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2期

采用右前外侧胸部小切口并行体外循环治疗房室间隔缺损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自1995年12月~2003年12月,笔者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在并行体外循环下对149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和/或室间隔缺损施行心内直视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2手术切口及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病人取仰卧位,右背部垫高30°~40°,右上臂抬高固定于麻醉架上。自右胸骨旁至右腋前线第4肋间做弧形切口,成年女......

点击显示 收起

  自1995年12月~2003年12月,笔者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在并行体外循环下对149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和/或室间隔缺损施行心内直视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组149例中男65例,女84例;年龄2~52岁,平均14.8岁。其中房缺134例,房缺合并室缺15例,合并肺动脉高压11例。
   
  1.2 手术切口及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病人取仰卧位,右背部垫高30°~40°,右上臂抬高固定于麻醉架上。自右胸骨旁至右腋前线第4肋间做弧形切口,成年女性沿乳房下作切口皮下潜行向上掀开乳腺,经第4肋间进胸,向后下方牵开肺组织,于右膈神经前2cm处纵行切开心包,心包前缘缝合固定于胸壁,后缘缝合固定于纱布上并牵开。常规游离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肝素化后建立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阻断上、下腔静脉并减少灌注流量,在常温并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经右房切口完成房间隔缺损修补和/或室间隔缺损修补。
   
  1.3 结果 全组行房缺直接缝合修补134例,房缺补片修补15例,室缺均为直接缝合修补。平均手术时间169min,平均体外循环时间28min。无手术意外及死亡,术后均恢复良好。切口甲级愈合。全组未输血131例,占88%。无心律失常、低心排综合征,无气栓或血栓栓塞、纵隔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5d。
    
  2 讨论
    

  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和手术经验的积累,以及人们对减轻手术创伤及术后美观的日益重视,微创手术正在兴起。传统的胸骨正中切口因显露好,适用范围广仍不失为主要的心脏手术入路。但其创伤大,术后纵隔感染及鸡胸畸形相对较多 [1,2] 。近年有经腋后线与腋前线之间右外侧剖胸切口 [3] 及右腋下至右锁骨中线剖胸切口 [4] 的报道,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笔者的体会是:(1)笔者采取的切口显露较前二者表浅,能充分显露右心房、右心室、部分肺动脉、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对经左心房、右心房、房间隔、右心室和主动脉入路的手术均可顺利完成。由于不劈开胸骨,保持了胸廓的完整,手术创伤小,创面渗血少,相应输血少或不输血,切口较小且隐蔽,易为病人接受。(2)在缝合修补房缺或室缺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左心血平面保持缺损边缘水平,结扎前嘱麻醉师鼓肺排气。在前70例病人,笔者预先在主动脉根部插上排气针头并连于上或下腔静脉引流管上排气,如此操作可最大程度避免左心及主动脉进气、防止动脉气栓栓塞形成。随着技术熟练,笔者在后70余例病人放弃了此做法,在手术时间稍长者加入了右室流出道排气,效果也十分满意。(3)如同时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右室流出道狭窄或其他复杂心血管畸形,仍须采用正中切口,因此切口显露上述部位欠佳,心脏操作面较正中切口小。
    
  参考文献
    
  1 郭加强.心脏外科图谱.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2.

  2 张载高,刘欲团.心脏术后纵隔障感染的防治.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0,6:57.
   
  3 刘迎龙,孙寒松,尚玉强,等.右外侧剖胸法体外循环下心脏畸形直视手术37例报告.中国循环杂志,1996,11:286.
   
  4 贾清仨,姚建民,成杞润,等.右腋前外侧胸部小切口体外循环手术.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8,14(1):42.
 
  (编辑晓 青)

  作者单位:161000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
   
       161000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作者: 张帆王德维吴胜芬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