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5期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普外科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1999年8月~2004年6月笔者对11例腹腔局限性积液(或脓肿)、2例肝脓肿,给予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无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例为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仅引出少量胆汁,大部分胆汁从引流管周围引出,4d后引流量减少,但发热明显,行B超发现膈下肝前间隙积液。2例为LC术后(1例术......

点击显示 收起

   1999年8月~2004年6月笔者对11例腹腔局限性积液(或脓肿)、2例肝脓肿,给予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无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999年8月~2004年6月我院住院患者13例。胆漏7例。其中3例为开腹胆囊切除术后;1例为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仅引出少量胆汁,大部分胆汁从引流管周围引出,4d后引流量减少,但发热明显,行B超发现膈下肝前间隙积液;2例为LC术后(1例术中电钩不慎致肝总管一小裂孔,镜下予缝合,留置之腹腔引流管无液体引出,于术后第7d拔除,其后发热不退,行B超发现膈下肝前间隙积液,采用本法置管引流后每日引流量达300ml左右,再行ERCP发现肝总管处胆漏,胆总管内见一枚直径约4mm结石,加行ENBD后痊愈);1例为拔T管后。阑尾术后盆腔脓肿1例,盆腔积血1例。贲门癌经胸切除术后腹腔积血1例;胰腺癌术后胰漏1例;右叶肝脓肿2例。所用材料均采用Arrow静脉穿刺置管包(单腔或双腔)。穿刺针均为18G(外径1.22mm),导管为14G(单腔,外径2.03mm)和7F(双腔,外径2.35mm)。

     1.2 方法 B超定穿刺点、深度及方向,穿刺针一穿中腔隙即可跟进J形导丝,退出穿刺针后,沿导丝进入扩张器扩张皮下隧道,如B超发现导丝位置欠佳,可适当退回导丝,借助扩张器改变导丝方向,然后退出扩张器,沿导丝置入留置导管于合适位置,引流不畅时可适当退管,但需注意留置管长度与腔隙大小的比较。

     2 结果

  除1例胰漏患者因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出血自动出院(胰液腐蚀血管,引流液转为血性)外,其他患者均痊愈出院。导管留置期间无1例发生堵塞。留置时间最长为3周。

     3 讨论

  对于腹腔内局限性积液、脓肿及肝脓肿,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直接穿刺抽吸或采用双套管穿刺置管引流 [1~3]  。受血管介入中seldinger技术的启示,笔者近年将其应用于上述普外疾病的治疗中,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所谓seldinger技术 [4]  ,即是导管导丝交换技术,用穿刺针穿中某一血管后,导丝循穿刺针进入血管腔内,退出穿刺针,将扩张器循导丝进入扩张皮下隧道,再退出扩张器,循导丝进入需要留置的导管于适当位置、长度后,退出导丝,如此留置导管即位于血管腔内。将血管腔改为腹腔脓肿、肝脓肿的脓腔或腹腔局限性积液的腔隙,则同样可应用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发现,应用该技术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有明显的优点。直接抽吸往往需多次抽吸,抽吸后随着腔隙的缩小,穿刺针针尖容易损伤周围组织,同时再次穿刺的难度亦相应增加。双套管穿刺置管引流在穿中后将外套管向腔隙推送时,其运行轨迹往往为直线运行,容易损伤腔隙对侧组织(尤其在腔隙较狭窄时),放置深度、部位亦较难控制。而采用seldinger技术,只要穿刺针一进入腔隙,导丝即随之进入腔隙,穿刺针则可马上拔除,在J形导丝的引导下,不会损伤周围组织。这对于腔隙周围紧邻血管、空腔脏器、重要实质性脏器(肝、脾、胰腺)时,或腔隙面广而深度不厚及狭窄而深时,尤其重要。如本组胆漏中有2例,1例积液广布于肝膈面,深度不及2cm,另1例积液主要位于脾脏表面。另3例放置于盆腔。均无损伤。

  其次,在放置过程中,借助扩张器的导向、导丝的引导及B超监视(必要时尚可在透视下观察导丝走向),可将导管放置于最佳位置。另外,我们还发现,留置导管虽然较细,为14G或7F,但均能保持长时间通畅,可能与下面两点因素有关:Arrow深静脉导管特殊的材料可能具有抗粘附作用而不易堵塞;以及导管的柔软性使其可以随着腔隙的减少而弯曲,从而保证导管头端始终位于腔隙内。

     我们认为,对于所有腹腔局限性积液,包括脓肿、胆漏、积血、胰漏等,及肝脓肿,只要通过B超能找到一条途径到达该积液表现(即使该路径很窄仅能通过穿刺针),且该路径能避开重要血管、空腔脏器等,均可尝试采用本法治疗。如果腔隙周围紧邻血管、空腔脏器、重要实质性脏器(肝、脾、胰腺)时,或腔隙面广而深度不厚及狭窄而深时,则更显本法优点。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尽可能将导管放置在最低位置,否则亦不必强求,由于所采用导管非常柔软,借助体位改变可以达到通畅引流的目的。Arrow导管配套的固定导管装置非常可靠,导管不易脱出。(2)如果引流液突然减少或停止流出,与临床症状或体征不符合时,应及时复查B超。发现堵塞可试行冲洗,无效可置入导丝贯通,再无效可在导丝引导下更换导管。(3)不建议采用负压吸引,以防堵塞细小侧孔。或仅用低负压吸引。(4)需要冲洗引流时,可采用Arrow双管或于不同位置放置两根单腔管。(5)积液稠厚可尝试注入适量流体稀释或采用(4)所述方法。本组1例肝脓肿因脓液稠厚置入双管,一腔滴入庆大霉素、替硝唑液体,另一腔采用低压吸引,引流效果好。

  总之,采用seldinger技术对腹腔局限性积液(包括脓肿、胆漏、积血、胰漏等)及肝脓肿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安全性好,疗效显著,如选用Arrow深静脉置管包,则更显优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董和平,崔乐忠.B超定位及透视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右叶脓肿.肝胆外科杂志,1999,7(6):480.

     2 杨曙光,杨植.B超导向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腹内脓肿.中国普通外科杂志,1998,7(6):375-376.

     3 张家宾,陈亚敏.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腹部外科,2001,14(2):113.

     4 吴恩惠,刘玉清,贺能树.介入性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4.     

  作者单位:215200江苏省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 

  (收稿日期:2004-08-19) (编辑小 磊)

作者: 袁建毛 高泉根 邱建平 谢峰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