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3期

中药药浴治疗皮肤病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
摘要:中药药浴是指先将中草药制成煎剂过滤去渣后,再将煎液加入浴盆中进行全身浸浴或局部浸浴的一种治疗方法。2004年4月我科建立了标准化皮肤病药浴室,开展中药药浴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及糜烂渗出性皮肤病。1年来通过对154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认为该疗法对以上两种病症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中药药浴是指先将中草药制成煎剂过滤去渣后,再将煎液加入浴盆中进行全身浸浴或局部浸浴的一种治疗方法。2004年4月我科建立了标准化皮肤病药浴室,开展中药药浴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及糜烂渗出性皮肤病。1年来通过对154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认为该疗法对以上两种病症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40例中,男680例,女860例,年龄3个月~81岁,以瘙痒为主的皮肤病1350例,以糜烂渗出为主的皮肤病190例。随机选取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抗过敏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与药浴治疗相结合。用药原则以调和气血、解毒化瘀、扶正祛邪、疏通经脉为主。

  1.3  结果  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略)

  2   护理体会

  2.1  严格消毒  保持环境清洁卫生,药浴室每天定时用三氧消毒机消毒一次;浴盆在每个患者使用前,用84消毒液擦洗2~3遍,铺一次性浴罩,用后回收焚烧。

  2.2  中药药浴的禁忌证  药浴疗法安全可靠,几乎没任何副作用,但在临床中要注意热水药浴全身浸泡时的病种选择:(1)全身药浴在浴盆中进行,浴室湿度大,空气含氧量低,会引起患者胸闷心慌,呼吸急促等症状,肺功能不全或低下的患者不宜采用。(2)由于热水浴使全身皮肤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回心血量增加,加重心血管的负担,再加上浴室中缺氧,因此患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冠心病、主动脉硬化、高血压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如病情需要,要求护理人员及家属陪同,并缩短浸浴时间,以免发生意外。(3)骨折后伤口及手术切口未愈者、妇女月经期禁用,以免感染。(4)局部药浴由于治疗范围小,对全身影响不大,患有上述疾病的患者可采用此疗法。(5)对药浴液过敏者禁用。

  2.3  注意事项  (1)空腹及饱餐后不宜进行全身药浴。空腹浸浴,由于胃肠空虚,体能下降,洗浴时大量出汗,易造成虚脱。饱餐后浸浴,可造成胃肠或内脏血液减少,不利于消化,甚至引起恶心呕吐。(2)浸浴时间以30min为宜,护理人员应每隔5~10min巡视一次,询问患者是否有异常感觉,预防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全身浸浴时由于大量出汗,体液丧失,皮肤血管扩张,体表血流量增加,头部缺血,易发生晕厥。如发生晕厥,应立即将患者扶出浴盆,平卧在浴室的休息床上,抬高双下肢,或用冷水给患者洗脚,使下肢血管收缩,头部供血充足。全身药浴结束时,应告知患者缓慢从浴盆中坐起,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3)全身热水浸浴具有兴奋作用,临睡前不宜进行以免影响入睡。(4)冬季药浴时应注意保暖,浴室温度不应低于24℃。局部浸浴时应注意其他部位的保暖。

  3  小结

  中药药浴疗法能将中药液有效成分直接施与皮肤及穴位,发挥其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解毒、化瘀、扶正祛邪作用。使失去平衡的肌肤阴阳得以重新调整和改善,达到清热、杀菌、止痒的目的。临床药量和浸浴时间是影响疗效的关键。

  (编辑:丁剑辉)

  作者单位: 441000 湖北襄樊,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

作者: 梁玉玲,陈玮 2006-9-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