类;(4)血清肌酸磷酸肌酶发病后8 h起每2 h复查1次,至发病24 h以后3天内每天查1次;(5)注意有无出血现象;(6)记溶栓时间(h)。

    1.4  血管再通临床评价标准  (1)溶栓后2 h内胸痛明显缓解或完全缓解;(2)溶栓2 h内心电图每30 min间隔前后比较指高的ST段下降>50%;(3)溶栓2 h内出现短暂的再灌注心律失常;(4)心肌酶高峰前移<16 h。除仅符合(1)、(3)两项外,符合以上任意两项即可判定为再通。

    2  结果

    2.1  再通成功率  30例中,再通19例(63.3%),未通11例(36.7%)。

    2.2  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对再通率的影响  见表1。表1  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对再通率的影响(略)

    2.3  溶栓2 h内表现  胸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者22例,ST段抬高下降>50%者19例,CPK峰值提前者21例,出现短阵室速者2例,频发室早者6例。

    2.4  病死率  再通组死亡1例(5.3%),死于心律失常、室颤,未通组死亡2例(18.1%),死于心律失常、心衰各1例。

    2.5  副作用  2例并发黑便,2例为皮下肌注部位出血,未见其他副作用。

    3  讨论

    3.1  应及早、足量应用UK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应在发病6 h内应用,最长不超过12 h[1]。以ECG上呈超急期改变最好,近年也有报道晚期溶栓亦有效。最好在接诊后30 min内用药。本组病例的溶栓结果表明,起病1~3 h再通率为80%,起病3~6  h再通率为72.2%,起病6~12 h再通率为28.6%,前后对比差异显著,表明溶栓愈早,再通率愈高。对起病>6 h者如无溶栓禁忌,不应放弃。溶栓后常规应用肝素和阿司匹林,同时应用综合治疗。

    3.2  UK应用的安全性  心内科医生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及严密监护下,还是较安全的。本组无一例因溶栓并发症而死亡的。注意以下3点:(1)严密心电监护,观察有无再灌注心律失常,并及时对症处理,再灌注心律失常一般预后良好。(2)仔细询问病史,逐一排除出血倾向,特别要注意排除有脑出血史或6个月内有缺血性脑卒中者。(3)掌握静脉点滴溶栓药物的速度,本组尿激酶在30 min内滴完,静点过慢会降低溶栓疗效。

    静脉溶栓最大优点是可尽早进行治疗,采用国产尿激酶100~150万u。一次性急诊静脉溶栓治疗AMI、出血等副作用小,抢救成功率高,证明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简便、安全、有效,可作为急诊科抢救AMI的常规措施。

    AMI溶栓后应用肝素,可增强冠脉侧支循环,使阻塞区血流增加,有益于维持受损心肌区的室壁运动,并可预防左室附壁血栓,维持左室功能,减少反复缺血发生,防止再梗死。同时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积聚,从而加强溶栓效果。

    3.3  注意并发症及安全  溶栓并非绝对安全,必须做好急救准备,进行心电监护。出血是主要并发症,其次为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溶栓时必须监测出凝血时间及APTT。备好血浆及6-氨基己酸。本组有2例为皮下肌注部位出血。未见严重的心包或颅内出血,可能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不同剂量UK有关。出现再灌性心律失常(RA),一般均自行恢复,无需特殊治疗,仅室速给予电复律[2]。

    3.4  AMI的现代疗法  近10多年开展了对AMI的冠状动脉内溶栓,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手术治疗和一些新的介入性治疗技术等,使AMI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然而这些疗法有其局限性。它不仅要求有适应证而且必须在有条件的医院内进行。因此还有相当一部分的AMI患者的抢救治疗仍在基层医院。

    [参考文献]

    1  “八五”国家攻关课题(85-915-02-01)研究组.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应用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3):170.

    2  张福春,郭静萱,毛节明,等.高龄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国循环杂志,2000,15(3):153-154.

    作者单位: 223900 江苏泗洪,泗洪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编辑:宋  青)

作者: 陈元兵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