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1期

硬膜外阻滞失败原因分析及处理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我科近3年来完成硬膜外阻滞2000例,其中阻滞失败20例(1%)。现将失败原因分析报告如下。其中失败原因:导管被血块堵塞7例、导管打折1例、导管脱落3例、导管置入椎间孔2例、导管被割断1例、硬膜外腔粘连2例、导管置入静脉丛4例。2失败原因及处理方法持续硬膜外阻滞的特点是可持续间断给药,可控制麻醉范围,使痛觉消失。...

点击显示 收起

   我科近3年来完成硬膜外阻滞2000例,其中阻滞失败20例(1%)。现将失败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13~83岁。肝包虫内囊摘除术1例、阑尾切除术6例、前列腺摘除术3例、疝修补术2例、胫骨骨折内固定术3例、股骨骨折内固定术1例、腰椎间盘摘除术1例、子宫切除术1例、剖宫产术2例。其中失败原因:导管被血块堵塞7例、导管打折1例、导管脱落3例、导管置入椎间孔2例、导管被割断1例、硬膜外腔粘连2例、导管置入静脉丛4例。

   2 失败原因及处理方法

   持续硬膜外阻滞的特点是可持续间断给药,可控制麻醉范围,使痛觉消失。痛觉消失,肌肉松弛好,所以决大多数病人都可以通过硬膜外阻滞完成手术。但由于少数病人肥胖,椎间隙不清楚;或者有的病人精神紧张不合作,加上操作者粗心及技术不熟练,致使少数硬膜外阻滞失败。为提高麻醉效果,术前应进一步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加强责任感,并提高操作技术。

   2.1 硬膜外导管被凝血块堵塞 硬膜外穿刺时常有血液从穿刺针流出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可注入麻黄素10mg,止血满意,置入硬膜外导管后未再发生血液外流现象,但仍有少数硬膜外导管被凝血块堵塞,无法推注药液。此后我们用胶布将注射器固定后每隔3~5min加压注入麻药0.5ml,未再发生导管被血块堵塞现象。

   2.2 硬膜外导管打折 1例肝包虫病人在T 9~10  持续硬膜外阻滞下行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手术开始后第1次加注麻药时阻力大无法推药,只好改为全麻。术后拔导管时发现硬膜外导管在T 6 处打折,是在翻身、摆体位时没有保护好硬膜外导管所致。为杜绝此现象,此后均用长胶布将导管固定到第7颈椎处。

   2.3 硬膜外导管被手术刀割断 腰椎间盘摘除术硬膜外阻滞穿刺点应离切口2个椎间隙,但其中1例穿刺点只离切口1个椎间隙,结果手术切口黄韧带后,发现硬膜外导管已被切断,即用止血钳将断管取出,避免了断管遗留体内。后将局麻药直接注入硬膜外腔才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

   2.4 硬膜外导管置入椎间孔 穿刺针刺破椎间孔的感觉和穿破黄韧带的感觉差不多,气泡压缩试验同样存在负压和无阻力,但置入导管后从导管注入局麻药药液则沿穿刺针孔流出皮肤外。拔出导管再从原穿刺点刺入,摆正穿刺针针头,进针深度超过原深度2cm时有明显突破黄韧带感,检查无阻力,置导管顺畅,从导管推药时无药液外溢,证明导管确在硬膜外腔后,固定好导管,注入局麻药,麻醉满意。

   2.5 硬膜外导管脱出或导管置入静脉从等其他原因 导管置入后经过各种方法处理,仍可以从导管内抽出血液,应拔出导管改另一椎间隙进针或放弃硬膜外阻滞。导管脱出多为拔送管的动作不协调所致。为防止此现象发生,可在以后操作中加强技术训练规范。

   3 讨论

   硬膜外腔阻滞仍是我国目前临床麻醉的最主要麻醉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手术适应证范围广,对循环和呼吸的影响小,麻醉管理和术后护理简便,术后并发症少。但其尚有不足之处,如操作比较复杂,麻醉作用有时不够完善、有一定的失败率(1.69%)等 [1]  ,因此临床操作中要认真分析失败原因,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不断提高麻醉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0:284~285.

   (收稿日期:2004-06-16)

   作者单位:830000新疆乌鲁木齐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麻醉科

  (编辑毅 文)

  

作者: 肖一 李云明 周涛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