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11期

大肠息肉致慢性腹泻1例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腹泻腹泻病史超过3周的临床上称为慢性腹泻,其病因多种多样,其中以大肠息肉为病因的报道较为少见。现将大肠息肉导致慢性腹泻的1例资料报告如下。因腹痛、腹泻6个月入院。于6个月前出现腹泻,水样便,每日20余次,排粪量较多。...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腹泻


    腹泻病史超过3周的临床上称为慢性腹泻,其病因多种多样,其中以大肠息肉为病因的报道较为少见。现将大肠息肉导致慢性腹泻的1例资料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60岁。因腹痛、腹泻6个月入院。无不洁饮食史,无长期服用药物史,无放射性治疗史,无腹部手术史,无血吸虫等疫水接触史。于6个月前出现腹泻,水样便,每日20余次,排粪量较多;腹泻呈持续性,伴脐周胀痛,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食欲佳,体重减轻2~3 kg。入院查体:体温36 ℃,脉搏6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5/70 mm Hg。一般状况可。睑结膜无苍白。甲状腺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62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未见胃肠蠕动波;未触及包块,无压痛、反跳痛及肌卫,肝脾肋下未触及;叩呈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肝区、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8次/min。实验室检查:便常规正常。大便培养未检出沙门菌,未检出志贺菌,未检出抗酸杆菌,未找到阿米巴。大便球杆比示大量G-杆菌。血常规正常,血生化正常,血气分析正常,血叶酸、VitB12正常,抗HIV阴性。甲状腺功能正常。电子结肠镜示:大肠息肉(升结肠、横结肠、乙状结肠直肠黏膜表面光滑,血管走形清晰,未见溃疡、息肉及肿物。降结肠距肛缘50 cm可见1枚山田Ⅳ型息肉,大小3.0~3.5 cm,绒毛分叶)。病理检查:管状腺瘤Ⅱ级。初步诊断为大肠息肉,电子结肠镜下行息肉电灼术。术后腹痛、腹泻缓解。每日排便1次,成形,黄便。患者痊愈出院。

    2  讨论

    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如每日超过3次),排粪量增加(如超过200 g/d),粪质稀薄(如含水量超过85%)。腹泻病史短于3周者为急性腹泻,超过3周为慢性腹泻。腹泻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肠道感染性疾病(36.7%),肠道肿瘤(29.6%),小肠吸收不良(6.4%),非感染性炎症(3.3%),原因未明(20.6%)尚有功能性腹泻、药源性腹泻。腹泻的发病机制各异:包括渗透性腹泻、分泌性腹泻、渗出性腹泻、胃肠道运动功能异常性腹泻[1]。

    临床上对凡是从黏膜表面突出到大肠腔内的息肉状改变,在未确定其病理性质前统称为大肠息肉。病理解剖上以腺瘤性息肉最常见。可发生在肠道的任何部位,多见于乙状结肠及直肠。可为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小到数毫米,大到数厘米。查体无阳性体征,最常见的症状是大便带血。结肠镜可明确诊断。治疗明确,可行内镜下电灼术[2]。

    由本病例可见,慢性腹泻是一种病因很广泛的症状,必须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才能得到正确的诊断,有助于原发病的诊治。大肠息肉以便血多见,引起慢性腹泻的较为少见,在临床上容易忽略;其腹泻机制可能为非感染性渗出性腹泻。结合本例笔者认为对于长期不明原因的腹泻,伴随症状不典型,无阳性体征者,应详细询问病史,系统检查。反复大便常规正常时,也不要忽略结肠镜的检查。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45-451.

2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15-1120.


作者单位:100032 北京,肛肠医院内科

作者: 武玉俐,高 颖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