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4期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2001年2月~2003年12月我院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采用肠内营养,改善患者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1年2月~2003年12月共收治壶腹周围癌2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例,占47%,其中胰头癌5例,胆总管下端癌3例,壶腹癌2例。该组病例均行经典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重建,......

点击显示 收起

  2001年2月~2003年12月我院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采用肠内营养,改善患者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1年2月~2003年12月共收治壶腹周围癌2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例,占47%,其中胰头癌5例,胆总管下端癌3例,壶腹癌2例。该组病例均行经典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重建,采用Child式的结肠后胰肠套入式吻合,胆肠吻合与结肠前的胃肠吻合。
   
  1.2 置管方法及营养液的应用 3例术中行高位空肠穿刺置管,或经胃壁穿剌置管,出口过胃空肠吻合输出口20cm,置管腔外段缝合浆肌层隧道式埋藏1.5cm,术后由导管灌注营养液。7例术中在保留胃管的同时,置入H10鼻肠管(Neutrsia公司生产)一根至胃空肠吻合口输出襻内,距吻合口15~20cm处留置。术后除应用生长抑素7~10d及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外,术后24h开始,经鼻肠管滴入能全力营养液,首日300~500ml,次日起逐步递增至1000~1500ml。采用间歇滴注方式分次注入,滴速由首日60ml/h渐增至80~100ml/h,制剂均保持微温状态下输入。滴注时患者取卧位,并保留胃肠减压。
   
  2 结果

  7例术后吻合口愈合良好,未出现胰瘘、胆瘘等并发症,肠道功能均在3~5d内恢复,空肠营养在7~10d内停用,恢复进食。2例出现胰瘘,经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及吻合口瘘处充分引流。术后16d(21d)胰瘘愈合,停用能全力,恢复进食,恢复良好。1例出现肺部感染,并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3 讨论

  近年来,外科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途径日益受到重视,如何有效地保护肠道粘膜屏障的完整性,降低肠道细菌易位以致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已成为临床上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之一。此类患者多数在入院时即为低营养状态。术前要反复的禁食检查,往往加重营养不良。术前短时间内往往不能得到纠正,且由于病变的存在将使消耗进一步加重,在危重患者,这种肠道细菌易位可进一步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所以术后有一个良好的营养支持方法更显必要。
   
  肠内营养支持不仅保持了肠道在代谢调节和肠肝循环中促进内脏蛋白合成,增强免疫功能,促进肠道激素与免疫球蛋白的释放等对人体代谢不可缺少 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改善机体的应激反应强度,减轻创伤应激反应,改善肠粘膜的渗透性,维护肠粘膜屏障功能维持了肠道的完整性,符合代谢生理,促进胃肠道功能和形态恢复。有效减少肠道细菌内毒素易位,明显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 [1]  。
   
  本文3例患者于术中做空肠高位置管,方法为:(1)直接空肠壁穿刺置管;(2)经下段胃壁穿剌置管。相对于空肠高位置管,应用鼻肠管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低,方法简单,易于临床管理,且费用较低。鼻肠管为硅胶管,由于管细质软患者感觉舒适,容易耐受。由于鼻肠管放置于距吻合口输出端20cm处,不易发生液体食物反流,比传统的空肠造瘘有较大的优越性,恢复后期不影响经口摄食。
   
  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是阵发性腹痛,腹胀和腹泻 [2]  ,通过调节饲入速度及液体浓度、温度以及适当加用抑制肠蠕动的药物或增加营养液中的纤维素含量等,大多数能得以改善。对于通过上述调整仍不能耐受者应停止使用。
   
  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应用肠内营养的方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我们认为它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易于掌握、省时、经济等优点,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恢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江志伟.肠外营养支持的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0(12):763.
   
  2 景华.实用外科重症监护与治疗.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9,173. 

  (收稿日期:2004-09-30)

  作者单位:221002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江 风)

作者: 甄宗礼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