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4期

发热、肝脾肿大、血象三系减少临床病例讨论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1病历摘要患者,男,51岁,发热消瘦乏力3个月余,于2005年4月20日入院。患者于2005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发热,体温逐渐升高,最高达39℃,伴消瘦乏力盗汗,无畏寒,有腰痛及尿滴沥现象。3月12日,在当地医院查血象WBC3。109/L,后多次查血象三系减少。...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51岁,发热消瘦乏力3个月余,于2005年4月20日入院。患者于2005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发热,体温逐渐升高,最高达39 ℃,伴消瘦乏力盗汗,无畏寒,有腰痛及尿滴沥现象。3月12日,在当地医院查血象WBC 3.2×109/L,Hb 79 g/L,PLT 5×109/L,后多次查血象三系减少。ESR 37 mm/h,CRP 16.4 mg/L,ALT 128 IU/L,AST 168 IU/L,TP 44.5 g/L,ALB 12.4 g/L。X线胸片无异常。B超示前列腺肥大,有异常回声。CT提示前列腺肿瘤,肝脾肿大,门脉高压。骨髓穿刺提示骨髓纤维化,涂片中找到肿瘤细胞。诊断为继发性骨髓纤维化(骨转移癌)前列腺肿瘤。给予抗感染、激素(甲基强的松龙40 mg/d)护肝输血等治疗,体温无下降并持续发热,贫血加重,进行性衰竭。遂转入我院治疗。

    入院查体:T 36.1 ℃,P 100次/min,R 20次/min,BP 100/66 mmHg。神志清,慢性危重病容,中度贫血貌,皮肤黏膜无黄染,双下肢散在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肋下3.5 cm,脾肋下5 cm,均质中,边钝,无压痛,前列腺指诊质软,有弹性。

    实验室检查:血象(4月20日)WBC 1.76×109/L,分类N 0.51,L 0.41,Hb 66 g/L,PLT 4×109/L,ESR 21 mm/h,ALT 149 IU/L,AST 110 IU/L,ALP 1022 IU/L,LDH 1661 IU/L,TBIL 32.7 μmol/L,DBIL 25.9 μmol/L;风湿全套(-),病毒全套(-);自身免疫全套:CRP 44 mg/L,IgA 0.23 g/L,IgG 4.9 g/L;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TPSA均阴性。结核芯片:LAM 16 kDa及38 kDa均(-)。PPD(-),coombs test(-)。B超示肝右叶最大斜径17 cm,脾厚7.7 cm,腹膜后低回声区(淋巴结),前列腺肥大,X线胸片无异常。盆腔CT未见肿瘤直接征象。两次骨髓穿刺均提示骨髓增生减低,各系各阶段细胞形态比例基本正常。

    2 讨论

    住院医师:该病例特点:(1)中年男性;(2)持续发热,体温可达40 ℃,伴肝脾肿大,肝损害;(3)血象三少,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异常升高;(4)外院骨髓检查示骨髓纤维化,骨髓涂片见肿瘤细胞,CT示前列腺肿瘤;(5)我院两次不同部位骨髓穿刺均提示骨髓增生减低,各系各阶段细胞形态比例基本正常,未见癌细胞。患者现发热原因不明,初步考虑肿瘤骨转移、恶性血液病。

    主治医师:根据患者病史特点,应考虑以下疾病:(1)不典型性感染结核病。患者有发热、消瘦、乏力盗汗等表现,血沉增快,血培养(-),抗生素治疗无效,结核病可疑。但无结核病史,X线胸片、彩超、CT未见结核病灶,PPD、TB-ab、结核芯片均(-),不支持结核病。(2)寄生虫感染。无疫水接触史,查疟原虫、血吸虫、肺吸虫、肝吸虫、旋毛虫、囊虫均阴性,故寄生虫引起发热的可能性不大。(3)肿瘤:可长期发热,晚期全血细胞减少,外院曾进行骨髓检查及盆腔CT,诊断为继发性骨髓纤维化(骨转移癌)前列腺肿瘤,但我院复查彩超、X线胸片、CT均未见肿瘤征象。仅B超提示前列腺肥大,指诊质软有弹性,肿瘤标志物阴性,肿瘤证据不足。(4)结缔组织病。可出现发热、血象三系减少、多器官损害,但同时有关节症状、血清丙球增高、抗核抗体谱(+)。该患者查抗链球菌溶血素、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均为(-),IgA、IgG降低,可排除此病。(5)恶性血液病予以考虑,但无骨髓学检查方面的依据。

    主任医师:患者除发热、肝脾大,尚有消瘦、衰竭、进行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病程短,病情进展快,需高度怀疑恶性血液病:(1)恶性淋巴瘤,可有长期不明原因发热(LFUO),血象三系减少,侵犯组织器官引起各系统症状如淋巴结、肝脾肿大。该患者浅表淋巴结不大,B超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必要时可行深部淋巴结活检及切脾协助诊治。(2)恶性组织细胞病(MH),此例先后3次骨髓细胞学检查都未发现恶组细胞,但据其临床表现,如长期发热(抗生素和皮质激素治疗无效)、进行性衰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所以不可轻易排除MH,反复多部位骨髓穿刺,活检,淋巴结活检有助于诊断。除以上疾病,尚需考虑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临床特征为发热、肝脾和(或)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和凝血障碍,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继发性HPS可由感染或肿瘤等因素所致。患者多次骨髓涂片未见噬血组织细胞,且未查到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等相关因素,诊断HPS依据不足。

    临床讨论后,积极予以支持营养治疗,拟行诊断性切脾术。4月30日骨髓活检: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异常细胞弥漫性增生,胞体大小不等,形态极不规则,胞浆量较少,核形不规则,可见双核,部分可见核仁1~3个,核仁大而明显,局部纤维组织增生,结合临床诊断恶性组织细胞病。予CHOP(环磷酰胺750 mg/m2静脉滴注1天,吡柔比星40 mg/m2静脉滴注1天,长春新碱1.4 mg/m2静脉滴注1天,地塞米松静脉滴注15 mg/d静脉滴注1~5天)方案化疗1个疗程。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肝脾缩小至肋下1 cm,一般情况明显改善。

    MH临床表现多样化,缺乏特异性,常易误诊[1]。对长期不明原因发热而不能以感染性疾病解释者,伴全血细胞减少和肝脾淋巴结肿大均应考虑MH可能。尤其是对持续高热1个月以上,经抗感染治疗无效,ESR正常,ALT、LDH升高者。其一次甚至几次骨髓穿刺检查阴性也不能排除,须行反复多部位骨髓穿刺,活检或取肿大淋巴结及其他可疑病变器官(肝脾)进行检查。MH淋巴病变一般是从腹主动脉旁及纵隔淋巴结开始,逐渐扩展至浅表淋巴结,故浅表淋巴结阴性不能排除MH。外院骨髓涂片曾发现肿瘤细胞,现回顾病史,可能是对恶性组织细胞认识不足,而将其误认为肿瘤细胞。

【参考文献】
  1 罗绍凯,洪文德,李娟.临床血液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7-25,456-462.


作者单位:332005 江西九江,九江市庐山区人民医院

作者: 于岚,余祖茂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