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4期

浅谈糖尿病的中医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探索糖尿病在中医学的命名与地位及与消渴的关系、试论糖尿病的病因病机,把握病机,辨病与辨证治疗,糖尿病将更加有的放矢。【关键词】糖尿病。消渴1关于糖尿病的中医命名糖尿病现代医学认为是因胰岛&beta。细胞分泌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所致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具有高血糖的特点和代谢......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探索糖尿病在中医学的命名与地位及与消渴的关系、试论糖尿病的病因病机,把握病机,辨病与辨证治疗,糖尿病将更加有的放矢。

【关键词】  糖尿病;命名;病机;消渴

    1  关于糖尿病的中医命名

    糖尿病现代医学认为是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所致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具有高血糖的特点和代谢紊乱的症候群,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多发病,我国近年来糖尿病已成为爆发性趋势,正确地认识对待糖尿病是一项迫切的任务。中医学本没有糖尿病这一名称,只是根据部分患者所表现的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的特点归纳并定名“消渴”症。笔者认为“消渴”概括的范畴太广不只是糖尿病,但对糖尿病不能尽包括其中,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具有多食消瘦的特点,尿崩症具有多饮多尿的特点,部分肺结核病人具有口渴引饮、消瘦乏力的特点。如将上述疾病按“消渴”进行辨证论治其结果将不会理想。而糖尿病人具备“三消”者并不是很多,“消渴”只是部分糖尿病的阶段性特征或糖尿病人的一部分表现。许多糖尿病患者或经过治疗后不具备“消渴”的表现。糖尿病有的表现为既消又渴,有的则渴而无消,有的甚至是无消无渴。鉴于糖尿病临床表现的复杂性而以“消渴”命名是不够恰当的,也是不能概括的。根据中医按病和按证命名的原则,给糖尿病在中医学上以恰当的命名是应该的。糖尿病已成为大众共识的疾病,本着丰富和发展中医学的原则和西为中用的精神,中医学可直接接纳糖尿病这一名称。在确定糖尿病之后,不管他有无消渴之表现,审其病辨其证似乎更接近合理。

    中医学有许多病名很接近疾病的实质如:肺痈、肠痈、肺痨、中风、瘰疬等,只是与现代医学名称有异而已。“消渴”则不同仅仅是个别表现,如果完全按“消渴”辨治糖尿病,一则难以接近糖尿病实质,二则常处于无证可辨的尴尬境地。“消渴”之名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内经》并有“膈消”、“消瘅”、“消中”等名称,《金匮要略》首立消渴章篇明确提出三消及其治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如此发现和发展实属可贵,后世医家多在此基础上进行阐发引申消渴从此成为一个独立病名。中医学是在吸纳历史上自然科学和哲学的成就而发展起来的,今天也应不断地接受现代科学的成果,包括现代医学在内。中医学的最高境界应当是把现代医学成果完全消化吸收而整合成一种新的医学形式。运用现代医学的诊断和监测手段结合辨证论治,相信中医治疗糖尿病则更加有的放矢而有所作为。

  2  关于糖尿病病因病机的探讨

    中医学认为“消渴”的病因病机是: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情致失调,五志过极,劳欲过度,耗损真阴。以上因素导致气阴两亏,虚火妄动,变生燥热发为消渴。笔者认为糖尿病不等于消渴,因此糖尿病于消渴之病因病机自然会有较多的不同。但饮食因素确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糖尿病发病率不到1%,当时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农村粗粮尚不能果腹,即使城镇人也仅是7:3的精粗粮定量配给,蛋白脂肪类食品几乎谈不上。20多年来人民生活迅速改善,饮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高热量食品大幅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至2008年保守统计,全国糖尿病发病率已近7%,部分大城市已达10%左右。我市农村属经济较发达地区,2008年9月对某镇两自然村200户农民共500人的调查患病率达7.3%。可见饮食结构不合理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但笔者认为过食肥甘不是变生燥热而是湿热内蕴、湿热下注。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之躯,大腹便便可以证实。至于情志和劳欲因素与糖尿病的关系则值得探讨。糖尿病人由于持续高血糖状态和血糖利用减少,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活动,表现为精神疲惫、乏力、情绪不稳定、易激动和消沉、无意志力,如此都是糖尿病发病后的结果应视为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劳欲主指纵欲致身体劳乏,应与糖尿病的发生没有直接的证据,劳欲是机体大量消耗能量的过程,对糖尿病者来说是一种运动治疗。无依据说明劳欲与糖尿病有因果关系,但与“消渴”应该是有一定关系的。

    从中医学的角度探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笔者认为应与下列因素有关:(1)禀赋不足,父母遗传。这是现代医学已经证明的,然而中医学中却未将其列入,明确这个问题将对糖尿病进行针对性的一级预防和及早发现有重要意义。(2)肾气亏虚,阴精耗损。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后,此年龄后发病说明与肾精亏耗有重要关系。《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六七阳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白”,“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坠齿槁”。都是对40岁后肾气衰的具体说明。肾气亏虚包括肾阴肾阳,非指阴虚。在糖尿病治疗中发现多强调阴虚为本,但用滋阴治疗效果并不好即在于此。(3)肺脾气虚,宣发无力,运化失常。肾为气根,肾气不足殃及肺脾,肺脾气虚,不能宣发津液充身泽毛,运化无力,精微物质不能达于四肢百骸。糖尿病病人出现皮肤干枯,乏力懒言,糖及蛋白大量随尿流失皆肺脾气虚之故。(4)感受外邪、卫外不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外邪伤于卫气,卫外功能失固。糖尿病病人出现多汗可资为证。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发病与病毒感染有关,有的病人患感冒后,除恶寒、发热外还表现剧烈口渴,亦可能是胰岛β细胞损伤的结果。明确于此,积极的恰当的治疗感冒,有可能减少外邪对胰岛β细胞的损害,减少糖尿病的发病发生。总之,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是由于患者自身因素、饮食因素、外邪环境因素造成肺、脾、肾三脏功能损伤的结果,换言之,肺、脾、肾三脏之气亏虚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总病机。

  3  关于对糖尿病论治浅议

    糖尿病症候复杂,变证繁多,绝非消与渴所能包括。笔者以为论治中应把握以下原则:一首先要坚持辨病与辨证结合的原则,明确其病,审其证,求其因,充分利用现代医学诊断和检测手段为中医所用,明确调整血糖是治疗糖尿病前提。二是要明确治疗糖尿病谨守糖尿病总的病机以益气补虚为总的治疗大法,在调整血糖的基础上,辨证施治效果将会更好[1],下列药物具有降低血糖作用,可结合辨证时针对性的使用。如人参、黄芪、白术、黄精、枸杞子、地骨皮、五加皮、苦参、地锦草、僵蚕、泽泻、黄连等,曾遇一患者,单用地锦草为末,每次6g,每日2次,能较理想的控制空腹血糖。三是不可拘泥于“三消”理论的辨证分型,因为糖尿病的临床证候复杂变证繁多,实践证明机械的“三消”分型法,不能有效地指导临床。四要把握明确病之所在部位,如在脏在腑在表在里及伴随病邪性质。五要注意糖尿病症候的特殊表现,以下症候应当注意:(1)风热束表,肺失输布:证见发热畏寒,流涕咳嗽,口渴众多饮不能缓解,舌红苔薄黄而燥,脉浮数。本证属风热感冒,不同点在口渴严重,在解表散热的同时使用凉润之剂,要注意检测血糖保护胰岛β细胞,此时不排除已发生糖尿病。(2)肝气郁结、情志失调,证见精神抑郁,情绪不稳,易激动发火,悲伤善哭,意志消沉,舌红苔黄脉弦细,此型的出现可能患糖尿病已久,治宜在疏肝柔肝的同时注意补肝益气,用逍遥散合浮小麦散加人参,人参此时不宜党参代之,因党参具有升血糖作用。(3)肺脾气虚,输布无权:证见乏力倦怠,动则气促,口渴但饮水不多,多汗动则汗出,畏寒溏泻,舌淡白,脉沉细。治宜补益肺脾、益气调中,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味,方中人参代党参。(4)肺胃燥热:呼吸气热,烦渴引饮,饮水而渴不解,消谷善饥,大便干,小便赤,舌红苔黄燥,脉洪大,治宜益气清泻肺胃,生津润燥,方可用白虎加人参汤。(5)寒凝经络,营卫不调,四肢逆冷、疼痛,麻木不仁尤以膝以下为重,夜甚,遇热则酸楚难耐。治宜温经通络,调和营卫,方用四逆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6)肾阳亏虚,下元不固。表现面色黧黑,精神倦怠,大便溏,小便失禁淋漓,下肢浮肿,舌体胖大,苔白脉沉细。治宜温补肾阳,化气行水。方用真武汤加味。以上证候可谓糖尿病复杂表现之一斑,绝非全貌,是笔者于临床常遇之证候。

【参考文献】
  1 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中药外治专业委员会.糖尿病独特秘方绝招.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138.

(编辑:黄 杰)


作者单位:1 262724 山东寿光,寿光市第二人民医院 2 262727 山东寿光,寿光市第五人民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