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2期

麻风病发现方法的比较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
摘要: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至今尚无一种公认的确实有效的一级预防措施。尽早发现潜伏在社会上的麻风病人,及时给予规则的联合化疗(MDT),是当前控制麻风流行的唯一途径。广西的麻防工作始于1956年,20世纪90年代以前先后采用三级过滤性普查、全民普查、线索调查、疫源地普查等方法调查发现麻风病人,对控制麻风病的流行......

点击显示 收起

  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至今尚无一种公认的确实有效的一级预防措施。尽早发现潜伏在社会上的麻风病人,及时给予规则的联合化疗(MDT),是当前控制麻风流行的唯一途径。广西的麻防工作始于1956年,20世纪90年代以前先后采用三级过滤性普查、全民普查、线索调查、疫源地普查等方法调查发现麻风病人,对控制麻风病的流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随着麻风流行程度的逐年降低,再沿用费时高耗的三级过滤性普查和全民普查显然是对有限的卫生资源的一大浪费。因此,探索高效低廉的发现麻风病人的方法是麻风低流行情况下麻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广西自1990年达到部颁基本消灭麻风病指标后(全区平均),采用门诊、报病奖励、疫源地接触者体检及线索调查等4种方式发现麻风病人,现对比分析如下,以摸索一条最佳发现麻风病人的途径。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来源 由本所疫情室提供(全区各地近10年上报的资料)。

    1.2 一般资料 广西1990~1999年发现麻风病人841例,男641例,女200例。多菌型(MB)498例,少菌型(PB)343例。早期病人(病期≤2年)403例(47.92%),中晚期病人438例(52.08%)。新发现病人Ⅱ级畸残159例(18.91%)。

  2 方法与结果

    2.1 门诊发现 自20世纪80年代起,广西各级麻防机构逐步迁回城镇,并相继建立了皮肤科门诊,各级综合性医院亦先后设立皮肤科,在发现麻风病人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1990~1999年全区皮肤科门诊发现麻风病人508例(60.40%),其中早期病人发现数253例(49.80%),中晚期病人255例(50.20%)。Ⅱ级畸残数85人(16.73%)。

    2.2 报病奖励(包括病人自报、群众和医务人员报告) 在普及麻防知识的基础上(采用办培训班,印发宣传小册子、宣传画、宣传资料、出版墙报、板报等形式)推行报病有奖,即所报可疑病例一经确诊,每例兑付奖金150~200元。10年来共发现麻风病人75例,占8.92%,其中早期病人35例(46.67%),中晚期病人40例(53.33%)。Ⅱ级畸残19例(25.33%)。据各地上报资料计算,每发现1例病人约需500元人民币(含健康教育费等)。

    2.3 疫源地接触者体检 由县以上麻防机构的专业医生对10年内有新病人发生的村(屯)的麻风病人家属及病家周围群众进行体检,10年间共发现麻风病人140例,占16.65%,其中早期病人70例(50.00%),中晚期病人70例(50.00%)。Ⅱ级畸残17例(12.14%)。10年来用于该项调查的费用约200多万元人民币,平均每发现1例病人约需15000元。

  2.4 线索调查 有两种形式:(1)由县(市)麻防机构印发麻风线索条文及线索调查表,分发至每个村庄,由乡村医生收集报告可疑线索;(2)结合皮肤科巡回门诊,由专业医生逐村逐屯收集、排查麻风线 索。10年来共发现麻风病人108例,占12.84%,其中早期病人45例(41.67%),中晚期病人63例(58.33%)。Ⅱ级畸残33例(30.56%)。据各地、市、县统计,10年间共支付线索调查费55万多元(含印刷费、医生到现场复查病人的交通、旅差补助、实验诊断等费用),平均每发现1名病人约需5300多元。各种方式发现病人对比详见表1。

  表1 1990~1999年广西各种方式发现麻风病人对比 (略)

  3 讨论

    3.1 4种发现病人方法的卫生经济学问题 费用是投资,效益是收益。卫生经济学中的经济效益是指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消耗而获得最好的卫生保健服务 [1]  。综观上述,4种方法以门诊消耗卫生资源最少,发现的病人最多 [2]  ,费用—效益比最优,所需的费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门诊诊疗工作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远大于所消耗的卫生资源;报病所需的费用也较少,每发现1例病人仅需500多元;线索调查和疫源地接触者体检费用较高,发现病人也相对较少,费用—效益比不够理想,与山东程远辉报道一致 [3]  。但较之过去所采用的全民普查和三级过滤性普查还是优选的 [4]  。20世纪80年代,广西开展普查每检查1名群众平原地区约需0.1元,山区约需0.2元(含医务人员旅差费,普查资料、表格印制及参与普查的乡村医生、村干部的误工补助等费用),依此计算,将广西4700万人口全部普查一遍约需600多万元,如按每年普查1000万人口的速度计算,全区每年需支付上百万元普查经费,不仅在财力上难以承受,人力上也是不允许的,在麻风低流行情况下也是不必要的。1990年以后,广西取消全民普查采用上述4种方法发现麻风病人,每年支出的费用均在20~30万元之间,如果考虑到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的因素则实际投入将更少,仅此1项,每年可为地方财政节约上百万元,10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逾千万元,使有限的卫生资源更为合理的配置,所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是无法估量的。从另一个角度看,门诊及报病所耗费的资源虽然很少,然而从发现病人这一点而言,相对是被动的,从实践的经验来看,比较适合麻风流行程度较低,经济文化比较发达,麻防知识普及程度较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较强,麻防工作基础较扎实的地区;而疫源地接触者体检和线索调查则是发现病人的主动方式,既适合麻风低流行区域,也适合麻风流行重点疫区以及麻防工作尚未覆盖到的边远山区。总之,笔者认为4种方法不可偏废,而应因地制宜采用或综合实施,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2 发现病人的方法与病期、畸残的关系 4种方法早期病人的发现率分别是:线索调查41.67%、报病46.67%、门诊49.80%,疫源地接触者检查50.00%。以线索调查最低,疫源地接触者检查最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χ 2 =2.5914,P>0.05),与福建洪宝营报道近似 [5]  。而发现病人Ⅱ级畸残率分别为:疫源地接触者体检12.14%,门诊16.73%,报病25.33%,线索调查30.56%。疫源地接触者体检发现病人的畸残率最低,线索调查最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χ 2 =17.5146,P<0. 001),与洪宝营、邵康蔚的报道一致[5] 。

    3.3 对麻风流行的影响 广西自1990年取消全民普查和三级过滤普查后,麻风病患病率、发病率、发现率等主要评价指标仍呈稳步下降趋势。麻风患病率从1990年的0.01‰下降至1999年的0.003‰;年发病率从1990年的0.22/10万下降至1999年末的0.01/10万,5年的平均发病率从1990~1994年的0.16/10万降至1995~1999年的0.08/10万。5年平均发现率从1990~1994年的0.22/10万降至1995~1999年的0.13/10万。提示对麻风流行并未产生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 舒会文,江澄,叶干运,等.麻风防治的经济效益.中国麻风杂志,1986,2(2):62-65.

    2 袁建源,沈东梅.各种麻风调查方法的分析.中国麻风杂志,1992,4(8):238.

    3 程远辉.发现麻风病人的方法比较.中国麻风杂志,1986,3(2):50-51.

    4 余祖新,胡运森.麻风普查和线索调查的价值.中国麻风杂志,1986,4(2):35.

    5 洪宝营,邵康蔚.近5年发现麻风病人情况.中国麻风杂志,1992,3(8):144-145.  

  作者单位:1 541002广西桂林市皮肤病防治医院
  
       2 530003广西南宁广西皮肤病防治研究所 

  (编辑唐 城) 

作者: 胡永葵周志光 2005-1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