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4期

2型糖尿病致病危险因素的调查及其治疗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探求防治对策。方法根据病史及体检结果分析217例病人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40岁以后人群发病率明显上升,父母双方或一方有糖尿病者患病率为10。结论2型糖尿病发病与年龄、遗传、肥胖、运动、饮食结构等有明显关系,与性别无关。...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研究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探求防治对策。方法 根据病史及体检结果分析217例病人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40岁以后人群发病率明显上升,父母双方或一方有糖尿病者患病率为10.93%,体型肥胖者患病率为13.08%,饮食结构不合理者患病率为9.45%,不常运动者患病率为13.92%。结论 2型糖尿病发病与年龄、遗传、肥胖、运动、饮食结构等有明显关系,与性别无关。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治疗对策

     无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等典型临床表现的糖尿病患者日渐增多。许多患者往往在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才发现自己有糖尿病,因此,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全体职工在我院进行一次大规模体检,笔者通过对2993名职工体检资料的分析,来探讨2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体检总人数为2997人,年龄22~86岁,其中剔除1型糖尿病3例和妊娠期糖尿病1例,入院人数为2993人。

    1.2 方法 受检者均在前一日晚8时开始禁食,第二日清晨8时空腹静脉采血,测定血浆中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同时测量身高、体重,并进行胸透、B超,心电图等检查。2型糖尿病的定义采用1999年10月我国糖尿病学会采纳的新的诊断标准[1]:糖尿病症状中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 mmol/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 mmol/L(后经门诊一次或多次检测证实)。

    2 结果

    2.1 性别与年龄对2型糖尿病发病的影响 见表1、表2。可见:糖尿病男女患病率无明显差异,40岁以上人群发病开始增多,61岁以后是发病的高峰阶段。另发现60岁以前发病症状典型,60岁以后发病症状不典型,多在体检中发现,可能与老人口渴中枢敏感性降低有关。表1 男性不同年龄组体检结果表2 女性不同年龄组体检结果

    2.2 遗传对2型糖尿病发病的影响 见表3。可见,遗传对2型糖尿病亦有明显影响。有资料研究证明2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在血糖正常时已存在胰岛素抵抗[2],而胰岛素抵抗最终导致高血糖。表3 遗传对2型糖尿病发病的影响

    2.3 肥胖对2型糖尿病发病的影响 见表4。可见,体型肥胖者患2型糖尿病的比例大于非体型肥胖者,肥胖的诊断标准为体重指数BMI>24,BMI=体重(kg)/身高2(cm2)[3]。肥胖者肥大的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胰岛素数体数减少,造成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3]。表4 肥胖对2型糖尿病发病的影响

    2.4 饮食结构对2型糖尿病发病的影响 见表5。饮食结构不合理对2型糖尿病发病亦有明显作用,饮食结构不合理是指长期暴饮、暴食、高热量、高脂肪饮食。表5 饮食结构对2型糖尿病发病的影响

    2.5 运动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 见表6。运动包括体力劳动和每日体育锻炼总时间>1 h的脑力劳动者,适当的运动使肌肉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增加,肝葡萄糖生成降低,从而使血糖降低,同时可以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类和脂类代谢紊乱。表6 运动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

    3 讨论

    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多,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等)已成为糖尿病病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糖尿病的并发症出现的严重程度和早晚与血糖控制程度和血糖异常的时间有关。因此糖尿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应引起越来越多人群的重视。

    笔者通过对217例患病者的体检资料分析,发现糖尿病的发生与年龄、遗传、肥胖、运动、饮食结构等有明显关系,与性别无关。对有上述危险因素的人员,要大力开展糖尿病宣传教育,建立合理的饮食生活习惯,每年检测1次血糖。对于糖耐量减低或空腹血糖调节受损者,要指导这类人群不仅要有合理的饮食习惯和坚持运动,还要定期复查血糖。对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饮食和运动治疗血糖仍控制不好者,要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尽可能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1993年美国多中心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临床研究(DCCT)结果证明,严格控制高血糖可以明显减少各种慢性并发症50%~70%。


作者单位:430010 湖北武汉,武汉市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医院

作者: 谢晓柳,梁建华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