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4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玫瑰糠疹40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及对病程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方法分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用自拟消斑花参汤合西药,对照组用西药红霉素及抗敏药,观察1周为一疗程,共观察4周。结果治疗组在治疗2周及3周时,显效率及在缩短病程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及对病程的影响。 方法  用随机方法分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用自拟消斑花参汤合西药,对照组用西药红霉素及抗敏药,观察1周为一疗程,共观察4周。 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2周及3周时,显效率及在缩短病程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玫瑰糠疹可明显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关键词  玫瑰糠疹 消斑花参汤
      
  2002年6月~2003年6月笔者以自拟清热凉血消斑花参汤为主,结合西药抗敏等治疗玫瑰糠疹40例,疗效颇为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均系门诊初诊患者,均未经过任何治疗,男46例,女34例,年龄14~48岁,平均31岁,80例病程均在2周内。将符合诊断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平均年龄28岁;病程<1周23例,1~2周17例。对照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34岁;病程<1周22例,1~2周18例。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上海市卫生局《皮肤性病科诊疗常规》:(1)先发生母斑,约1周左右出现泛发性子斑。(2)皮损向心性分布。(3)典型损害为圆形或椭圆形橙红色斑疹,表面有细小皱纹及糠状鳞屑,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4)瘙痒或轻度瘙痒。

  1.3 辨证要点 辨证要点参照《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
   
  1.3.1 血热风盛型 病之初期,证见皮疹为不整形鲜红斑,上覆糠状鳞屑,分布于躯干为主,以上身为甚,自觉瘙痒,发疹前常有咽痛不适,口渴欲饮,舌质微红,苔薄黄或少苔,脉浮微数。
   
  1.3.2 热毒伤血型 病程较长,轻度瘙痒,常伴有咽喉红痛,心烦易怒。证见暗红或紫色斑疹或丘疹,上覆有少量鳞屑,分布于躯干及四肢。便秘、溲赤,舌质红,苔少,脉弦数。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 西药:百为坦10mg,每日1次;或扑尔敏4mg,每日2次口服。维生素C0.2g,每日3次口服,咽痛明显者加用琥乙红霉素0.5g,每日3次口服,症消停药。外用药:为我院自制硫磺炉甘石洗剂每日3次外搽。中药:自拟清热凉血消斑花参汤(紫草15g,丹皮12g,生槐花12g,玄参10g,黄芩12g,银花10g,茯苓20g,甘草5g)为基础方随证加减。血热风盛型加荆芥10g,蝉衣6g,白蒺藜10g;热毒伤血型加大青叶10g,板蓝根30g,连翘12g,制大黄10g。7天为一疗程,共2~4个疗程,第1~2个疗程配合西药抗敏、抗感染治疗,第3个疗程以上均用中药与外用药治疗。
   
  1.4.2 对照组 单用西药及外用药同治疗组。7天为一疗程,第3个疗程开始如瘙痒不明显、无咽喉不适等停用抗敏药物及抗生素,仅用外用药及维生素C。两组病例均观察4个疗程。
   
  1.5 疗效评定 参照《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痊愈:皮疹消退,痒感消失;显效:皮疹消退2/3,时有轻度瘙痒;有效:皮疹消退1/2,轻度瘙痒;无效:皮疹无明显消退,瘙痒改善轻微或无变化。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略)

  注:显效率=(痊愈+显效例数)/本组例数×100%
      
  表1显示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显效率为85%,对照组为75%,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治疗天数与疗效的关系 见表2、表3。

  表2 治疗组治疗天数与疗效关系(略)

  表3 对照组治疗天数与疗效关系(略)

  从表2、表3对比分析,在治疗2~3周时,经统计学处理后得到:在治疗率及缩短病程方面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治疗明显优于单一西医治疗(P <0.01)。
   
  2.3 随访 治疗组痊愈患者20例,3个月内未发现复发病例。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25岁,未婚,于2003年5月22日初诊。患者自诉2周前腹部左侧出现一红斑渐扩大,呈卵圆形,无不适,约1周后皮疹逐渐增多。就诊时患者皮肤轻度瘙痒,心烦、口渴、便干。查体:咽部充血,扁桃体不肿大,躯干及四肢近心端见散在米粒、蚕豆大卵圆形暗红及淡红斑,附细薄鳞屑,部分皮疹长轴与皮纹排列相一致,腹部左侧约一贰分硬币大的淡褐色椭圆形斑,附有糠状鳞屑,舌尖红,脉滑数。实验室检查:RPR阴性,TPPA阴性。诊断为玫瑰糠疹。中医辨证:外感风邪、热毒伤血。证属热毒伤血型,治宜清热凉血、散风止痒。用自拟消斑花参汤为基础方加大青叶、板蓝根、连翘、制大黄,每天1剂煎服,煎后分2次服。琥乙红霉素0.5g每日3次口服,百为坦10mg每日1次口服,外用硫磺炉甘石洗剂。治疗5天后,心烦、口渴症减,大便正常,基本无瘙痒,咽部正常。躯干、四肢皮疹部分消退,部分疹色暗,无新发疹。停服西药,继续服中药至第10天,疹基本消退,留少许点状淡褐色斑,继服中药,共治疗3周,色斑亦消退,随访3个月无复发。
    
  4 讨论
    
  玫瑰糠疹系一病因未明的有特征性皮损的炎症性皮肤病,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病毒或细菌感染后诱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应以抗过敏、抗感染为主。本病具有自限性,一般在2个月左右可自愈。
   
  少数可迁延半年以上乃至数年方愈。故对本病的治 疗应注重缩短病程。玫瑰糠疹属中医“风癣”范畴。《外科正宗》记载:“风癣如云朵,皮肤娇嫩,抓之起白屑”,认为多因风热之邪,蕴于血分,热毒凝结,发于肌肤而致。中医多选用清热解毒、凉血化斑、祛风解表、透疹止痒的药物。笔者自拟消斑花参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治疗玫瑰糠疹,方中丹皮、紫草、生槐花、玄参清热凉血化斑;黄芩、银花、制大黄清热泻火解毒;茯苓健脾除湿;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共达清热凉血、祛风利湿之功。现代医学研究,紫草广泛用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对多种炎症有医治作用,可抑制白三烯B4的生成,抑制补体的活性,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 [1] 。丹皮所含丹皮酚能显著抑制5-羟色胺、组胺和缓激肽等炎性介质,抑制多形核细胞向炎症区移行浸润,对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显著抑制作用 [2] 。外用硫磺炉甘石洗剂有杀细菌、真菌、止痒等作用。
   
  本文用中药清热解毒,凉血化斑,祛风止痒,早期结合西药抗炎、抗敏治疗玫瑰糠疹,在缩短病程、提高显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玫瑰糠疹,患者易于接受,无毒副作用,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骆和生.免疫中药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164.
   
  2 巫冠中.丹皮酚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9,3:147. 

  (编辑子 涵)

  作者单位:20002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皮肤科

作者: 樊梅凤 2005-1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