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6期

伴有肌酸激酶严重升高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例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诊断:(1)2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横纹肌溶解。CK793U/L、CK-MM7633u/L,诊断:1型糠尿病,糠尿病酮症酸中毒,横纹肌溶解。2讨论21病例特点(1)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均可明确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血糖分别高达642mmol/L、486mmol/L,例1血渗透压高,例2较低。(2)均有CK、C......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例介绍

    例1,患者,男,69岁,多尿、神志异常1天于2006年9月21日入院。发病前8天因胃病一直进食稀粥+蔗糖,喜饮水,入院前1日出现尿频、多尿、神志异常,口齿不清、胡言乱语,认知、定位障碍,门诊急查血糖642 mmol/L,血酮强阳性。血气分析:pH 725,代谢性酸中毒。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入院前8天胃镜诊断贲门腺癌。否认糖尿病史,否认家庭病史。查体:BP 100/80 mmHg,P 100次/min,意识模糊,胡言乱语,轻度烦躁,皮肤干燥,轻度脱水征,心肺腹无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下降,病理征阴性,骶尾部皮肤有8 cm×8 cm大小红色压痕。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209×109/L,N 0898,红细胞压积436%。血生化:GLU 642 mmol/L,Na 146 mmol/L,K 45 mmol/L,Cl 105 mmol/L。BUN 178 mmol/L,Cr 203 μmol/L,UA 867μmol/L。血气分析:pH 725,BE 168 mmol/l,PCO2 19 mmHg,PO2 76 mmHg,HCO2 83 mmol/L。肝功能正常。CK 2710 u/L、CK-MM 2642 u/L,肌红蛋白> 3000 ng/ml。诊断:(1)2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横纹肌溶解。(2)胃贲门腺癌。入院后静脉给予胰岛素、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24 h后神志转清,血糖下降,酮体于第3日转阴,诉有乏力,无肌痛,后改为皮下注射胰岛素。肌酸激酶2周恢复正常。血糖稳定后转外科手术胃贲门腺癌。

    例2,患者,男,19岁,多饮、多尿、乏力3周,咽痛、发热3天于2006年9月15日入院。入院前6天出现咽痛、发热,体温395 ℃,在当地医院静滴葡萄糖液,9月12日来本院急诊留观时神志异常,烦躁,急查血糖484 mmol/l,血酮阳性。血气分析:pH 70,代谢性酸中毒。予静脉胰岛素、补液、碳酸氢钠,治疗中曾出现室上速、室性早搏,心率达185次/min,血压220/119 mmHg,后予可达龙纠正,当时查心肌酶谱正常。无诉肌肉酸痛、血尿等症。既往史:高血压病史3年,脂肪肝3年,曾服昂力多邦治疗,入院前已停用。入院查体:BP 128/80 mmHg,P 85次/min,心肺腹无异常。辅助检查:9月12日血糖484 mmol/L,血酮阳性。血气分析:pH 70,代谢性酸中毒。心肌酶谱、血常规正常。9月16日血糖136 mmol/L,血酮阳性。血气分析:pH 7455,正常。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GADA、IA2A强阳性。CK 793U/L、CK-MM 7633u/L,诊断:1型糠尿病,糠尿病酮症酸中毒,横纹肌溶解。入院后继续静滴胰岛素、补液,9月21日血酮转阴,改皮下注射胰岛素,肌酸激酶8天后恢复正常,血糖控制稳定出院。

    2  讨论

    21  病例特点  (1)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均可明确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血糖分别高达642 mmol/L、486 mmol/L,例1血渗透压高,例2较低;(2)均有CK、CK-MM重度升高,高血糖、酮症纠正后,持续1~2周完全恢复;(3)均无肌痛、水肿;例1病初肾功能轻度异常,次日纠正,例2肾功能始终正常。同期还调查7例非DKA、2例DKA病例,未发现CK、CK-MM异常,且该2例病例中同一患者多次测肌酶均高,可排除检验错误。

    22  DKA或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NHDS)  患者可合并横纹肌溶解,其病变的严重程度不等,从CK轻度升高而无症状到CK显著升高伴可能需要血透的急性肾衰,但DKA引起的CK如此严重升高少见[1]。关于DKA介导的肌肉损伤的机制至今还不清楚,可能与以下机制相关[2,3]:(1)代谢障碍:脱水及酸中毒导致能量代谢的底物利用障碍或缺乏;(2)低血容量、高渗可导致肌肉组织缺血、缺氧,继发ATP不足,氧自由基生成过多,导致细胞功能失调、死亡,出现横纹肌溶解;(3)低钾:患者自身肌细胞存在缺陷,低钾造成肌细胞代谢障碍,导致大量自由脂肪酸在肌细胞内堆积,细胞膜通透性增强,CK-MM、LDH释放入血;(4)患者昏迷,长时间未翻身使局部肌肉受挤压,导致横纹肌溶解。

    目前临床上对DKA患者未常规行CK检测,与DKA相关的横纹肌溶解容易被忽视,而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急性肾衰的发生,一旦出现其短期死亡率要远高于单纯性DKA。因此,对DKA患者,特别是伴有横纹肌溶解的高危因素如卧床时间长、酗酒、服降脂药,有毒物接触史或伴有肌痛、茶色尿的应常规查CK、CK-MM,以及时诊断和治疗,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如急性肾衰。对DKA和HNDS伴严重横纹肌溶解时,可在静脉应用胰岛素、积极补液的基础上,考虑补充碳酸氢钠和甘露醇。

 

【参考文献】
  1 刘玉芳,黄传宇.急性横纹肌溶解症的研究进展.天津医药,2001,29:382-384.

2 Bennett,Plum(主编),白永权(主译).西塞尔内科学,第20版.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1549-1550.

3 花井顺一.横纹肌溶解症.诊断和治疗,1993,181(311-399):495-503.


作者单位:361002 福建厦门,厦门市第二医院内科

作者: 潘海晖,周 斌,邱慧娜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