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5期

两种临时血管通路在血液净化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回顾分析我科近三年来透析患者两种临时血管通路(颈内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置管)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种临时血管通路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通过观察我科2004年1月~2006年11月149例血液透析患者两种临时血管通路(颈内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置管)的置管情况,对两种临时血管通路的留置......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回顾分析我科近三年来透析患者两种临时血管通路(颈内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置管)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种临时血管通路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通过观察我科2004年1月~2006年11月149例血液透析患者两种临时血管通路(颈内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置管)的置管情况,对两种临时血管通路的留置时间、血流量大小、透析充分性、安全性、感染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共有149例血液透析患者行临时深静脉插管,其中颈内静脉置管40例,股静脉置管109例。颈内静脉置管留置时间平均为(27.2±11.1)天,股静脉置管留置时间平均为(15.9±10.4)天,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可获得稳定的血流量,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透析充分性用Kt/V评价,Kt/V>1.2为透析充分。颈内静脉置管组Kt/V均>1.2,股静脉置管组有5例Kt/V<1.2,可能与导管血栓形成有关,经导引钢丝疏通或尿激酶处理后Kt/V改善,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颈内静脉置管组发生误穿动脉1例,股静脉置管组发生误穿动脉4例,全部病例均未发生血气胸、空气栓塞、明显血肿等严重并发症,安全性相比两组无明显差异。置管后发生导管感染26例,其中颈内静脉置管组发生1例(2.5%),股静脉置管组发生25例(22.93%),两组相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两种深静脉置管建立的临时血管通路均可获得稳定的血流量,透析充分性及安全性无明显差异。但颈内静脉置管的留置时间要显著长于股静脉置管,而感染发生率则显著低于股静脉置管,故笔者认为颈内静脉置管是血液净化建立临时血管通路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血液净化;临时血管通路


     血液净化在临床中已广泛普及,而临时血管通路的建立是其成功的必备条件。由于透析患者的血管条件不同,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的长短不一,因此选择留置时间长、血流量好、透析充分性高、安全性好、并发症少的临时血管通路是非常重要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2004年1月~2006年11月在我科血液净化患者中进行深静脉置管149例,年龄30~79岁,平均(57.2±15.4)岁,男95例,女54例。原发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49例,糖尿病肾病33例,高血压肾动脉硬化56例,狼疮性肾炎3例,梗阻性肾病6例,多囊肾2例。其中颈内静脉置管40例,股静脉置管109例。分别接受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等治疗。

    1.2  置管方法  颈内静脉置管采用德国GAMBRO型号为GDC-1112.5J双腔弯管(11F×150 mm),股静脉置管采用德国GAMBRO型号为GDC-1115双腔直管(11F×150 mm),利多卡因局麻下以Seldinger法置管,置管后即行透析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导管留置时间  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相比采用t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2  血流量  以血流量≥200 ml/min为血流量正常。

    1.3.3  透析充分性  两组患者透析前后分别采血测定尿素氮(BUN),按照自然对数公式计算Kt/V,Kt/V=-In(R-0.03)+(4-3.5×R)UF/W(式中In为自然对数,R=透后BUN/透前BUN,UF为超滤量,W为患者体重)为透析效果的客观评价指标,Kt/V>1.2为透析充分,Kt/V<1.2为透析不充分。

    1.3.4  安全性  用穿刺过程中发生误穿动脉、出血或血肿、血气胸、空气栓塞的例数评价。

    1.3.5  感染发生率  用置管后至内瘘成熟拔除导管期间发生感染的例数比较。使用导管者透析过程中出现寒战、发热,排除明确的过敏反应即怀疑导管感染,立即行血常规、血培养检查,并静脉应用抗生素10~14天,可从留置导管的动脉或静脉端输注抗生素,输液完毕后再用肝素封管。感染治愈的标准是体温和血常规恢复正常,血培养阴性。组间相比采用χ2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深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比较  颈内静脉置管40例,导管留置时间平均为(27.2±11.1)天;股静脉置管109例,导管留置时间平均为(15.9±10.4)天,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种深静脉置管血流量的比较  两组患者透析过程中血流量均≥200 ml/min,最高达300 ml/min。但置管一周后股静脉置管组有9例发生导管血栓形成或血流不畅,其中7例经调整导管位置、导引钢丝疏通及尿激酶处理后血流通畅,2例改善不理想予重新置管后透析血流量均能达到200 ml/min以上。因此两组患者均可获得稳定的血流量,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

    2.3  两种深静脉置管透析充分性的比较  颈内静脉置管组患者的透析Kt/V均>1.2,股静脉置管组有5例患者Kt/V<1.2,考虑可能与导管血栓形成或血流不畅有关,因此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2.4  两种深静脉置管安全性的比较  颈内静脉置管组穿刺过程中发生误穿动脉1例(2.50%),改行股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组发生误穿动脉4例(3.67%),改行对侧置管。全部病例均未发生气胸、血胸、空气栓塞、明显血肿等严重并发症,安全性相比两组无明显差异。

    2.5  两种深静脉置管感染率的比较  置管后发生导管内感染26例,颈内静脉置管组1例(2.5%),股静脉置管组25例(22.93%),其中感染的病原主要为: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孢菌、松鼠葡萄球菌等,2例未检到细菌,导管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见表2。两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1),见表3。 表1  两种深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比较表2  两种深静脉置管导管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表3  两种深静脉置管感染率比较注: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比较,χ2=8.48,*P<0.01

    3  讨论

    目前在血液净化临时血管通路中广泛使用的深静脉置管方法(双腔导管留置),与传统的临时性动静脉直接穿刺相比,深静脉置管具有痛苦小、血管损伤小、并发症少和血流量充分等优点[1]。而颈内静脉和股静脉是最常用的两个部位。

    相比较而言,颈内静脉置管穿刺部位干燥,相对容易保持无菌,感染率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小,且该处的血管管腔相对较粗,导管的留置时间较长;股静脉置管穿刺部位比邻会阴部,又受髋关节影响,导管和敷料的固定较困难,较易发生感染,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且由于透析过程中,置管侧下肢的运动常造成留置管内部折管成角,造成导管阻塞,影响血流量。而血流量是否足够直接影响患者的透析质量,血流量维持在180 ml/min以上可保证充分透析[2]。导管阻塞造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不能得到稳定而足够的血流量,从而影响透析的充分性。此外,国外的经验表明,导管拔管的最主要原因是导管的感染,导管感染发生率的高低除了患者本身的解剖结构因素外,与护理质量也密切相关[3,4]。因此,要求导管开口不可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减少透析过程中对导管的反复接触,接卸导管时禁止护士和患者交谈,从而减少导管感染的机会,保证导管留置时间延长,为择期动静脉内瘘手术争取更多的时间。

    通过对上述两种临时血管通路在血液净化中的临床观察,笔者发现:颈内静脉与股静脉置管均能获得稳定的血流量,达到充分的透析,但颈内静脉置管的留置时间显著长于股静脉置管,而感染发生率则显著低于股静脉置管,因此笔者认为,颈内静脉置管是血液净化建立临时血管通路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宋逢春,于宗周.血液净化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3-34.

2 Gotch FA.Mechanistic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cooperative dialysis study(NCDS).Kidney Int,1985,28:526.

3 Marr K,Krekland K,Seefon D,et al.Catheter related bacteremia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Ann Intern Med,1997,127:275.

4 Bakir T,Donna C,Souheil S,et al.Bacteremia associated with tunneled dialysis catheters:comparison of two treatment strategies.Kidney Int,2000,57:2151.


作者单位:200011 上海,上海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

作者: 祝军,徐树人,朱 纯,卢 明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