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3期

利福平致重症血小板减少症1例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抗结核药物1病历摘要患者,女,48岁,农民,因口腔黏膜出血,皮肤黏膜瘀斑1周,头昏心慌2天入院,入院前1+个月因发热咳嗽盗汗,在当地结防所行X线胸片检查示:双肺肺结核。痰涂片检查:抗酸杆菌(+),血常规提示:PLT247×。109/L,诊断为肺结核,给予利福平0。5gqod口服治疗1+个月......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抗结核药物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48岁,农民,因“口腔黏膜出血,皮肤黏膜瘀斑1周,头昏心慌2天”入院,入院前1+个月因发热咳嗽盗汗,在当地结防所行X线胸片检查示:双肺肺结核。痰涂片检查:抗酸杆菌(+),血常规提示:PLT 247×109/L,诊断为肺结核,给予利福平0.6 g qod,异烟肼0.6  g qod,乙胺丁醇1.25  g qod,吡嗪酰胺1.5 g qod口服治疗1+个月后咳嗽、咯痰、盗汗等症状明显缓解,患者出现口腔黏膜及舌黏膜血泡,破裂出血,伴全身皮肤大量瘀斑,同时伴有解黑色稀大便,至当地医院检查血常规:PLT 30×109/L,自行停结核药物,上述症状无缓解,3天后为进一步治疗而入院。既往身体健康,无牙龈出血、鼻出血,无皮肤黏膜瘀斑瘀点,无月经增多等出血倾向病史,无关节疼痛、脱发、对光过敏等病史。

    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全身皮肤及黏膜可见大量瘀斑瘀点,左侧口腔黏膜可见破溃处,有活动性出血,左侧舌身可见一大小约1 cm×2 cm血疱,颈软,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胸膜摩擦音,心(-),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病理征(-)。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4.8×109/L,HB 98 g/L,PLT 3~9×109/L(反复多次检查),凝血功能正常,肝功能:转氨酶升高,肾功能正常,骨髓穿刺涂片提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炎标记物检查,抗核抗体(-),抗ds-DNA(-),大便OB(+),立即给予血小板悬液12 u iv gtt,琥珀氢考300 mg iv gtt  qd,停用利福平,仅用异烟肼0.3 g qd,乙胺丁醇0.75 g qd,吡嗪酰胺0.75 g qod继续治疗,第2日,复查PLT 47×109/L,第3日,PLT 80×109/L,患者口腔及皮肤未见活动性出血及新的瘀斑瘀点,大便变为黄色,激素减量为口服35 mg bid,经治疗2个月患者全身瘀斑消退,办理出院。激素逐渐减量,2个月后停药,复查血常规:PLT 137×109/L,3个月后复查PLT 270×109/L。

    2  讨论

    利福平为广谱抗生素,对胞内和胞外代谢旺盛和偶尔繁殖的结核菌均有作用,它属于利福霉素的半合成衍生物,通过抑制RNA的聚合酶从而阻止RNA合成发挥杀菌活性,常见的副作用为胃肠道不适等消化道的症状。肝功能损害,ALT升高、黄疸、皮疹、发热等。临床上少见致血小板症,尤其是重症血小板减少症,此临床特点与李峰敏[1]和陈剑峰[2]所报告相类似,其机制为利福平作为半抗原能结合蛋白质或附在细胞膜上,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利福平在体内与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并进一步与细胞表面MHC Ⅰ类抗原结合,在补体参与下,导致细胞损伤。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表面均表达MHC Ⅰ类抗原,肾小管上皮细胞也表达同样MHC Ⅰ类抗原,这可能是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且伴有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之一;同时药物-血小板-抗药物抗体三重复合物可激活补体导致血小板破坏。

    近几年结核在发病中有卷土重来的趋势,耐药结核菌也越来越多,这也就要求在抗结核中用药疗程长,剂量足,联合用药,利福霉素为最强有力的且最常见抗结核药物,在临床治疗中我们监测肝功能的同时监测血常规,尤其是皮肤黏膜出血的情况下更应警惕,防止重度血小板减少致大出血而危及生命。一旦发生重症血小板减少症,应立即停药。

 

【参考文献】
  1 李峰敏.利福平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新医学,1998,29(11):595.

2 陈剑峰.利福平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新医学,1994,25(9):480.


作者单位:611130 四川成都,成都市老年病医院内1科

作者: 高玲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